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日漸開始重視購買食物的營養標示。部分連鎖速食業者也開始在官方網站、店內海報、單張、餐墊等公布產品的營養資訊,但這些資訊對消費者來說是否足夠、正確呢?
以速食店販售的飲料為例,董氏基金會調查7家速食業者中,僅一家統一標示國人較熟悉的「毫升」,4家標示「盎司」、「克」等,甚至有2家業者完全未標示飲品的容量單位!以民眾最常購買的飲品,詢問147位門市人員,有四成不知道容量,甚至還有業者要求購買民眾自行去「知識+」查詢。進一步詢問所含熱量,約有五成門市人員無法回答或提供錯誤資訊給消費者。至於季節性飲品,因上市時間較短,僅3家業者在網路標示營養資訊、3家業者於部分門市提供。
針對此次調查,董氏基金會建議:
1. 因各家業者大、中、小杯定義不盡相同,建議飲品容量統一用「毫升」或「c.c」,而非「克(g)」或國人較不熟悉的「盎司(oz)」來標示。
2. 不論在文宣或是門市人員的訓練上,都應提供消費者足夠且正確的營養資訊,讓消費者在選擇時能夠有所依據。
3. 除了常態性產品,季節性飲品多為廣告主打的商品,希望業者可於網站及門市提供營養資訊以利消費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