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骨科復健 椎間盤突出不能立即開刀?醫師:前3個月保守治療有必要!

椎間盤突出不能立即開刀?醫師:前3個月保守治療有必要!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570
收藏 瀏覽數 : 9570
椎間盤突出不能立即開刀?醫師:前3個月保守治療有必要!
椎間盤突出疼痛難耐,連帶工作、生活都受到影響,但為何醫師不建議立即開刀治療,甚至需要花三個月復健呢?若找整脊師調整有幫助嗎?有些人椎間盤突出卻完全不會痛?
 
今年34歲的小史是個熱愛戶外運動的陽光男孩,夏天沒事就喜歡去海邊衝浪,也常打籃球、玩三鐵。雖然有時腰、背處會痠痠的,但他都不以為意,想說是運動過度,休息幾天就好。
 
沒想到,某天晚上當他泡完澡想從浴缸起身時,腰卻突然痛到不行,癱在浴缸裡動不了。所幸家人發現,送到急診室,確診是椎間盤突出才導致無法行走,最後緊急開刀,才結束了這一場驚魂記。
 

椎間盤突出不分年齡都會得,成因還跟遺傳有關?

「椎間盤」是兩節脊椎骨之間的一種盤狀軟骨組織,它就像一個軟墊一樣,可以緩衝脊椎的壓力,讓脊椎有彈性可以順利進行彎曲等動作。椎間盤的外圍是具有韌性的纖維環,而內部則是果膠狀的「髓核」。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李宜軒醫師比喻說,可以想像成夾心軟糖,外圍具有韌性,而內部是膠狀的內餡,所以當椎間盤受到外力而「變形突出」,並且壓迫到神經時,就有可能引起難忍的劇痛。(延伸閱讀:沒練過別亂試!泰式踩背該注意哪些事?
 
椎間盤突出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實際上三十多歲的患者也不少,常見的好發族群包括久坐而無運動習慣的上班族、常搬重物的人、運動員、年長者等。一般來說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反覆劇烈運動或勞力工作形成,另外老年人常見的是由於退化造成椎間盤失去彈性,導致變形突出。
 
另外,適康復健科診所的物理治療師吳宗翰(Hunter物理治療師)說,目前已有數篇研究指出「椎間盤突出具有家族性」,這些研究認為遺傳是椎間盤突出的其中一個危險因子,主要的理由是基因會影響椎間盤本身「構造的強度」跟「新陳代謝」。

椎間盤突出不一定會疼痛

就算真的發生了椎間盤突出,也不一定會痛。李宜軒醫師分析,椎間盤突出引起疼痛的型態有兩種:
 
1. 外圍的纖維層有破損,內部的髓核外溢,有些研究認為髓核的成分對神經有刺激性,所以引起疼痛。
2. 纖維層沒有破損,而是因為脊椎退化與周遭軟組織鬆動,造成椎間盤失去彈性而變形,導致神經根的壓迫。
 
不過弔詭的是,即便神經被壓迫也不一定會痛。李宜軒醫師解釋說:「實務上看到有些搬家工人,腰背長期負重,從影像上看來的確有明顯的椎間盤突出,也壓迫到神經了,可是他本人完全沒有感覺。」(延伸閱讀:骨盆前傾、歪斜,是身體疼痛根源?
 
李宜軒醫師說明,這是「神經的適應性」,因為神經具有適應的能力,所以在「慢性」逐漸形成的過程中,有些人的神經可能因為適應了,而不產生疼痛症狀;但如果是「突然、急性外力」造成的突出,通常是會痛的。也就是說,或許不少人都有潛在椎間盤突出的問題,但不一定會察覺到。

椎間盤突出建議先保守治療2、3個月,再考慮手術

椎間盤突出引發的疼痛難耐,一定會影響工作、生活,雖然誰都想快點解決,但是李宜軒醫師建議,除非一開始已經到了馬尾神經症候群的程度(下肢麻痛無力及大小便失禁),否則仍建議前3個月採取保守治療。一般來說7~8成的病患會在3個月左右緩解,若仍沒有好轉甚至惡化,再考慮開刀。(延伸閱讀: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長骨刺,可以不開刀嗎?)
 
醫師會這樣建議主要有2大因素,首先,治療需要時間讓發炎、腫脹等急性症狀過去,高達9成左右的人自然會好轉。其次,部分椎間盤突出可被身體吸收,有可能在保守治療期完全復原了。
 
李宜軒醫師分享說,診間不少病人都會轉述某某整脊師、國術館師傅很厲害,經過幾次調整之後,疼痛感越來越少,其實「即使不去做這些,多數也會自己好。」隨著發炎症狀逐漸緩解,周圍的組織恢復正常位置,多數人的疼痛就會減少。
 
有些人會抱怨採取保守的復健治療,緩解疼痛的效果不明顯,李宜軒醫師解釋這跟受傷的部位、種類有關;椎間盤突出建議的保守治療期是2、3個月,儘管效果可能不顯著,但目的是給身體時間,自行吸收突出物質,所以有其必要性。(延伸閱讀:椎間盤突出、脊椎長骨刺,如何減緩疼痛?
 

5招舒緩椎間盤突出疼痛

椎間盤突出疼痛急性期除了要重新調整工作跟生活之外,可嘗試下列方法來舒緩疼痛:
 
1. 進行保守治療:
到復健科請物理治療師指導運動方式,及儀器治療。
 
2. 熱療:
泡熱水澡、局部熱敷等。
 
3. 服用止痛藥、打針:
經過復健科、骨科或神經外科等醫師的診斷後,可口服藥物止痛,或做「神經根注射」。「神經根注射」是將藥物(長效型麻醉藥與少量類固醇)直接注射到神經根附近來消炎止痛,這需要進開刀房做局部麻醉,且在X光機導引下施打,一般約20~30分鐘內可以結束。
 
4. 多休養,避免彎腰搬重物與劇烈運動:
因為臥床時脊椎的壓力較小,患處可較為放鬆;相反地在行走、彎腰時,脊椎直立,患處較易被壓迫而感到不舒服。
 
5. 必要時穿戴護腰穩定腰椎:
李宜軒醫師建議,只要坐或走時都可以穿著護腰來分攤脊椎的受力。
 
此外,不建議患者去給來路不明的國術館、整脊師「喬骨」。吳宗翰(Hunter)治療師分析:「坊間的整脊者素質參差不齊,因為並不像醫療人員需要完整的大學學程與國家考試認證,缺乏標準認證機制,民眾難以辨識,診療時的確也看到不少患者被越推越嚴重的例子。」尤其有些坊間整脊師的手法強調開脊椎,速度與力道較快是立即性的,一、兩下「喀、喀」就將骨頭歸位,但因為急性期有腫脹的問題,這種方式更不適當。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