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帶長輩到高齡醫學看診,用藥清單、日常生活紀錄怎麼提供?完整詳細範例

帶長輩到高齡醫學看診,用藥清單、日常生活紀錄怎麼提供?完整詳細範例

出處/ 2021年1、2月號/第39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996
收藏 瀏覽數 : 7996
帶長輩到高齡醫學看診,用藥清單、日常生活紀錄怎麼提供?完整詳細範例

星期一早上到新陳代謝科諮詢糖尿病、星期三下午掛心臟科追蹤血壓、星期四上午回骨科門診看報告……,過去有不少長者因病痛需不時進出醫院,親人子女也得請假陪伴看診,耗費心神。所幸現在有多家醫院開設了高齡醫學整合門診,能讓多重慢性病老人一次掛號看診解決多科疾患;然而,想獲得最適當的照顧和醫療,看診前中後該注意什麼呢?

此外,假如長輩原本習慣於A醫院心臟科、新陳代謝科等各大專科看診,但因為多重慢性疾病、複雜用藥,或出現功能性問題、老年症候群,而必須求診B醫院的高齡醫學科時,又該準備什麼文件,能讓醫師更快掌握病況?

 

1、轉院就診,病人最應整理「用藥及疑問清單」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明,即使病人在不同院所就醫,半年內的用藥紀錄、檢查報告或醫學影像等資料,目前醫師都可以透過健保雲端平台做查詢,民眾無須為了轉換醫院傷腦筋。需要自行整理的是「用藥清單」,特別是病人自費購買的藥物、保健食品、營養品與中草藥,「如果有藥單最好,沒有藥單的情況下,則需要科別、藥名(商品名或學名皆可)、劑量、頻次這四項基本紀錄」。同時,因臨床經常發現病人領回藥物卻未服用,所以包括患者實際服藥的狀況、中途有任何不舒服而斷藥等事項,都需要家人或照護者記錄。

此外,和其他醫療專科相比,高齡醫學門診更常觸及臨終議題、餵食管路的置放,對於後續是否需要機構式照顧,或銜接長照服務系統,也甚為熟悉。因此,家屬與主要照顧者針對居家生活照護的各種狀況和疑問,可一併記下來帶到門診,請教醫師。(延伸閱讀:善用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免除爸媽奔波各科看病之苦!
 

2、由實際照顧者陪同就醫,避免產生落差

陳亮宇醫師指出,雖然多數老年病患都有人陪同就醫,但常是家裡誰有空就陪長輩來看診,「也有一些平日住在安養護機構的老人家由專人陪同,但未必是平日的主要照顧者。」臨床上醫師問診時,常碰到想了解長者的三餐飲食、大小便狀況、生活起居等細節,病患因記性不佳或不擅表達而講不清楚,陪伴者又猛搖頭表示不知道,「儘管醫護人員想盡最大能力給予協助,往往無從得知該從什麼面向先著手會較理想。」

由於高齡醫學門診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面性醫療,除了完整病史與用藥紀錄外,也必須連同患者日常生活的營養、自主能力、心理與臨床照護狀況一併評估,所以資訊越詳細越好,可依照下列要點大概描述:

1. 病患最近的生活與以往相比,是否出現明顯變化?

2. 飲食是否均衡?有無吃素?最近飯菜剩下沒吃完的情形多不多?

3. 每天大約喝多少水?

4. 自行散步、逛街、買菜或繳帳單等行為,是否出現困難?

5. 睡眠狀況如何?心情好不好?

6. 生活上還有哪些事情需要他人幫忙?

「如果是由直接照顧者陪伴就醫,醫師就能更清楚掌握上述要點,擬定治療對策。」陳亮宇醫師補充,特別是有時醫師必須多管齊下,同時針對照顧者的照護技巧與觀念進行溝通,等於一方面要幫助長輩,另一方面也會協助調整家屬對病人能力的認知。

臨床上最常見的狀況包括病患有步態不穩問題或發生跌倒後,家人為圖方便、安心便為長輩奉上輪椅;亦或是子女觀察到父母親吃飯、穿衣等動作較緩慢,從此開始無微不至地呵護,讓老人家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我們從旁觀察,很多時候不是長輩們做不到,而是子女沒給他機會。」陳亮宇醫師說,實際上看到許多病患在子女這樣一片孝心之下,相反地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貶低自我價值因而心情低落,「應當多多鼓勵銀髮族活著就要動,而且藉由來看診,正是一個讓他們變得更好的絕佳時機。」(延伸閱讀:申請「喘息服務」這樣做,別讓自己累垮了
 

