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麗真是一個辛苦的媽媽。除了照顧公公、先生外,小欣也是個難侍候的小寶貝,小欣因為太過好動,往往在該睡覺的時候又常睡不著,而且有時到了半夜又會無緣無故的起床想找人玩,或許還只有4歲的關係,小欣偶爾也會尿床,這樣一來,小欣又吵又鬧的睡不著覺,辛苦的媽媽雅麗有時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小時候常聽到老人家說,囡仔啊!要乖乖睡覺,「一暝大一吋!」長大後,自己當了醫生才知道,原來這句話還真有道理,它不僅僅只是一句兒歌而已。
的確,人在睡眠時,有許多的內分泌荷爾蒙在做一種調節活動,生長激素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睡眠」對小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影響小孩的生長發育,對就學的兒童來說,更會因為睡眠障礙而影響其白天的學習能力、人際關係,在長庚睡眠中心有不少嚴重的個案甚至影響學業而休學在家。
小孩應該睡多久?
在嬰兒的時候,除了吃就是睡,新生兒甚至睡眠可長達16個小時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大都集中在夜間睡眠,大約到了青春期,睡眠的結構就固定了,差不多與成人類似。至於兒童出現睡眠障礙的情形,在早年,許多父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問題,而不把它當成一個疾病,寧可相信是沖犯、受驚,而使用民俗療法,不過這種觀念也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地在轉變,所以有愈來愈多的小朋友被帶至醫院就診。其實,兒童的睡眠問題,隨著孩子的年齡與發展不同,也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問題,如幼兒常見的有夢魘、夜驚,到了學齡兒童,常出現夢遊、夜尿、磨牙等問題,青少年求診則常以失眠、晝夜週期節律障礙(如夜貓子)、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候群、猝睡症等原因。
小孩的睡眠問題
由於兒童睡眠障礙種類很多,處理方式也不一;故將常見的睡眠問題,說明於下:
夜驚
這是在1歲半到5歲小兒常見到的問題,媽媽常會帶小孩到門診來,告訴醫師,小孩常在半夜醒來哭鬧、尖叫,父母怎麼哄勸都不理會,約數10分鐘之後又可再度入睡,第二天完全記不起昨晚發生的事,最可憐的是父母,每晚都被吵醒,又必須承受失眠與極大的精神壓力,所以在門診時,往往不是治療兒童,而是治療父母為主。其實夜驚是發生在深睡期的一種睡眠障礙,一般在入睡後1到2小時才發生,這種情形是不需要治療的。在此建議家有小孩的父母,盡量讓小朋友養成午休的習慣,或是注意晚上不要玩得太興奮或太瘋,夜驚頻率即可慢慢減少,但如果在兒童後期或青少年出現,則必須安排腦波檢查,以排除是否有癲癇的可能性。
夢遊
這是學齡前後的孩子常會出現的睡眠問題。夢遊跟夜驚一樣,也是發生在深睡期,有些小朋友出現下床活動、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筆者的門診就出現一位小朋友,打開窗戶膜拜,由於「夢遊」也是發生在深睡期,要叫醒病人極不容易,且其思考、判斷力缺乏,故父母要注意其安全,雖然這類小朋友在長大後即會自動改善,但在此建議父母,如出現頻率較高,還是到醫院檢查,以排除癲癇、腦部疾病,或感染等可能性。
夢魘
前一陣子電視劇流行恐怖片,許多小朋友被帶到兒童心智科求診,媽媽告訴醫師,小孩深夜常在做惡夢之後,即因恐懼而驚醒大哭,父母們又氣又心疼,其實「夢魘」與先前所介紹的「夜驚」不一樣,「夢魘」一般是發生在作夢期,故通常在後半夜才會出現,且小朋友會清楚記得做惡夢的內容,實際上「夢魘」的發生與小朋友日間的焦慮、壓力較有關係,故在治療上,筆者建議父母盡量降低孩子的壓力,如在惡夢中哭鬧,父母可叫醒小孩,多多哄哄他。
夜尿
有一位母親因為她唸國小二年級的女兒,每天晚上都尿床,讓她煩惱不已。其實每個人在孩童時,都有過尿床經驗,到底尿床為什麼會被帶來求診呢?在理論上,一般兒童到了5歲左右,其膀胱控制功能應該較成熟了,尿床情形應較少出現,倘若學齡兒童每週仍有兩次以上尿床的情形,建議您,最好還是到醫院評估,因為尿床不只是一般心理因素(如緊張、焦慮、害怕、壓力等),還要考慮生理因素如尿道感染、尿路畸形、或神經系統的問題,在治療上使用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效果相當不錯。
失眠
兒童出現失眠問題,往往是某些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比如身體疾病(氣喘),或某些藥物引起失眠,另外精神科方面的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睡不著」往往是小孩最常見的主訴,所以在兒童失眠的治療上,主要是針對造成睡眠困難的原因為導向,而非以失眠本身為考慮,故失眠藥的使用,並不是正確的方法。
猝睡症、阻塞性睡眠窒息症候群
長庚在睡眠中心成立後,這一類疾病的兒童青少年,陸續被診斷出來。
一般「猝睡症」最常見的4種不同症狀為:
(1) 白天過度愛睏且超過三個月。
(2) 猝倒,即突然失去四肢的肌肉張力。
(3) 剛入睡時出現幻覺。
(4) 睡眠癱瘓,即在睡眠中感到無法動彈,這兩類疾病因其影響兒童較大,我們建議家長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