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樂齡生活 拒絕啃老族!人生下半場不為兒孫活

拒絕啃老族!人生下半場不為兒孫活

出處/ 2011年11月號/第29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502
收藏 瀏覽數 : 4502
拒絕啃老族!人生下半場不為兒孫活

退休不能享清福,還得照顧孫子當全職保母?面對老打父母口袋主意的「啃老族」,該如何因應,不讓孩子成為自己一輩子的包袱?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子女認為應與上了年紀的父母同住,隨侍在旁才孝順,但有一些老人家反而偏好不跟子女同住。前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表示,老人和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老人喜歡鄧麗君,年輕人喜歡女神卡卡,勉強住在一起,免不了會產生摩擦與不愉快。中台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主任郭慈安教授分析,現代人比過去的人多活20、30年,但人愈老通常愈沒有彈性,因此台灣中南部常見很多獨居老人,因為離不開老家而拒絕與兒孫同住的邀約,一方面減少了適應都市生活的麻煩,另一方面也省卻了「顧完一代再顧下一代」的辛勞。

 

勇於享清福
安排退休生活

楊聰財醫師指出,不少年輕人喜歡「濫用」老人,明明老人喜歡過清靜的日子,子女偏要父母幫忙照顧孫子,還美其名為「含飴弄孫」,軟硬兼施的說「讓阿公阿媽照顧比較放心」、「我們都要上班,你平時沒事,難道不能幫忙?」讓老人家被大帽子壓得不敢提打算要一個人享清福的事。

 

其實,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國民平均53歲成為阿公阿媽,但這個年齡也正是身心劇烈轉變,由壯年步入更年期、老年期,自律神經開始失調的階段,所以要老人照顧孫兒,其實是個「不怎麼高明的規畫」。楊聰財醫師建議為人子女,不妨自己規畫子女的照顧問題,讓長輩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是合理的安排。

 

此外,郭慈安教授發現,不少老人天生樂在勞動,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立刻找另一個跑道重新出發,不論吃人頭路或是從興趣出發做小生意,都能樂在其中。在國外很多老人把重心放在社會參與,服務周遭需要服務的老人或兒童,生活也因此充實,有成就感,不會常想一些負面的事情。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