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免疫疾病人數增 這些症狀超過3個月應警覺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免疫疾病人數增 這些症狀超過3個月應警覺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3年3、4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193
收藏 瀏覽數 : 7193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免疫疾病人數增 這些症狀超過3個月應警覺

截至2022年底,台灣有重大傷病卡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已超過13萬人,且每月新增數百位病患。什麼是免疫疾病?和過敏有何差異?哪些症狀頻出現,該警覺自己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或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患者?

據衛福部定期發布與更新的「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有效領證統計表」揭示,截至2022年12月,含括共30大類疾病、全台領有「有效」重大傷病證明的民眾人數已達到101萬1,816人。而第5類「需終身治療之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病友人數達13萬1,814人,約占重大傷病患者人口的13%,再看2022年每月因自體免疫疾病申請重大傷病卡,且健保署審查後同意核發的數量,每月新增300至500名病友。

自體免疫疾病種類很多,上述統計報表,僅把對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可能造成失能或喪失性命的16類免疫疾病收錄進重大傷病的範圍。依照持有重大傷病卡的數量,自體免疫疾病中,最大病友群為類風濕性關節炎(51,371人)、第二為乾燥症(35,831人)、第三為紅斑性狼瘡(24,470人)。(延伸閱讀:手指腫、關節痛,是關節炎還是痛風?30至50歲女性小心4大病症

自體免疫功能 扮演安內攘外角色

全台有超過13萬人身受不同面向的免疫疾病之苦,也持續有新發病者加入自體免疫異常的族群;但「免疫相關問題」只和上述罹病的人相關嗎?非也!自體免疫功能在人體扮演重要的角色。

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內科主任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信華受訪時說明,想像生理機能的運作宛若一台汽車,需要油門,也需要煞車,而且不論是油門或煞車,都應調控自如,才不會該前進時缺乏動力,抑或往前衝之後沒辦法在適當的時機停下來。

免疫系統與「油門」相似的功能在於撐起防護網,對外為人體擋住存於外在環境中、合稱為「病原菌」的病毒、細菌,微生物;對內則是清除人體自然凋亡的細胞,以及那些會不斷複製,卻沒功能、只會帶來體內負擔的腫瘤細胞,在「安內攘外」的作用下,保持我們的健康。(延伸閱讀:鼻塞、流鼻涕,是過敏還是鼻竇炎?

免疫疾病表現多樣 認識3大免疫疾病症狀

對於免疫疾病,坊間常說是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太強」才導致自我攻擊。對此,陳信華醫師表示,更精確的說法是自體免疫疾病肇因於系統處於一種強弱失衡的狀態。臨床上觀察到,免疫病友對於抵抗感染、清除體內老廢物質的能力較弱,原先要用來「抵禦外侮」的防衛機制,卻錯將正常生理結構誤判為細菌、病毒,在錯誤辨識下,開始了「自己打自己」的混亂過程。(延伸閱讀:異位性皮膚炎、汗疹和玫瑰疹發作部位、特徵大不同,痱子粉止癢用錯恐怕更嚴重!

「自體免疫反應」最終會呈現的疾病因人而異。著名免疫學專家、以色列耶胡達(Yehuda Shoenfeld)醫師曾說:「Everything is autoimmune until proven otherwise! (除非證明它不是,否則一切都與自體免疫有關!)」

以台灣目前病友人數最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免疫系統錯亂影響到多個關節,病人常見手部兩邊對稱、多發性、大於等於5個關節受侵犯,病人關節常僵硬、疼痛,手部無法做寫字等精細動作。(延伸閱讀: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的飲食及四季保養祕訣

而「乾燥症」常見唾液線、淚腺……等外分泌腺體或關節、肺部、神經系統受侵犯,導致口乾舌燥及腺體外器官受損等問題。

紅斑性狼瘡」的症狀表現則更多樣化,可能讓皮膚、腦部、腎臟、心臟、肺臟、腸胃道等重要器官發炎受損。(延伸閱讀:免疫風濕科患者收到人蔘、靈芝、魚油、薑黃等補品能吃嗎?

過敏性疾病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致

同樣與免疫系統相關,較為民眾所知的「過敏性疾病」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這三種時常相伴發生,甚至被暱稱為「三兄弟」。(延伸閱讀:異位性皮膚炎越抓越癢,免疫製劑比較止癢嗎?

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施柏丞表示,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於環境中的物質過度反應所致。當身懷過敏體質的民眾,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可能引發過度反應的過敏原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過量的免疫物質,導致身體受刺激、產生「發炎反應」,引起一系列過敏症狀。(延伸閱讀:「紫外線殺菌燈」和「臭氧」分開用,更能幫過敏氣喘兒滅菌?用對抗菌、除塵蟎產品才有效!

疼痛、久咳、發燒超過3個月 應提高警覺

不管是免疫疾病或過敏疾病,發病初期患者最先感受到的很可能是疼痛、發燒、咳嗽、起疹子等,這些微小症狀與許多疾病相似,常讓人未特別留意。

然而,陳信華醫師表示,若是民眾有連續「超過三個月」不明原因的關節炎、久咳不癒、發燒等疑難雜症,建議至免疫風濕科看診、釐清問題的原因。(延伸閱讀:退化性、類風濕性,痛風性關節炎,如何讓關節不再怕變天?

會將其限定為3個月,是就醫療經驗來看,若是一般使用過度、受傷、病毒感染造成的關節疼痛,正常情況下可在3個月內復原;感染後發燒、慢性咳嗽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久病不癒,就是身體在自我提醒,體內已有所異常,需要保持警覺。及早就診與治療,把握時機來控制疾病,才能免除全面發病後對於身體造成的傷害!(延伸閱讀:類風濕性關節炎 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有遺傳性 當心環境因子及藥物誘發

此外,也提醒民眾,以台灣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除非患者在發病初期的症狀非常不典型,各科醫師間多能敏銳觀察到患者表現出的症狀與免疫異常有關,進而轉診至免疫風濕科進一步看診。免疫風濕科醫師會透過病史詢問,再輔以理學檢查、檢驗檢查(例如血液、尿液、影像、病理切片等),來做鑑別診斷,確認病人罹患何種疾病,無需過度猜疑或焦慮。(延伸閱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策略

❤️更多【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等資訊,請看405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