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兒童",共有134筆資料

隱形的糖尿病

國內近一半糖尿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病,以為要尿多、喝多、吃多、體重減輕才會開始警覺,其實,等到三多一少症狀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已大增,唯有及早確定自己是否血糖過高,才能提前揪出糖尿病。在學童紛紛回到校園的九月之際,報端出現這樣一則新聞:彰化地區有位母親想替剛升國一的兒子徵求專門訂製校服的廠商,因為他的兒子才154公分,體重卻重達165公斤,特大號的體型讓他的校服怎麼修改也不合身……,新聞還描述這位男生因肥胖而遭遇到各式各樣生活的不便,而他一餐必須吃3個便當的食量背後,身上還有糖尿病、尿酸過高等慢性疾病。
2018-01-26

小時候胖,不只是胖

過去談到孩子的健康問題時,一般人常會想到麻疹與青春痘,而不是糖尿病、心臟病與高血壓。然而,這些疾病已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肥胖兒童人口快速竄升,到達危害身體的警告數字,我們的孩子可能很快就要面對嚴重的健康問題。學者預估,若不即時處理兒童的健康問題,未來會有6000萬名兒童,在他們的早期成年人生活中,面臨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痛苦,因此,對未來的社會而言,預防與治療兒童肥胖非常重要。雖然目前已經可以預防與治癒痲疹,甚至一些白血病,但在控制肥胖方面,仍是沒有答案的大挑戰。
2017-12-26

孩子腰圍粗,像小聖誕老人?

聖誕節即將到來,你家孩子正值青春期,卻有中廣身材,像聖誕老人一樣,有著圓圓的肚子、胖胖的腰圍嗎?小心胖嘟嘟的外表下,埋下「心血管疾病」的隱因!13歲的亮亮食量很好,喜歡吃油炸類食品,剛上國一的他,150公分的身高,就有62公斤的體重,爸媽本來不以為意,認為青少年多吃點,以後才長得高,直到去醫院檢查後,才發現他血壓、血糖及三酸甘油脂等指數都過高,代謝症候群問題相當嚴重。
2017-12-20

輕鬆說故事,激發孩子創造力

故事屋創辦人張大光認為,說故事給小孩聽,能增加其表達力、語言力、專注力與創造力……只是說個故事,真能替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 有3個小孩的ETC遠通電收發言人郎亞玲每晚一定會為孩子說故事。通常月初時她會到圖書館借幾十本故事書,每晚由孩子選一本讓媽媽說。從小孩才1歲多就開始養成習慣,現在老大上小學二年級、老二老么上幼稚園大班,3個孩子的口語表達明顯比同儕好,而且富有創造力。
2017-12-12

兒童也會有關節炎?一表檢測是否有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讀幼稚園的妞妞突然抱怨走路腳會痛,身為媽媽的麗珍以為是她這幾天在公園跑上跑下,扭傷了腳,過幾天就好。豈知經過一個星期,妞妞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著不肯上學,她說膝蓋很痛、腳踝關節也腫腫的,而麗珍也觀察到她走路一拐一拐......突然想起前幾天新聞報導的幼童關節炎,馬上替妞妞請假,緊急帶她看診。關節炎,不是只有老人會得嗎?
2017-11-22

全球兒童與青少年肥胖人數,40年增長10倍!歐盟中學全面禁售含糖飲料

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研究預估,至2025年,全球肥胖人口將達到27億人,全球每年花費在肥胖導致的疾病之醫療成本將達到1.2兆美元,約台幣36.77兆。
2017-10-31

台電淨灘做環保,也做公益!連續5年協助董氏基金會推動兒童及青少年憂鬱防治工作

台灣電力公司在每年中秋節前夕,會號召全台電廠員工,並邀約周邊鄰里居民一起淨灘做公益,2017年邁入第24個年頭,同時這次也是與董氏基金會在憂鬱症防治工作上,連續第五年的公益合作。
2017-10-02

嘴巴翹嘟嘟,是暴牙前兆?戒不掉奶嘴,增加暴牙危機?家長該如何在家訓練孩子,避免暴牙?

仔細觀察每個小朋友的嘴巴,會發現有些小孩的嘴唇翹翹的,看起來像兔寶寶一樣,雖然有的人認為這樣很可愛,好像隨時都在嘟嘴,讓人忍不住想親一下,但卻有人認為這樣很不雅觀。事實上,大部分的嘟翹嘴是因為暴牙,或是門牙的牙齒較大,將嘴唇向外推擠導致。而造成小朋友年紀輕輕就暴牙的原因,大多是吃奶嘴惹的禍!想要孩子能夠擁有一口整齊美齒,家長該如何做呢?
2017-08-11

孩子害怕看牙醫,哭鬧不已,該怎麼幫他消除恐懼?

牙科儀器尖銳的轉動聲,常令許多人害怕不已,尤其是小朋友一進到牙醫診所,聽到各種機器吱吱叫的聲音,常會神經緊繃、甚至嚎啕大哭!但對小學三年級前的孩童來說,因為手腕力量不夠、潔牙技術也不佳,很容易就會蛀牙。然而,牙齒是人體咬碎食物、吸收營養的第一道關卡,一旦牙齒蛀壞了,不僅會影響孩童生長發育,還會影響未來恆齒的發展。到底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小孩不哭不鬧、乖乖讓醫師治療蛀牙?
2017-08-03

健康兒童大使選拔成績揭曉!活力大使Ella分享祕訣

為鼓勵孩子不只「健康吃、快樂動」,還要「天天做」讓好習慣受用一生,董氏基金會於2017年舉辦由「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贊助支持的「健康兒童大使選拔:14天好習慣挑戰」活動,鼓勵學童養成天天喝白開水、全穀青菜吃光光、運動30分鐘以上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