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預約快樂 量子轉念是什麼?能解決壓力與心結,讓家人溝通相處不再令人窒息嗎?

量子轉念是什麼?能解決壓力與心結,讓家人溝通相處不再令人窒息嗎?

出處/ 大家健康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191
收藏 瀏覽數 : 9191
量子轉念是什麼?能解決壓力與心結,讓家人溝通相處不再令人窒息嗎?
當在乎的另一半、家人對我們愛理不理或百般挑剔時,我們通常感到很受傷、難過,甚至焦慮、憤怒,創立「量子轉念引導技術」的陳嘉堡指出,試著了解事情的全貌,有助釐清潛意識裡的誤解,理性的消化負面情緒、解開心結、讓家人間的溝通相處不再令人窒息。他也提供幫助轉念的【簡易版練習法】,不妨試試。

「轉念」跟勉強自己「想開一點」不同

有APE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背景的陳嘉堡老師說「轉念」跟勸人「想開一點」不一樣,「轉念」是了解事實的真相後,自然而然的改變了情緒與觀點;若勉強自己「想開一點」,不想瞭解事實的真相,只是用看似正面的想法來包裝、壓抑原先的偏誤,可能是種掩飾或迴避。
 
他舉一個網路故事為例,有網友分享某天他在公車上遇到一對父子,孩子上車後沒多久就大聲哭鬧,讓全車的人心浮氣燥。他向前詢問這位先生,您的小孩一直哭鬧,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沒想到這位爸爸急忙回過神道歉說,「我的太太剛過世,小孩哭著找媽媽,我現在也很慌,不知道要怎麼跟他說,不好意思吵到大家。」
 
這網友原本憤怒、焦慮、敵對的心態在瞬間轉念了,變成可以體諒的慈悲。其實,小孩哭鬧的狀態並沒有改變,但因為了解事情的全貌,當事人自然轉念了,改變了情緒與觀點;這和勉強自己想開點、情緒不要被吵鬧干擾是不同的,後者是壓抑,不是真正的轉念。

量子轉念技術 著重「還原完整真相」

本篇要談的「量子轉念」其實是一種心理學上用來探索潛意識的技巧,它利用感官回溯的過程,讓被引導者仔細回想、感受某個過往經驗的情境,試著盡量找到真相、減少個人認知謬誤,最後調整認知的結構,達到轉念,使負面情緒消失。「轉念」前方冠上「量子」,是因為陳嘉堡認為潛意識的溝通、探索,不論在大腦內或外是透過「量子糾纏」(註1)的方式來連結的。
 
到底已經施行十年以上的量子轉念技術,甚至是類似的潛意識探索技巧是什麼?可以給因家人、伴侶間令人窒息的相處而受傷的心靈,帶來怎樣的療癒?
 
丈夫不幫忙做家事而鬱悶的太太
回溯不滿原因竟和童年爸爸的忽視有關
 
陳嘉堡解釋,人常被錯誤的信念所誤導,以A太太為例,她很介意丈夫在家永遠翹著二郎腿,不幫忙家事,她感覺自己不斷的付出,卻不被重視,這種一般人抱怨完就作罷的事,她卻介意到需要花錢來做心理諮商。因此藉由回溯引導,幫A太太釐清負面情緒的來源。
 
引導師:「請妳仔細感受一下,過去有誰讓你想到類似的行為?」
A太太想了想說:「我爸爸,我從小回到家,他總是對我愛理不理,甚至把我推開,叫我走遠一點。」
 
引導師:「那你覺得現在對先生的不滿意,是因為他真的不幫妳做家事,還是跟爸爸有關?」
A太太想了一下說:「應該是跟爸爸有關,不是先生。」
 
引導師:「既然這樣,那以後妳看到先生自顧自地在看電視,妳會怎麼做?」
A太太:「我想如果我需要他的幫忙,應該會問他;如果那時不需要,也就不會再介意了。」
 
陳嘉堡說:「我們是幫個案釐清事實,讓她自己去比對兩者間的差異,如果她發現的確是之前的認知有誤,就會自行調整修改。如果還有其他的因素,我們會繼續幫助個案循線探索根源。」
 
透過人格扮演找出壓力源
解開親人的心結
 
人的心理問題有深有淺,像A太太這樣的問題比較好處理,有時候自己的心結需要與某人溝通,但對方不願溝通,該怎麼辦?
 
