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媽媽因骨鬆使用健保給付的抑制骨質流失藥物,之後因牙痛前往牙科診所看診。她在初診單上填寫有「骨鬆」病史,牙醫看了提醒「骨鬆藥易造成顎骨壞死,診所不能拔牙及植牙,需到醫院口腔醫學科處置」。李阿姨心想牙痛應是牙周發炎,不至於要拔牙,只是因骨折而行動不便的姐姐也使用骨鬆藥,萬一要拔牙,得搭車到較遠的大醫院牙科就診,忍不住擔心姐姐往返時跌倒骨折……
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脊椎科主任蔡宗廷表示,使用骨鬆藥的病人若有牙齒治療需求,牙科醫師會特別謹慎,其實治療骨鬆的雙磷酸鹽類及RANKL單株抗體藥物,造成顎骨壞死的風險很低,是萬分之幾。如果遇到骨鬆治療與牙科問題需同步處置時,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戴大為建議安排優先順序,能有效降低顎骨壞死風險。
若遇到顎骨壞死病況,蔡宗廷醫師說明可與醫師討論停用骨鬆藥物,先處理好牙科問題,待牙齒回復後,再繼續使用治療骨鬆的藥物。
以下是處理骨鬆與牙科問題的順序參考原則,可依病況彈性調整。
原則1:治療骨鬆前,先處理好牙齒問題
戴大為醫師建議決定開始治療骨質疏鬆症前,一定要先到牙科檢查是否有口腔問題需要處置或手術,像是有動搖的牙齒、牙周病等,如果會動到骨頭(植牙、拔牙等),建議在治療骨鬆前處理,可降低使用骨鬆藥物期間進行牙科手術帶來的顎骨壞死風險。至於不會動到骨頭的牙科處置(補蛀牙、洗牙、根管治療、做牙冠等),則可在骨鬆藥物治療期間處理,不會影響。
原則2:骨鬆治療期要拔牙、植牙,需與骨科與牙科醫師討論手術時機
如果骨鬆藥治療期間,牙齒狀況不佳,牙醫師評估仍需拔牙或植牙,怎麼辦?戴大為醫師建議尋找「最佳牙科手術時機」,盡量避免在骨鬆藥物使用後不久進行。蔡宗廷醫師補充說明,以治療骨鬆的藥物保骼麗為例,在施打後間隔三個月後,接受牙科手術是較安全的時機。此外,進行牙科手術前,需先諮詢治療自己骨鬆問題的骨科醫師,了解該手術與顎骨壞死的風險程度,全盤釐清後再做牙科手術。如果牙科手術有一定的急迫性,需要立即處置,建議諮詢有經驗的口腔外科醫師進行手術評估,避免或降低顎骨壞死的不良反應。
原則3:保持良好口腔衛生
蔡宗廷醫師強調,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有效減少顎骨壞死的風險。包含至少每半年至牙科做例行性檢查及洗牙,可在牙齒問題還小時先處置,避免後續蛀牙或牙周病引發的拔牙和植牙手術。在治療牙齒期間維持口腔衛生,也能減低手術感染造成的顎骨壞死風險。
❤️更多【骨鬆、肌少症飲食、運動祕訣、治療方法】,請看2024年9-10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富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