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網路書店 書籍 用對方法,關節不痛

用對方法,關節不痛

別再因錯誤的觀念,損害你的關節了!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傷害關節的動作要避免?如果關節炎纏身,痠痛就要跟定一輩子?關節炎患者在飲食、治療與居家照護上有哪些訣竅?出外旅遊時,又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定價250元
優惠價 79 198

本書內容從國人常見的3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介紹談起,告訴讀者哪些是骨頭退化及關節病變前的症狀?建議應有營養補充選擇,告訴讀者吃對有益關節健康的食物,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教導讀者正確運動的方法,讓關節少痛一點、靈活一點。更有關節炎患者想了解的治療問題及居家防護的內容,有系統地介紹預防保健的知識,不但合適一般讀者;詳盡的治療選擇分析及妥善的居家照護方法,也適用於深受關節炎困擾的讀者!

 

Chapter 1認識篇—關節在求救,你發現了嗎?
1-1    你的關節正節節倒退? 
1-2  關節腫脹疼痛,哪裡出問題? 
1-3  【退化性關節炎】長壽的禮物——關節退化
1-4    【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紅」又腫,尿酸作祟
1-5    【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呈對稱性疼痛 
1-6    怎麼讓醫生知道你的「痛」? 
1-7  1分鐘評量關節炎嚴重指數

Chapter 2減重篇—體重過重,關節吃不消
2-1    帶著肥肉走,關節自然累
2-2    體重太重,能吃減肥藥嗎?
2-3    「快速減肥法」減不了關節負擔
2-4    10大致肥食物,關節炎患者少碰為妙

Chapter 3飲食篇—吃對食物,關節不再疼! 
3-1    退化、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哪些食物要忌諱? 
3-2    吃維骨力,為關節存健康? 
3-3    完美「鈣」念,從揭露迷思開始
3-4  吸骨髓補鈣?老人與小孩不宜

Chapter 4運動篇—骨頭僵硬,怎麼動起來
4-1    7大運動,關節炎患者自由選! 
4-2  想用游泳保養關節,哪些人要當心?
4-3    在家健身17招,喚醒關節活力!
4-4    關節不受傷,運動7訣竅

Chapter 5治療篇—治關節炎,藥物和手術雙管齊下
5-1    止痛幫手,跟關節疼痛說BYE-BYE
5-2    不開刀的治關節炎療法
5-3    治關節炎,怎麼評估需不需動手術?
5-4    術前9大計畫,準備好了沒?
5-5    退化性關節炎動手術時機
5-6    痛風性關節炎動手術時機
5-7    類風濕性關節炎動手術時機
5-8    關節術後5保養

Chapter 6居家篇—居家防護,關節好健康
6-1    3招讓關節不怕變天
6-2  選對輔具,生活更便利!
6-3    改變居家布置,安心過生活
6-4    沒安全感,如何找回生活重心?
6-5    5撇步,與關節炎和平共處

Chapter 7旅遊篇—做好準備,安心出遊
7-1    有關節炎,怎麼放心旅遊? 
7-2  旅遊時救急的藥怎麼準備?
7-3    關節炎發作,飲食、交通舒緩錦囊
7-4    小心這些動作,別讓關節受傷

1-1你的關節正節節倒退?

早晨起床或隨便動一動,常感到關節僵硬、疼痛嗎?若你有上述的情況,可能是關節炎的早期訊號。據估計,關節炎疾病有一百多種,有的很輕微,有的很嚴重,甚至可能造成殘廢。其中較常見且嚴重的是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關節炎有多常見?

台灣罹患關節炎的盛行率,至今沒有確切數據,但可參考美國疾病管制局較新的數據,再以人口比例反推台灣的盛行率。

美國的關節炎排行榜,依序是1.退化性關節炎2,100萬人;2.痛風性關節炎510萬人;3.肌肉纖維炎370萬人;4.類風濕性關節炎210萬人。台灣的排名則為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美國疾病管制局曾發布一項數據,美國關節炎患者在2005年達4,780萬人,進而推估到2030年,將高達6,700萬人,當中有2,500萬人因關節炎,活動力受限。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更有一半以上的人罹患關節炎。
    
反觀台灣,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推估全台有近600萬人深受關節炎與風濕症所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張棋禎表示,在健保醫療總支出中,關節炎的排名均在前2、3名。

 

關節炎不是老年人專利

以年齡的流行病學分析,美國18~44歲中有7.9%(870萬人),45~64歲中有20.5%(2,050萬人),65歲以上有50%(1,720萬人)罹患關節炎。此數據顯示,關節炎非老人家的專利,任何年齡均可能罹患,有些關節炎只出現在特定年齡層。 

造成關節炎盛行的原因,每個國家的因素不盡相同,除了基因遺傳、病變的因素外,關節炎屬文明病,隨個人生活飲食型態的改變,美國罹病的主因是肥胖,日本人是習慣蹲坐、跪姿,而台灣則是人口老化的問題。以下將簡述3大常見關節炎的好發族群。

 

誰是3大關節炎候選人?

