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林耕新 憂鬱是慢性疼痛患者的敵人

憂鬱是慢性疼痛患者的敵人

出處/ 2004年8月號/第219期  
撰文/
瀏覽數 : 3026
收藏 瀏覽數 : 3026
憂鬱是慢性疼痛患者的敵人

慢性疼痛會影響生活品質,一些找得到身體上的病因,一些則找不到,與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而言,慢性疼痛受身體、心理、社會三方面影響。在身體上,患者因腦內某些荷爾蒙分泌不足會失眠、易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且對疼痛的忍受力降低。在心理上,會因生活中的挫折或傷害而感到疼痛,甚至加重病情。在社會層面,則會因疼痛無法工作,而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


慢性疼痛患者常合併各種精神疾病,以憂鬱症、藥物濫用、焦慮症、人格違常較多。若患者為慢性疼痛合併精神疾病,醫療上須注意患者是否有過度服藥或有自殺的危險,且是否過度施打止痛針。
若門診的醫護人員、病患及家屬,對於過度服藥或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沒有及時警覺,給予妥善治療,輕則加重疼痛的感受度;重則使患者失去繼續治療的勇氣,一時喪志尋短。其次,因針劑的效用快速且明顯,患者為避免苦痛,常會過度施打止痛針,致藥物成癮或靜脈炎,嚴重時併發肺栓塞,便有生命危險。


因此,早期發現,給予幫助,成為預防上的重要工作,以下為慢性疼痛患者常見的憂鬱症臨床表徵。 
1. 生活作息失序:病患的生活習慣開始變差,像愛整潔的人,突然開始雜亂無章;睡眠紊亂,原本習慣早睡早起,突然失眠或很晚才就寢。這類負向的改變可能只出現一項,或數項同時出現,其他方面則完全正常,甚至因心理自衛機轉作祟,而呈現更積極的態度,但總體而言,生活與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2. 失去樂趣及動力:對原本喜歡的休閒活動,顯得意興闌珊,不再參與。 


3. 對治療失去信心:當慢性疼痛無法治癒時,只能嘗試控制、減輕,並學習與疼痛一起生活。患者的情緒會隨著疼痛程度起伏,更會要求醫師重複說明病情與治療計畫,有時會表現出比實際疼痛更劇烈的樣子,有時更是放棄正在進行的療程,有的則會改變對他人的態度,最後失去理性,無法繼續療程。 


4. 對生命失去希望:這是最嚴重、也最常被忽略的,病患常有意無意提起「不想活了」,千萬不要以為患者只是口頭說說,要當一回事。


治療慢性疼痛除找相關科系醫師詳細檢查、對症下藥外,若有情緒上的困擾、失眠等情況,應立即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目前已知抗憂鬱劑及某些精神安定劑,能幫助病人減輕疼痛,穩定情緒,所以有些病人服用抗鬱藥後,疼痛症狀及身體的活動力明顯改善,參與活動的動機增強。另外,合併心理治療及精神藥物輔助,加上精確的檢查追蹤,並適時給予藥物止痛,亦可幫助病患早日重拾往日歡笑。


疾病的治療需醫療人員的協助、患者家人的支持及病人合作三方面配合。慢性疼痛併發憂鬱症的病患,在精神科就診率偏低的情況下,可藉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能力,針對非精神科醫師施予再教育與完整認證的方式,共同打擊對慢性疼痛病患傷害極大的憂鬱症。(作者為高雄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由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個管師劉秀珠整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