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大學",共有199筆資料

吃什麼水果能改善失眠和疲憊感?掌握3關鍵,選對活力水果!

你今天吃水果了嗎?根據衛福部102~105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嚴重偏離國民飲食建議量,19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水果達2份者不到16%!董氏基金會進一步於109年2月針對台灣15~69歲國人進行水果攝取與活力表現網路調查,有效問卷共1068份,結果發現,水果吃較多的人,活力比較好,比較不容易感到倦怠、疲憊,睡眠品質也比較好!
2020-06-11

情緒調節能力有問題而憂鬱?讓科技來幫忙!

健康的情緒調節包括了選擇有助於穩定情緒的活動。但是,在個人選擇的活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例如:在社交孤立和封鎖期間,這種自然的情緒調節會受到損害而可能導致憂鬱。尤其是憂鬱症患者,情緒自我調整能力受損可能更為嚴重。這是發布於2020年4月《JAMA精神病學期刊》一份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
2020-06-02

2020世界無菸日主軸:「真相大白:菸商鎖定新世代」民團呼籲立即修法!

董氏基金會指出,跨國菸草公司2011年起全面介入行銷電子煙,2015年再推出加熱菸,以擴大市場營利。世界衛生組織(WHO)揭露菸草公司鎖定年輕人行銷新型菸品,將2020年菸害防制主軸訂為「真相大白:菸商鎖定新世代」,促請各國政府確實管控或禁止新型菸品危害、保障下一代健康。
2020-05-26

防疫新生活運動也別忘了紓壓!當心壓力、孤單、睡眠不足會增加疾病感染風險

在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及全民的團結努力下,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於平穩,為了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推動新生活運動。提醒民眾,千萬別忘了紓壓的重要性!因為壓力、孤單和睡眠不足都會造成免疫力大幅下降,若此時正好暴露在有病毒的環境下,受感染的機率就會提高,這是2020年3月刊登於《神經科學新聞》的研究所指出。
2020-05-25

防疫戴乳膠手套致過敏,這樣做避免發生過敏性休克

長期戴乳膠手套,有些人會產生過敏,甚或致死?今年28歲的小婷是醫院行政人員,為了配合政府防疫,於民眾進入醫院前,需在大門篩檢站,協助插健保卡查詢旅遊史,因全程需配戴乳膠手套,每當值班時,不時眼睛癢、流淚和打噴嚏,值班後手部也出現紅腫發癢情形,令她苦不堪言。就醫後透過藥物治療,以及內層穿戴吸汗材質的手套以後,小婷總算緩解乳膠過敏之苦。
2020-05-22

用行動電源充電釀火警?梅雨季除濕機這樣使用才安全!

這一個月以來,台灣似乎很不平靜,從四月底台北林森錢櫃大火,造成六死多傷、五月初前高醫院長女兒一家五口在家中葬身火海、到前幾天桃園透天民宅、楊梅紙工廠深夜大火……短短半個月內,接二連三傳出火警,讓不少民眾擔心不已,網路上甚至還流傳「高雄透天厝失火,燒死5人。是因為在充行動電源,導致引起的火災」、「家中延長線是否有安全鎢絲的」謠言訊息,儘管高雄市消防局第一時間就回復起火原因還在調查中,但仍止不住謠言散播、也撫平不了民眾焦慮徬徨的情緒……
2020-05-15

法國搶購尼古丁藥物防疫?別再落入菸商陷阱!快把握最後一天報名「2020戒菸就贏」抽30萬獎金

「2020戒菸就贏比賽」報名最後一天!日前法國政府頒布限制「戒菸尼古丁藥物」的銷售,並全面禁止網路販售,起因竟是一項還未經學術界審查的研究指出,尼古丁可能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亞太地區拒菸協會永久榮譽秘書長、美國杜蘭大學名譽教授陳紫郎提醒,醫學已經證實,使用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高危險群,千萬不要誤以為吸菸或不吸菸者使用尼古丁藥物可以防疫!台大及榮總多位醫師提醒,戒菸才能防疫!董氏基金會表示,5月1日是推動台灣菸害防制34年的孫越叔叔逝世兩周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更要提醒大家,戒菸抗疫趁現在,戒菸及早、生命美好!
2020-04-30

白天或假日補眠,可以彌補熬夜的傷害嗎?

睡眠不足除了使人感到煩躁和浮躁之外,還會影響心理和身體健康,當你長期熬夜甚至犧牲睡眠時間從事其他活動,連帶注意力、判斷力、協調能力和反應時間都會受影響。然而,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民眾為了補習或加班,回到家時往往已半夜十點多,再加上洗澡、看電視喘息的時間,就寢時多半都已超過十二點,等到假日才補眠,期望能把平日累積的疲勞和睡眠不足補齊。但話說回來,利用假日或白天補眠,真能彌補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嗎?
2020-04-22

壓力讓人更能同理,也更容易感受他人的情感支持!

世界各國正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困境中,雖有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數民眾仍有對未知的不安與壓力,但壓力不見得都是帶來負面影響,根據一篇2020年2月刊登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壓力會使人們更容易給予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於人們和他人產生聯結來因應負面情境。
2020-04-13

不熬夜就能增強免疫力,還可以避免肥胖、有助減肥?

你知道嗎?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睡眠量隨年齡而變化。4~12個月大的嬰兒每24小時大約需要12~16個小時的睡眠;青少年需要8~10個小時的睡眠;成年人(18~60歲)建議每天平均休息7小時以上。儘管每個人身體時鐘的規律不同,對睡眠時間的需求也因人而異,但長期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還會造成免疫力降低。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熬夜等於慢性自殺,其實在新冠肺炎疫情居高不下的現在,只要不熬夜、充足睡眠,就能達到抗疫、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只是話說回來,到底晚上幾點睡覺才算熬夜呢?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