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食品營養",共有67筆資料

幼兒奶粉怎麼選?成長配方、水解配方可取代鮮奶嗎?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滿1歲後選擇幼兒成長配方,但成長配方、水解配方是幼兒成長必需品嗎?用成長配方取代乳品反而導致孩子的乳品攝取量不足?
2021-01-11

喝果汁健康嗎?專家:果汁是「含糖飲」喝多增死亡風險!

許多人都誤會果汁是健康飲料,甚至以為可以取代新鮮水果的攝取,但研究指出喝果汁容易導致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還會增加死亡風險!
2020-12-22

每天久坐不動也會傷腦?研究:囤積腹部脂肪更容易失智!

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危害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
2020-11-23

愛吃清粥小菜增肌少症、失能危機?3招避免增脂肪、減肌肉!

50歲以上靜態生活型態者,每年約以0.5〜1%的速度減少肌肉量,然而長輩三大錯誤飲食型態恐加速肌肉流失,而易失能。
2020-11-19

雞肉含生長激素、抗生素,不安全?貼骨的雞肉有血是沒煮熟?破解雞肉食安3迷思

豬雞羊,你最喜歡吃什麼肉?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各種肉品中,民眾最喜歡吃的肉品是雞肉,其次才是魚肉和豬肉,但最常購買的卻是豬肉。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推測可能是對雞肉存有疑慮。本文列舉民眾對雞肉常見的迷思,包括「畜牧業者常打生長激素,刺激雞長大」、「雞肉中含有抗生素」、「貼骨的雞肉有血色是沒煮熟」,請專家澄清相關觀念。
2020-11-10

每天花10分鐘做這件事,不讓失智、老年憂鬱找上門!

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020年開始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過了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91歲時以每年0.5%速率萎縮,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如知覺動作、注意力、學習與記憶、反應力、計畫力等)。若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有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的風險,甚至會惡化成為失智症。目前80歲以上每5位就有1位失智,董氏基金會呼籲,要讓大腦凍齡,飲食、運動、睡眠都要顧好!
2020-10-13

50歲開始就要預防失智!用飲食、運動和睡眠,讓大腦凍齡

過了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大於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呼籲民眾從50歲開始,超前部署,透過吃、動、睡三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
2020-09-01

愛吃高油糖點心、喝飲料,易讓腸躁症、便祕、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不吃水果,小心腸道卡卡!國建署調查中發現國人飲食不均、蔬果量攝取不足比例偏高,許多上班族的下午茶時常選擇餅乾、飲料、油炸物等點心,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腸道健康,對於身心也會造成影響。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鼓勵民眾,每天攝取兩個拳頭大的水果份量,不僅可以幫助緩解腸道不適的症狀,也能改善負面情緒,讓腸道順暢溜溜!
2020-07-23

吃什麼水果能改善失眠和疲憊感?掌握3關鍵,選對活力水果!

你今天吃水果了嗎?根據衛福部102~105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嚴重偏離國民飲食建議量,19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水果達2份者不到16%!董氏基金會進一步於109年2月針對台灣15~69歲國人進行水果攝取與活力表現網路調查,有效問卷共1068份,結果發現,水果吃較多的人,活力比較好,比較不容易感到倦怠、疲憊,睡眠品質也比較好!
2020-06-11

3檢測,讓銀髮族防範「肌少症」與「衰弱症」,避免跌倒而臥床失能

許多民眾都以為年紀大了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是正常的事,事實上,除了骨質疏鬆症以外,年長者若出現走路速度越來越慢、瓶蓋無力轉開、毛巾總是擰不乾、體重減輕、小腿肚瘦成像鳥仔腳一樣,可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衰弱症和肌少症悄悄上身,可能增加跌到、臥床、失能的風險!該如何預防?本文提供三個小方法,民眾不妨在家自我檢測,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提高警覺!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