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宜看著先生呆坐沙發上,兩眼無神看著電視,不跟人說話,問他也不回,這情況已持續1個月,她嘆口氣,擔心再這樣下去,他可能會出事……
家豪待業好一陣子,原本活潑的他,個性愈來愈沉默,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整個人不見朝氣,家人擔心他尋短,想幫忙又不知從何著手?
以同理心聆聽
情緒失控,要帶他就醫
擔心待業者起自殺念頭,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暨精神部主治醫師李明濱表示,「家人要記得3步驟:一問、二應、三轉介。」
一問》問候、關心、聆聽。
二應》以同理心回應他的話。
三轉介》當失業導致精神症狀出現,要帶當事人就醫。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陳正宗表示,如果當事人尋死念頭很強烈,像提到自殺作法等,家人得增加陪伴時間,用心觀察溝通的內容,盡量避免他獨處。而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也針對3種狀況,建議應對之道:
狀況1》
如何瞭解當事人的自殺準備?
應對之道:觀察其行蹤,例如:是否寫遺書?去買碳、買藥,打算燒碳或吞藥自殺?悄悄觀察地形,準備跳樓等?一旦他開始行動,家人要立即向外尋求支援。
若當事人一直說人生沒希望等負面話,親人別裝作沒聽到,可拍拍他的肩、握握他的手或抱抱他,給予安慰;也可講些激勵人心的電影情節或親友例子,內容和當事人關連性愈多,愈能引起共鳴。若情況沒多大改善,別自責,這代表事情已複雜到超出你的能力範圍,這時不妨轉而向能溝通的親友、心理諮商人員或精神科醫師求助。
一般而言,個性愈孤僻、不喜和人往來,或好面子,擔心家醜外揚的人,遇到人生的低潮,愈不會向外求助,這些人自殺的機率也較高。如果願意和人互動,尋短的機率相對較低。
狀況2》
當事人極度排斥看精神科?
應對之道:家人可事先請教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學習溝通技巧。各縣市都設有心理衛生中心,相較於精神科,諮商中心給人的感覺較中性,不會覺得那麼沉重,親友不妨先查尋電話,詢問是否有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瞭解服務內容後,再陪當事人前往。
若情況嚴重到得就醫,他又不肯配合,不妨先掛身心科、內科、心智科等,私下告訴醫師狀況,請醫師評量後會診精神科等相關醫師。
另外,現前也有社區精神醫療中心,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會針對社區內的精神病患提供緊急醫療、居家治療等,醫師可帶護士出診,到家服務。
狀況3》
當事人隨時想尋死?
應對之道:此時得「強制」送醫,可請里長、派出所警員等協助,將情緒失控的家人送至最近醫院,住院接受治療。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