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心臟疾病穩坐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但多數人卻有「害怕罹癌,卻不擔憂心臟病」的錯誤觀念,甚至有「血管阻塞,裝支架就好了」的想法,絲毫不重視心血管保養,當心就是這些錯誤認知,害你陷入心臟病危機。
進入11月,天氣開始變得涼颼颼,緊接著而來的冬季,一旦冷氣團來襲,氣溫急遽下降,心肌梗塞的案例便顯著增加。心臟病常來得無聲無息,幸運的人,及時發現就醫,但一次心臟病發便失去性命者,大有人在。
近來最令人記憶深刻且惋惜的,便是職棒義大犀牛總教頭徐生明,在與妻子慢跑散步返家後,突然心肌梗塞過世,年僅55歲;在海角七號中開啟星途的茂伯,一日被發現臥倒家中客廳,送醫後證實是心肌梗塞,宣告不治;多年前,音樂才子馬兆駿在購物過程中突覺頭暈昏倒,也是死於心臟疾病……。
在臺灣,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的2012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結果,每30分41秒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對許多家庭來說,家人無預警的心臟病猝死,常令人不知所措,事實上,要避免心臟病引爆的猝死危機,在防治上有許多錯誤的觀念需要釐清。
錯誤迷思1
得心臟病,頂多裝支架
1977年開始施行的動脈氣球擴張術,1990年代發明的血管支架,以及2003年問世的塗藥支架,可說是治療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劃時代良方,對於有嚴重血管狹窄的患者,提供了外科繞道手術外的另一選擇。醫療科技的進步,讓疾病治療的成效更好,但對某些人而言,卻有著「得心臟病,頂多裝支架就沒事了」的錯誤心態,生活飲食依然故我。殊不知支架只能擴張阻塞狹窄的血管,無法讓受損的心臟功能恢復。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核子醫學科主任吳彥雯指出,冠心病主要分為急性期與慢性化的問題,即使急性心肌梗塞處理得宜平安出院,但心臟功能也已受損害,由於人類的心臟肌肉是不會再生的,所以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容易喘、下肢水腫、肺部積水、心律不整增加等;如果沒有善加照護,除生活品質會下降,心因性猝死機率也會增加。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繼雄強調,每一種心臟疾病對生活品質都有影響,而且不只影響患者本人,連同家人、主要照護者的生活都有連帶影響,若是演變到心臟衰竭的階段,輕則耐受力變差,嚴重則稍微動一下就喘,生活難以自理,因此對心臟病的預防,絕不可輕忽。
錯誤迷思2
只有老人才會得心臟病
目前的醫學研究已發現,女性有天然荷爾蒙保護,在停經前鮮少發生冠心病、心肌梗塞,但進入更年期後,同年齡男性和女性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是一致的。
不可否認,隨著年齡增長,年長者發生心臟病的機率高於年輕人,但不代表年輕人就不會被心臟病找上門。林繼雄醫師指出,在臨床上仍可見年輕男性出現冠心病,這些患者通常都有抽菸、熬夜習慣,且喜好吃高油脂食物,足可證明心臟病絕非老年人的專利,生活飲食不規律的年輕人,一樣會得心臟病。
建議40歲以上的男性與女性,要開始認真預防心臟病;45歲以上更要嚴格控制飲食,以防心臟病找上自己。
亞東紀念醫院從2005年至今的院內統計資料顯示,近3千名急性冠心病接受導管治療的患者中,有136名患者(占4.8%)是40歲以下男性,54名患者(占1.9%)是50歲以下女性,且近年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可見青壯年人亦有相當程度的風險。
錯誤迷思3
肥胖的人才會得心臟病
一份今年發表的研究,長期追蹤了3275位美國人,發現原來不胖的人,在變成中廣型肥胖(BMI>30或男/女性腰圍>102/88公分)後,有四成的人患有輕度冠心病,顯現肥胖與冠心病的關聯性。
不過,肥胖只是冠心病危險因子之一,其他如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吸菸習慣等,都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風險。
吳彥雯醫師以一份加拿大研究團隊於2004年針對全球五大洲52個國家、近4萬名病患的研究分析為例,指出相對於不吸菸者,吸菸者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是2.87倍,高血脂是3.25倍,高血壓是1.91倍,糖尿病是2.37倍,中廣體型是1.12倍,急性子或過勞等心理壓力是2.67倍。顯見除了肥胖之外,高血壓、高血脂、吸菸、糖尿病、心理壓力都會增加罹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同份研究也指出,固定運動習慣可降低心肌梗塞風險至0.86倍,每日攝取足量蔬果可降至0.7倍。
錯誤迷思4
沒有家族史,不會得心臟病
吳彥雯醫師指出,冠心病是一種多因子疾病,也就是由許多因素綜合之後的結果,因此很難強調單一「遺傳」因子對冠心病的風險性。林繼雄醫師也表示,就算一對同住的父子皆罹患冠心病,也無法斷定是遺傳引起的,有可能是類似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讓同住的父子都患有冠心病。所以,沒有心臟病家族史,但有高血壓、肥胖、抽菸習慣者,仍可能得到冠心病。
不過,吳彥雯醫師提醒,如果家人在40歲以前就罹患冠心病,就很有可能是「早發性冠心病」,其受到生活、飲食習慣的影響較小,遺傳、體質的因素較大,若有此類家族史就要當心。
錯誤迷思5
冬天才會心臟病發
受到溫度的影響,在秋天進入冬季、日夜溫差變大時,林繼雄醫師和吳彥雯醫師均指出,急診中主訴急性胸痛前來求診的冠心病患者確實會明顯增加。不過,這並不代表冠心病只會在秋冬急性發作,其他季節仍會發生,如夏天突然從很熱的戶外,進入開著冷氣的室內,差溫瞬間變化太大,也易血管緊縮,引起心肌梗塞。
錯誤迷思6
裝了支架,飲食不節制沒關係
做了心導管、血管裝支架,代表短期內不危險,但如果飲食不節制、生活不規律,血管再狹窄的機率仍高。
吳彥雯醫師說,無論支架或繞道手術,對身體而言都是外來物,需要時間讓外來物融入體內,因此藥物一定要規律服用。然而,血管狹窄有如未爆彈,處理完一處,不代表其他部位沒有狀況,飲食、生活不節制,會讓其他潛在問題點爆發。
林繼雄醫師有一位病患,5年前置放心臟血管支架後,一直遵照醫囑飲食、生活,近日再次檢查,發現血管如同5年前一樣健康,追問之下才知病患完全依照醫師指示飲食作息,可見清淡飲食、正常作息與生活對心臟疾病的重要性。
常胸悶、胸痛,就是心臟病?
胸悶、胸痛,是心臟病的典型症狀,如果有胸悶、胸痛的人,可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至於該如何描述胸悶、胸痛的方式,有助醫師做正確的判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繼雄建議,記錄以下資訊幫助醫師做診斷。
1. 記錄自己胸悶、胸痛的時間點(例如手舉起的時候、呼吸的時候、搬東西的時候、爬樓梯的時候、運動的時候等)。
2. 持續的時間有多久?
3. 記錄悶痛的感受是針刺痛或整片痛?
此外,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核子醫學科主任吳彥雯指出,如果有腳水腫、久咳不癒、需要越來越多顆枕頭才能入眠(當心臟功能衰弱會引起肺積水,在上身墊高時才會感覺舒適),或具備多項危險因子者,最好也要到醫院檢查,確認是否有心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