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嬤趕著接孫女下課,下樓梯時沒踏穩階梯摔倒,急忙用手撐地,右手腕腫脹變形。就醫檢查後發現骨質疏鬆的她,右手遠端橈骨閉鎖性骨折。所幸骨頭沒有位移,骨科醫師轉介病人至復健科由職能治療師製作短臂副木固定,叮囑之後回診追蹤與治療。她煩惱因副木固定,手部功能受限,難以用筷子夾菜、轉瓶蓋、擰乾毛巾衣物,頻頻發問「什麼時候可做復健?要做哪些復健活動才能恢復手腕靈活度?」
亞洲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兼任講師暨職能治療師施益湋表示,遠端橈骨骨折是常見的手腕受傷,常伴隨周邊軟組織損傷,導致原有的關節活動度、肌耐力受到影響,後續的功能恢復受到限制。因此對病人來說,日後要做轉瓶蓋、用筷子夾菜等精細且具靈巧性的動作,無疑是一大挑戰。然而,肌力、疼痛和水腫控制是手部骨折預後的關鍵因素,若能儘早在固定期介入復健治療,可提升手部功能,避免上肢其他部位關節僵硬和肌力過度減弱,有助改善不便利的生活。
劉阿嬤的擔心與不安是多數手腕骨折病人的困擾,她希望及早復健治療,只是「及早是多早?副木固定期間開始復健,還是副木拆掉後再復健?」
施益湋治療師說明,手部結構包含精密與複雜的肌肉、骨骼和神經系統,創傷後的功能恢復需配合治療階段及目標,才能逐步讓手部功能恢復。臨床上,骨折的復健治療有三個階段,依序是固定期、復健及功能恢復期、回歸日常生活期,每個階段都有治療目標,並搭配居家運動可達事半功倍的成效(以下會舉例說明)。
職能治療師會融合醫學、人因工程學、運動學等綜合學科的資源和工具,結合各種生活元素,發揮創意,設計個別化的治療計畫;而病人需要依照職能治療師的叮囑,執行各種訓練動作,以利恢復手部日常功能。
骨折復健治療3階段
一、固定期(傷後約持續4~6週)
復健目的:
1.消水腫、降低疼痛。
2.預防受傷手部位的關節僵硬、肌力過度減弱。
3.提升未固定部位肌耐力和關節活動度。
手腕骨折後,會出現疼痛、水腫、關節僵硬、肌耐力下降等問題,此一階段要提供充分保護處置,給予創傷組織足夠修復、癒合的時間,降低組織沾黏、水腫,因此會使用副木或石膏固定。
【組圖1】使用副木或石膏固定手腕骨折。
施益湋治療師強調,急性固定期約需4~6週。大多數復健治療介入會在傷後約3~4週後開始,在急性固定期介入甚少。傷後3~4週後的復健,著重在幫浦運動(消水腫)與疼痛控制,未固定部位肌耐力和關節活動之訓練,為了避免日後患部關節僵硬與受限,會做以下2項簡單的復健。
復健1:給予適當擺位—抬高患肢
將患肢抬高,要高於心臟,再從遠端手指往手臂方向按摩,可減少患部水腫現象。
復健2:手部肌耐力和動作訓練
使用治療性黏土的特性,幫助訓練未固定手部位的肌耐力和關節活動度。
【組圖2】手部肌耐力和動作訓練復健。
二、復健及功能恢復期(傷後6週~12個月)
復健目的:
1. 按摩軟組織恢復柔軟功能,避免僵硬攣縮。
2.提高關節活動度。
3.回復手部日常生活功能。
骨折後經過4~6週的固定期,回診經醫師確定骨折處癒合後,會拆除固定的副木或石膏。施益湋治療師說明,固定的副木拆除後,手部軟組織尚未恢復原有功能,關節及手部功能會受到阻礙,病人要接受長時間復健,其中包含職能治療師給予徒手按摩和關節鬆動的治療,目的是恢復手腕部位軟組織柔軟功能,避免關節僵硬攣縮。
【組圖3】職能治療師給予患者徒手按摩和關節鬆動治療。
此時職能治療師會評估病人有哪些手部動作無法正常施力?哪些關節角度卡卡?會設計提升手部動作與日常生活功能的訓練計劃,幫助恢復精細且靈巧度高的手部功能。以下是常進行的訓練。
訓練1:上肢伸展運動與強化訓練