陳嘉堡舉了另一個案例,一位繼承家業的富二代每次與父執輩的客戶談生意,都會手心冒汗、呼吸困難,有時還會抽搐。當他進入引導時,發現是媽媽在他小時候給的壓力太大,他到了成年還覺得自己「很糟」,對自己沒有自信。
 
引導師:「請你進入當年媽媽的處境,扮演她的角色,你覺得她為什麼會這麼嚴格?」
富二代:「我想應該是家族給她的壓力太大,期待她教出一個優秀的兒子。」
 
引導師:「那她給你壓力,是因為你真的很糟糕,還是她覺得壓力難以承受?」
富二代停頓了一下說:「應該是她壓力太大,並不是我的關係。喔!原來她的感覺跟我現在是一樣的……」。
 
這個例子是透過「人格扮演」的方式,站在對方人格的角度體驗她的處境,就會看到更多事實的全貌,最後解除自己的片面認知。
 
陳嘉堡老師說:「量子轉念不是通靈,是一種量子糾纏,也就是透過五感的『感受力』與情緒,去回溯、進入過去的某個情境,或者與某個人的意念相連結、溝通。過程都是透過感受力與情緒來傳遞的,都是當事人自己的感受力、情緒跟記憶,不是引導者給予的資訊;引導者要做的是,找到關鍵的因素,引導他做前、後的對比,讓他自己去辨識到底哪個認知才是對的。」(延伸閱讀:量子轉念引導技術創辦人陳嘉堡–重度憂鬱症康復者自救告白
 
是否有些人在回想的過程中,懷疑可能是自己幻想編故事,或者根本感受不到任何東西?陳嘉堡老師回答,編故事的人會經過思考、停頓的過程,不是用感受進入潛意識,這個可以從行為辨識得出來;而比較理性的人較難去「感受」,引導者就必須引導他放下理性,試著以感受來進行。

量子轉念簡易版 嘗試鬆動偏差的認知

陳嘉堡提供以下簡易版練習法,並提醒:「以下方法無法真的讓負面情緒得到轉念,但可讓之前偏差的認知有些鬆動,自己會看到原來事情並不完全是先前想的那樣。」
 
▌步驟一:找出困擾自己的負面情緒事件,將遭遇完整回顧後,詳細記錄下來,連蛛絲馬跡都要寫。
 
▌步驟二:聯想童年時是否曾有類似情境或感受的經驗,也把整個過程寫下來。
 
▌步驟三:請比對上面兩個事件,找出相同點,看是否可能是以前的什麼經驗,影響到後來的感受,觀察是否有某種認知模式因此被建構出來。
 
▌步驟四:檢視自己對這個負面事件的認知是無誤的嗎?如果有懷疑,問問自己想要怎麼調整?想要重建的信念是什麼?
 
如果以上步驟能讓你得到一些啟發,那麼恭喜你!陳嘉堡老師的量子轉念技術並不僅著重於「正向思考」,他認為如果沒有找出重要的「威力事件」,並且調整認知結構,所謂的正向思考容易流於一種逃避、粉飾太平;或者早年有些催眠手法,例如為了幫人戒菸,就讓被治療者將「菸」與「厭惡的事物」做連結 ……,這些手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目前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然有很多謎團存在,但與它相關的應用已經如火如荼地發展開來。雖然我們無法打開大腦,看看裡面是否有量子糾纏的粒子存在,但當一個個的心結被解開,有助於釐清負面情緒的來源,也就能解開錯誤認知產生的困擾,越活越自在。
 
【註1】什麼是量子糾纏?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量子糾纏是指幾個粒子在彼此交互作用後,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
 
量子糾纏的特性是,不論時空相隔多遠,之前已經耦合過的粒子,都會產生相對應的特性。量子糾纏目前已被用在量子衛星的通訊上,而許多宗教界、靈學與心理學研究者,也認為量子力學證明了「物質是由意識、能量所構成的」,人們意念的連結、互動,就是一種量子糾纏。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