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飲食、作息不正常,小心胃潰瘍找上你!

飲食、作息不正常,小心胃潰瘍找上你!

出處/ 2014年6月號/第32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493
收藏 瀏覽數 : 9493
飲食、作息不正常,小心胃潰瘍找上你!

壓力過大、用餐時間不正常,常腹痛難耐嗎?4大胃潰瘍主因,5種常見治療用藥,讓你瞭解胃潰瘍,即早治療!
  

前陣子有上班族因工作壓力大,常熬夜加班,作息不正常導致胃痛,卻因沒時間看醫生,強忍腹痛,直到腹痛到冷汗直流、解黑便,就醫後才發現是嚴重胃潰瘍。

 

30年以前,胃潰瘍是腸胃科門診的第1名,醫界統計,每100人當中,就有15~30人有胃潰瘍,且復發率極高,所以有胃潰瘍治不好的疑慮,但近10年,胃潰瘍已下降為腸胃科門診的第3名,每100人中,罹患率降為5~10人,且治癒力高,復發率很低。

 

過去百年來,醫界多認為胃潰瘍是胃酸分泌過多、壓力、吸菸、刺激性飲食所致,治療重點放在中和或降低胃酸分泌,自1982年,澳洲馬歇爾(Marshall)醫師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潰瘍的主因後,扭轉了過去以抑制胃酸為主的醫療方式,因而提高胃潰瘍的治癒力。

 

形成胃潰瘍4大原因

1 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臺北長庚醫院胃腸科系顧問級主治醫師陳邦基解釋,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主要生存在胃部幽門處,會聚居在黏膜與黏膜層之間。過去科學家認為胃酸是強酸,不可能有微生物存在,但後來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會分泌許多酵素,其中尿素酶會轉化成鹼性的氨,這能讓其避免胃酸傷害,經大量繁殖後,會形成慢性發炎,若胃酸又破壞了胃黏膜保護層,就會產生潰瘍。

 

■ 高危險群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指出,胃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的傳染方式是經由糞口途徑,若不小心吃下遭到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會因此感染,接著又會經由唾液傳染給共同用餐的人,目前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普遍存在於家族成員,尤其是大人傳染給孩童之間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他建議要落實飲食安全、公筷母匙的衛生管理,避免受到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污染及傳染。  

 

2 壓力及不良飲食習慣
   影響胃酸分泌

胃酸分泌不正常會形成胃潰瘍,而壓力及不良飲食習慣是主因。壓力是身體發出逃命訊息的自然反應,不論壓力來自情緒、工作或意外,消化系統會暫停胃酸的分泌,以應付壓力帶來的緊急狀況,長期下來,胃壁會因營養不良及血流太少形成組織壞死,胃黏膜會變得很薄。壓力結束後,會促進胃酸分泌,此時薄弱的胃壁會受到胃酸侵蝕,出現不同形狀的潰爛,出現胃潰瘍。

三餐飲食必須定時定量,除了能讓胃部分泌足夠的胃酸幫助消化,且知道何時該停止分泌,若用餐不定時或暴飲暴食,胃酸分泌不正常,就易形成胃潰瘍。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