3、看病時,先讓病人說話

傳統各科門診由於病人數眾多,常發生時間有限,患者只能匆匆敘述病情的狀況;而絕大多數陪同就醫的家屬,基於關心又怕長輩說不清楚,一進診間後總是急切地向醫師說明,結果病患被晾在一旁,從頭到尾插不上話,「長輩的心情一沮喪,不想就醫的念頭會更強烈!」陳亮宇醫師提醒,高齡醫學的專科醫師皆深知老年族群的特殊之處,都可以理解、尊重並加以引導,「畢竟有病在身的是長輩,如果沒有讓他們自己表達,之後就不容易建立信賴關係,醫師也無法了解病人的感受和想法。」他觀察到多數長者只是說出自己的不舒服,感覺「醫生是真正關心我」,其實病也就好了一半。延伸閱讀:阿公阿嬤心沉沉,沒病說病是什麼病

目前整合門診限制每診次上限為60人,雖然滿診狀態下每位病患能分配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陳亮宇醫師以榮總高齡醫學門診為例說明,針對初診病人醫生基本上都會花費至少20~30分鐘詳細問診,隨著後續患者狀況穩定或長期健康計劃都在軌道上了,看診時間才會逐步縮短,他笑說:「常常上午的診次看著看著就到下午了,我們的時間絕對會為病人保留,也不怕大家發問,只怕沒緣分。」

4、打破「開立證明方便門」的迷思

「醫生,我家長輩需要申請外傭照顧,聽說你這裡可以幫忙寫申請書……。」陳亮宇醫師坦言,臨床上遇過不少病患家屬第一次帶著長輩來到門診,便直接提出希望開立證明的情況,但評估後經常發現病患只需透過藥物調整、活動訓練或營養調配就能改善,「當我們解釋完後,常看到家屬仍一心掛念申請外籍看護的事,以便快速解決他目前的照護問題。」然而,就高齡醫學專業角度而言,是要盡可能協助病人回復原有的能力,除非患者的身體機能沒有再恢復的機會,那麼經任何專科的同一名醫師追蹤3~6月評定後便能填寫申請書。(延伸閱讀:爸媽排斥看護照顧怎麼辦?
 

陳亮宇醫師呼籲,當醫師願意多說,表示病患還能變得更好,「請珍惜並配合建議,要是把外籍看護當成唯一辦法,往後長輩所有生活大小事都由人代勞,從此便在床上起不來了。」

他回憶,曾有一位88歲長者原本在家事事都需要照顧,來到門診諮詢後透過藥物減量、飲食建議及復健訓練等協助,無論日常生活自理或活動力都獲得改善,家屬對此都感到驚訝不已,照顧壓力也減輕許多。若凡事依賴照顧者代勞,陳亮宇醫師提醒:「(身體機能)持續在谷底的時間久了,要再爬上來的本錢便越來越少了。別因年齡就事先設限,就算長輩年紀大,在維持生活獨立性上的潛力,還是相當可觀!」

 關於病患用藥、日常生活等紀錄,建議清單可以這樣做!(陳亮宇醫師提供) 

關於病患用藥、日常生活等紀錄,建議清單可以這樣做!(陳亮宇醫師提供)

關於病患用藥、日常生活等紀錄,建議清單可以這樣做!(陳亮宇醫師提供)

關於病患用藥、日常生活等紀錄,建議清單可以這樣做!(陳亮宇醫師提供)關於病患用藥、日常生活等紀錄,建議清單可以這樣做!(陳亮宇醫師提供)

備註:
1. 在高血壓一欄中標註的數字,是代表血壓過低時依序減量的先後順位,以維持穩定血壓目標。在注意事項這欄,最好可以跟醫師共同討論,或者在病患出現問題時都要告知醫師,才能評估是否跟藥物有關。

2. 表格中另加刪除號的藥物,是指在同一個治療適應症之下所對應的用藥變化,意思是說當醫師刪除用藥後應紀錄不建議繼續使用的原因,以有助於了解藥物調整的整體狀況。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