1.    退化性關節炎
人只要長命,都會得到退化性關節炎,依據不同年齡,可看到不同的關節軟骨變化。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曾統計,全台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2人就有1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通常65歲後,約有六成以上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男性在45歲前發生率高於女性,而女性則於停經後發生率快速增加。

2.    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常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這與飲食習慣有關,習慣大魚大肉、喝酒者易罹患。根據衛生署進行的國人營養調查顯示,台灣地區成人(大於19歲)罹患高尿酸症的比率,男性高達1/4,女性達1/6,以19~45歲的青壯年居多,而高尿酸血症會造成痛風,也就大大增加痛風性關節炎的機率。

3.    類風濕性關節炎
根據美國醫學報告,盛行率約0.3~1.5%,台灣醫界曾推估,國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0.5~1%,估計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這數字未必準確,因還有更多案例尚未被診斷出來。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好發在30~50歲之間,女性是好發族群,男女比率約1:2。

 

性別和關節炎有關?

性別對關節炎多少有影響。女性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男性易罹患痛風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

為何痛風性關節炎有男多於女的現象,推測與荷爾蒙有關。女性在荷爾蒙保護下,尿酸值較不會上升,相對痛風較不會發作,因此,停經後婦女在缺乏女性荷爾蒙保護下,罹患痛風的比率就與男性沒有差別了。停經前的婦女即使尿酸值升高,痛風也鮮少發作或幾乎不會發作。

至於退化性關節炎,不管男女,到了50歲以上,多少會受其困擾。女性平日多操勞家事,罹患率比男性高,女性病灶處多在手指末端、膝蓋,男性多為膝蓋。

 

基因成就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主因是年紀大,可能與基因有關,但不一定會遺傳。近來有研究發現,帶有遺傳因子的退化性關節炎者,會比沒有遺傳因子的人,提早發生症狀。

至於痛風性關節炎,因痛風與基因有關,但和哪一段的基因有關連,目前並不清楚,或許與多重基因有關。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必須要多基因的遺傳,才會罹患。醫界已破解基因密碼,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有相關的基因是HLA-DR基因,但致病機轉尚不清楚,推測可能是帶著遺傳基因的患者,受黴漿菌、結核菌、EB病毒等感染。

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12歲時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時手腳腫痛、關節變形,畫家雷諾瓦也是在年輕時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常在年輕時發病,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性,與遺傳基因有關,致病機轉未明。此外,發病家族中若有類風濕性的患者,其發病率比健康人群家族高出2~10倍。
(採訪整理/修淑芬)

保養關節,愈動愈健康
文/王至弘(台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很少有疾病像關節炎會引發這麼多疼痛症狀、變形和行動障礙,患者每天都要面對如影隨形的痛苦,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將會有5.9億人罹患關節炎,屆時,全世界每5人就有1人深受關節炎所苦,而這當中,又以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最為常見。

 

    《大家健康》雜誌以這三種最常見且嚴重的關節炎為主軸,統整過去與關節保養相關的報導內容,並新增許多治療、照護資訊,有系統地集結於《用對方法,關節不痛》一書,讓大家認識關節炎。讀者可依據個人狀況與需求,尋得有用的資訊,是本非常實用的入門書籍。

 

    「運動即醫療」、「要活就要動」一直是我強調的重要概念,運動可讓生活更有活力、更有品質,同時也是保養關節不可或缺的良方。有些中老年人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損耗或惡化關節炎,因而不敢運動,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事實上,適度的運動能強化肌腱、肌肉與骨骼,進而減緩關節因使用與年齡增加而損耗的速度。此外,藉著促進關節滑液生成和循環,運動也能營養軟骨並保持軟骨濕潤,避免關節更加僵硬疼痛。

 

    本書Chapter4〈運動篇〉即列出許多適合保養關節的運動,包括水中行走、太極拳、散步等,更貼心地提醒讀者運動時該注意的事項,並以圖片穿插文字,呈現各種適合在家進行的簡易小動作,幫助讀者輕鬆了解正確且有效的運動方式。

 

    除了運動,本書Chapter1〈認識篇〉也介紹了關節炎之種類、成因,而Chapter 2〈減重篇〉、Chapter3〈飲食篇〉提供許多體重控制、飲食與營養層面的提醒與建議。Chapter5〈治療篇〉則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各種治療關節炎的藥物和手術方式。Chapter6〈防護篇〉、Chapter7〈旅遊篇〉對於關節炎患者的居家環境,以及旅遊時該注意哪些事項,也都有詳盡的解說。不僅讓讀者對初期的關節炎能有所警覺,還能知道怎麼減輕及預防疼痛,讓關節更靈活、生活更樂活,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的「指導手冊」,在此鄭重推薦給大家。

