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基金",共有580筆資料

長照造福人民, 菸害卻留給居家服務員?快報名戒菸就贏 ,抽30萬獎金!

台灣長期照護政策已經進入2.0時代,但是對於居家服務員的菸害保護卻還是停留在原點!由於目前法規中並沒有明訂,申請居家服務者有無吸菸習慣需要事前審查,造成居家服務員在事先不知情的狀況下,必須承受二手甚至三手菸害。董氏基金會希望政府機關能重視居服員的健康,並呼籲「2020戒菸就贏比賽」報名還剩三天,當趁此戒菸,為自己、家人、他人創造三贏局面!
2020-04-28

「2020戒菸就贏比賽」報名倒數四天,癮君子快來抽30萬元!

「2020戒菸就贏比賽」報名進入最後倒數四天!義工李㼈假日當「包裝工」,讓已經報名組快收到參賽者與見證人證明,儘早啟動五月戒菸行動;更催促還沒行動的民眾,快揪吸菸親友上【華文戒菸網】報名戒菸。
2020-04-27

別讓「居家防疫」成了社交冷漠的藉口!宅在家不出門可做這些事,保持人際互動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個國家發布居家令,民眾宅在家卻也展現了多種創意活動,網路上瘋傳不同國家民眾居家創意影片,例如:陽台音樂會、兩棟頂樓互打網球、舞蹈接龍、變裝秀……等。如果你經常宅在家,不妨仿效,嘗試多種活動,可保持大腦敏銳度!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參加各種不同活動的人與沒有參加活動者相比,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保護我們因老化而減損的認知能力。
2020-04-27

當孩子患有自閉症,該如何陪伴孩子、引領他們勇敢向前?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孩子患有自閉症,該如何陪伴孩子跨越身心限制、勇敢前行?根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全台共有15,439名自閉症者,其中台北市、新北市佔全國約44%,可以說是國內各障礙類別中,人口數增加最快的族群。他們努力生活著,卻要跨越好大一步,去適應環境與社會的眼光;他們就像是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閃閃發光。
2020-04-17

醫學證實:使用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高危險群!

韓國衛生部長宣布,將吸菸者列入新冠肺炎高危險群並加強管理,上周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更點名,吸電子煙可能是讓美國年輕人罹患新冠肺炎的元凶!國際多項醫學研究均已證實,使用紙菸、電子煙、加熱菸等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
2020-04-16

壓力讓人更能同理,也更容易感受他人的情感支持!

世界各國正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困境中,雖有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數民眾仍有對未知的不安與壓力,但壓力不見得都是帶來負面影響,根據一篇2020年2月刊登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壓力會使人們更容易給予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於人們和他人產生聯結來因應負面情境。
2020-04-13

鼓勵收容人戒菸,「戒菸就贏比賽」再加碼!

法務部抗疫急先鋒!為對抗新冠病毒威脅,促進收容人健康,法務部41個獄所同步積極鼓勵收容人報名「2020戒菸就贏比賽」,各獄所將播放最新出爐、法務部蔡清祥部長看過大讚最不一樣、最歡樂、最激勵的「李㼈十問十答」戒菸短片,並於4月清明連假家屬會面熱門期間,於接見室懸掛「2020戒菸就贏比賽」布條、張貼宣傳海報,主動分送報名表,期能藉由家人的鼓勵與支持,推升收容人戒菸的動機與決心。成功戒菸的收容人,除可參與30萬元、6萬元(六組)的全國抽獎外,法務部更加碼設立「收容人專屬成功戒菸特別獎」3萬元及6千元(六組)等獎項。
2020-04-06

孩子兒童清明連假宅在家「久坐」,小心愈坐愈憂鬱!

今年兒童節碰上清明節,為期四天的清明連假即將展開,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但相對地,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提醒家長應注意每隔30分鐘,一定要叫孩子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2020-03-30

防疫必須戒菸有5大理由,司機運將參加「2020戒菸就贏」可抽專屬獎金!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積極推出「2020戒菸就贏比賽」開跑中!台灣大車隊、多元計程車、55899 My Taxi、55688代駕四大車隊司機共同支持,鼓勵全台辛苦的25萬名職業駕駛「報名且成功戒菸,可抽30萬、6萬(六組)等獎項」!同時透過車內公益廣告刊播,以遍布大街小巷的媒體力量,號召全民一同加入戒菸倡議行動!更增設四大車隊司機專屬的成功戒菸獎金3萬元三組,直接激勵2.2萬名司機參與「戒菸」或「助人戒菸」的實際行動!
2020-03-27

體力較差的中年婦女較憂鬱和焦慮?

台灣介於45~59歲的婦女將近276萬人,佔了台灣總人口的11.7%,三月初剛過的國際婦女節,是否有好好關心身邊中年婦女們的健康狀況呢?根據一篇2019年6月刊登於《更年期》期刊的研究指出,身體虛弱的中年女性,特別是握力差和從坐著到起身需花比較多時間的中年婦女,有較高的憂鬱或焦慮症狀。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