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青春期 開學做情緒篩檢,憂鬱青少年能更早被發現及治療

開學做情緒篩檢,憂鬱青少年能更早被發現及治療

出處/ 大家健康網站、圖/Pexels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138
收藏 瀏覽數 : 2138
開學做情緒篩檢,憂鬱青少年能更早被發現及治療

開學日你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嗎?防疫之餘,別忘了關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開學期間進行情緒篩檢,有助於及早發現憂鬱青少年並給予適當協助與診療。

發表於2021年5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 (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12至17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2011年的8.3%增加到2016年的13%。僅有1/3的青少年接受治療。而校園進行憂鬱症普篩,有助於憂鬱症狀的青少年被辨識出的機率。(延伸閱讀: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找誰談?

普遍篩檢青少年
被識別出憂鬱症狀的機率高出5.9倍

該研究由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所進行,研究者於2018至2020年間,將賓州14所學校9至12年級共12,909名青少年隨機分配到兩組,一組進行病人健康問卷(PHQ-9)的普遍篩檢,另一組則進行學校的常規標靶篩檢(targeted screening,篩檢認為可能有問題者),在篩檢中出現可能的憂鬱行為者,會被轉介給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進行追蹤,並採用參與式行動方法,與參與的學校合作,運用學校現有資源提供干預措施。

結果發現,與標靶篩檢組相比,接受普遍篩檢的青少年被識別出憂鬱症狀的機率高出5.9倍,被確認需要治療的機率高出3.3倍,開始憂鬱症治療的機率高出2.1倍。研究也指出,當研究者整合當地的知識和資源時,新的干預措施更有可能被採用並持續下去。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分享,上述研究顯示,憂鬱症普篩可及早發現有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運用或整合現有資源給予青少年及時協助,可避免憂鬱症狀惡化,達到預防的效果。

她說明,青少年時期正好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的身心轉型期,容易產生不同層面的適應問題,若學校能藉由憂鬱症普篩找出高關懷族群並及時給予協助,化被動為主動,在輔導工作上有積極的意義。延伸閱讀留心5徵兆,避免兒少被誘騙而外流私密照

除了大一新生入學時進行情緒篩檢
也應在高中實施

在台灣,教育部也已積極推動校園高關懷群的普篩,通常在大一新生入學後實施,藉此達到憂鬱與自殺的防治。胡延薇提醒,即便施行普篩也是會有漏網之魚,原因包含施行時間點、施行的次數、相關人力的配合(如長期追蹤、後續轉介),建議除了普篩外,透過師生與同學間彼此的關懷,建立自身情緒檢視的習慣,以及瞭解心理健康相關資訊,並懂得適時紓壓維持健康身心,會是更好的防範方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顯示,校園進行憂鬱普篩,可提高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現率與就診率,建議台灣除了在大學進行也應該要在高中實施,學校可以和地區的醫療資源結合,雖然醫師進入高中校園不能直接開藥,需要由家長陪同孩子就醫,但常規標靶篩檢有便於憂鬱青少年的後續追蹤治療。

葉雅馨說明,成人憂鬱症較常以典型憂鬱症的形式呈現,像是情緒低落、常常想哭、沒胃口、常常有負面想法等,而青少年憂鬱症往往以非典型的形式呈現,主要可分成七種形態:

1.身體出現很多小毛病。

2.暴食/厭食。

3.過度在意自己的身材。

4.強迫性思考。

5.恐慌。

6.情緒起伏強烈。

7.性格大變。

父母較難覺察家中的青少年是處於叛逆、憂鬱情緒還是罹患憂鬱症,反倒是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老師,較容易從眾中發現差異,同儕也相對容易發現自己的朋友是否與以往不同,葉雅馨建議學校除了進行憂鬱症普篩更要重視心理健康促進的知能傳遞,建立學校老師和青少年懂得憂鬱症的辨識、預防及適時尋求協助。延伸閱讀說沒兩句就吵架?常見的親子溝通技巧大公開​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