 

 

能自在走動是人生的幸福
文/簡文仁(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大家健康》雜誌常年倡導大家過健康的生活,遍訪各領域的專家,提供正確有實證依據的保健方法。如今,將有關關節保健與治療的篇章,集結成冊,出版上市,讓資料更完整,更便於索閱,所以鄭重推薦給大家。

 

關節是人體最精妙的設計之一,讓個體可以巧妙變化,運動自如,平時毫無感覺,一旦任何部位出現問題,你就會感受到它的存在與重要性。這種現象,是愈來愈多,從痠痛不適到變形開刀,估計台灣有關節問題的人口超過400萬人,隨著人口老化,只會愈來愈多,WHO也將2000~2010年訂為「骨與關節的十年」,可見問題的迫切性。

 

這本書雖是收錄型的集合作品,但是編輯很有心,也很有能力,做了很完整又合邏輯的編排,從眾多關節問題中,抓出最常見的三大類:退化性、痛風性與風濕性關節炎,先介紹給大家認識,再依次從減重、飲食、運動到藥物、手術治療,逐一解說,還貼心地提到居家與旅遊,讓大家不只居家舒適安全,還能出外走走,擴大生活空間,提升生活品質。

 

我常提醒使用關節的概念是「年輕重訓練,上了年紀重保養」。最好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從運動中訓練、強化關節的結構與功能;而上了年紀後,就要注意保養,要省著用,不要太操勞它、折磨它。所謂保養,就是保護和滋養,像減重、強化肌力,善用輔具護具,避免操勞折磨,甚至受傷,就是保護;注意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成分,並有效地消化吸收,並透過運動,將營養成分輸送到關節內修補,就是滋養。如此就能常保關節健康,讓關節陪你走遍天下,享受人生!

 

一旦關節發出求救訊號,需耐心接受治療,不要排斥吃藥或開刀,多和醫師商量如何處理比較好,也可藉機吸收這方面的衛教資訊。如果作好功課,你將可以和它和平相處,平順過日子。當然,愈早開始因應與處理愈好,就如同一位關節炎病友治療成功後的心聲:能自由自在地走走路,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防骨關節病已成重要課題
文/李青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骨骼」是身體的支架,因為有骨骼存在,才能維持人體外形,讓我們能站立,骨骼若出現問題,骨質會變得疏鬆,易骨折。「關節」是骨頭和骨頭的交接處,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透明的軟骨。軟骨的表面光滑、具有彈性,是骨頭間的緩衝墊,能減少骨骼間的摩擦,降低走路或跑步時對身體的衝擊與震盪,正因有關節存在,才能使人體活動自如。


隨著人們壽命延長,到了中老年,骨骼、關節疾病隨之增多,防止骨關節病的發生,已成為重要課題,因此《大家健康》雜誌集結了多年來採訪的骨骼、關節疾病文章,內容包括:


Chapter1「認識篇」:介紹關節炎的分類以及較易罹患的族群。
Chapter2「減重篇」:美國關節炎基金會懷特醫師(White)說,體重每超過10磅就會增加罹患骨關節炎的可能;而減輕體重可減輕脊柱及下肢關節負擔,延緩膝關節磨損和退化的速度。所以,要預防關節炎最好少吃多動,維持正常體重。
Chapter3「飲食篇」:很多專家都認為飲食會影響關節,尤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最。目前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飲食可減輕已罹患關節炎者的疼痛,但不能預防關節炎。另外,有許多關於食物與關節炎的迷思往往誤導民眾,因此吃對食物,對關節炎患者而言很重要;本書也會一一幫民眾解惑。
Chapter4「運動篇」:關節活動不夠易造成關節僵硬,過度運動則會加速關節磨損,如何拿捏平衡點?關鍵是「要在適當的範圍內運動」,不僅可幫忙改善關節活動度、維持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讓病患減少病痛感,在心理上獲得助益。
Chapter5「治療篇」:詳細介紹關節炎的藥物治療;手術前的評估和術後關節的保養。
Chapter6「防護篇」:指導民眾如何做好居家防護,保護關節的健康。
Chapter7「旅遊篇」:最後告訴讀者如何做好出遊的準備,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看完本書,確信大家對骨骼、關節的保健,以及關節炎的治療等,都有相當的認知,不會再因錯誤的觀念和迷思,導致不良的後果。所以,鄭重推薦這本值得分享的好書。

 

ISBN:9789868544925
叢書系列:保健生活
規格: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