透過強化上肢伸直、內收、外展的訓練,有助提升整隻手臂的肌耐力及增加循環代謝,每週執行2至3次,每次15至20分鐘。
【組圖4】上肢伸展運動與強化訓練。
訓練2:治療性黏土輔助訓練手部動作及肌耐力
治療性黏土是一種治療工具,具有無毒、安全及重塑性高的特性,依據顏色不同,有不同的軟硬度及延展性,可依據病人病況選擇軟硬度適中的治療性黏土訓練手部功能,每週執行2至3次,每次15至20分鐘。
【組圖5】治療性黏土輔助訓練手部動作及肌耐力。
三、居家運動建議
時機:與復健期同時,相輔相成。
視病情恢復狀況規律運動的目的:強化手部、上肢肌耐力和動作。
施益湋治療師表示,骨頭完全癒合時間約需4~6個月,不過影響骨折癒合因素眾多(例如:骨折斷裂的型式、是否是特殊骨頭位置受傷、固定的方法、患者年齡和健康狀態),有些病人甚至延後至1~2年骨頭才完全癒合,為了加速癒合及儘早恢復功能,職能治療師會設計一系列強化手部、上肢肌耐力和動作的居家運動,可利用零碎時間依序進行。
動作1:上肢伸展
首先執行的是上肢伸展動作,可利用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的動作,透過刺激本體感覺,增進神經與肌肉的控制程度。
步驟
1.雙手手腕彎屈握拳,交叉於腹部。
2.雙手舉高向外伸展,手腕和5隻手指自然展開、伸直。
頻率:10下╱1組。
注意事項:次數可依照執行是否有痠痛和發炎程度減少或增加。
【組圖6】
動作2:上肢肌耐力訓練
這是訓練肩膀、手肘、手腕肌耐力的系列動作。
器材:具有重量的輔助器材(寶特瓶水、木頭、金屬等)。
頻率:肩膀、手肘、手腕肌耐力的動作,每組(步驟1+2)各做10下。
注意事項:可視每個部位的肌耐力狀況,減少或增加重量及練習次數。
■肩膀肌耐力訓練
步驟
1.患手依個人力量握具有重量的器材,手臂向前直線伸展。
2.手臂向外直線伸展。
【組圖7】
■手肘肌耐力訓練
步驟
1.患手依照個人力量握具有重量的器材,手肘向下直線伸展。
2.手肘向上直線彎曲。
【組圖8】
■手腕肌耐力訓練
步驟
1.患手依個人力量握具有重量的器材,手腕向上伸展。
2.手腕向下彎曲。
【組圖9】
動作3:手部肌耐力訓練(橡皮筋)
這是訓練手部各種握、捏、轉、揉等肌耐力,利用橡皮筋有助恢復手部各項精細且靈活的功能。
頻率:手部動作每組各做10下。
注意事項:可視每個部位的肌耐力狀況,增加橡皮筋條數及練習次數。
■彈性球或握力器進行抓握訓練
器材:彈性球或握力器。
步驟:患手握彈性球或握力器,依個人力量握住,再放鬆。
【組圖10】
■手指伸直訓練
器材:橡皮筋。
步驟:將橡皮筋輕鬆套在手指(患手)之間,依照手指狀態做伸直,可以任選兩指同時施力伸直,再放鬆,也可以五指同時施力伸直,再放鬆。
【組圖11】
【組圖12】
■手指外展訓練
器材:橡皮筋。
步驟:將橡皮筋輕鬆套在患手三隻或四隻手指,手指儘量外展,再放鬆。
【組圖13】
Q副木是什麼?是石膏嗎?
正解:副木類似石膏,是質地輕巧的治療材料,有固定、支撐、保護受傷組織的作用。
施益湋治療師表示,副木(Splint)是職能治療師經常使用的治療利器,其材料放入60~70℃水中加熱數分鐘後就會變軟,可依病人需求進行塑形,冷卻後又如石膏般堅硬,有良好的固定、支撐、保護作用,而且質地輕巧,穿脫方便。
【組圖14】
副木有分靜態及動態。靜態副木是單片素材製成,未再增加可以活動的部位,通常是支撐、穩定、保護特定部位;動態副木是以靜態副木為基礎,再加上可以活動的動力元素,例如:橡皮筋、彈簧、彈力線等,可提供緩和的力量和控制動作、增加關節角度等。
【組圖15】
❤️更多【治療慢性疼痛、類風溼性關節炎、無障礙旅遊】等資訊,請看405期大家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