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企業家 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經理陳國慈-用規律經營生命的活力

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經理陳國慈-用規律經營生命的活力

出處/ 2002年1月號/第19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282
收藏 瀏覽數 : 9282
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經理陳國慈-用規律經營生命的活力

細緻的皮膚、優雅的舉止、從容的神情,加上輕柔、清晰的表達,55歲的陳國慈,處處散發迷人的氣質,她即使工作繁重忙碌,也堅持規律的步調,她說:「這樣我才能感受對生活的喜愛與活力。」曾是「台積電最有權力及最美麗的女人」,陳國慈在卸下台積電的職務後,計畫積極投身法律教育,展開生涯規劃中,另一段更寬頻的人生。

2001年年底離開台積電,卸下資深副總經理、法務長及發言人身分的陳國慈,在2002年開始,希望把更多的時間投入教育,培養更多的法律人才,也繼續寫書、編教材。

陳國慈決定請辭,讓外界不免好奇,不過,她一派輕鬆地解釋說:「這一直是我人生規劃中的一部分,而且早在5年前,答應張忠謀董事長的邀請時,我們就已經協議好。」

對她來說,離開台積電,一點也不覺得可惜或遺憾,反而很慶幸自己現在還能有這份教書的興趣和熱忱,「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可以回到學校教書,將過去多年的法律專業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從小就懂得生涯規劃

陳國慈是一個很聰明、理性且頭腦清楚的人,不但能在不到一小時的採訪時間內,有條理且從容不迫地表達自己,甚至在工作繁重的壓力下,她仍能在忙碌中不失優雅。

事實上,陳國慈從小就非常懂得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人生,「我是一個很需要知道自己未來方向和目標的人,這樣我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裡走、該如何充實改進,有了方向,做不做得到在天,我只求盡心,但不強求結果,」加上很小就離家到外地唸書,所以個性很獨立,也養成了規劃自己生涯的習慣,陳國慈進一步解釋。

這樣的人生態度,早已融為陳國慈個人特質的一部分,也分不清究竟是個性使然,或是後天訓練。

在台灣開展閃耀的人生

從小在香港長大,20歲時,陳國慈就取得第一個律師執照,並擁有英國、美國、新加坡的律師資格。

陳國慈自英國大律師法學院畢業後,先後在新加坡、紐約、舊金山執業,她視這段時間為「十年苦工」時期,累積了豐富的法律工作經驗,尤其是對美國人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有深刻的體會。1975年,台灣正積極進行十大建設,亟須引進國外的新技術,陳國慈因為擁有美國經驗,又懂得英美法律,加上對這樣的挑戰也感興趣,所以就決定來台接下新任務,並且在台灣定居。

直到1994年,政府成立了國家文藝基金會,計畫透過基金會來贊助國內的藝文活動和團體,於是邀請陳國慈擔任第一任執行長,由她負責規劃,建立制度,透過公平、公正的原則,將國家資源下放民間。

從小學鋼琴、喜歡藝術活動的陳國慈,當時因為對法務工作有些厭煩,加上文藝基金會的工作內容正是她專業的延伸,包括建立各種制度、資源審查,充滿了吸引力,於是她決定投入管理的領域。

在陳國慈的努力和奔走下,基金會經過3年的運作,不但制度透明化,業務也步上軌道。於是,陳國慈認為,當初計畫為基金會所做的工作已告一段落,而且個人也早有生涯規劃,該是功成身退,回到法律專業領域的時候。

回顧這3年,陳國慈學到了許多法律以外的經驗,包括行政管理,以及和政府、藝文團體的互動,「這是很難得的經驗,但當初說好只接一任,」陳國慈不後悔地說。

台積電迷人能幹的法務長

民國86年,陳國慈請辭文藝基金會執行長,加入台積電,不但繼續發揮個人的法律專長,也計畫把法務人員的觀念、人才導入企業中。

接受張忠謀的請託,加入台積電當法務長,陳國慈說:「其實我和台積電老早就有感情了,是我可以深入投入的公司,除了可以施展專業,又可以保住清流,」因為在張忠謀開始規劃台積電整個計畫時,陳國慈就參與其中,就連台積電的公司名稱都是陳國慈親自辦理登記。

在台積電4年多的時間裡,陳國慈成功地發揮了她對智慧財產權的專長,協助台積電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處理美光科技控告台灣SRAM與DRAM廠商傾銷案件,並成為台積電與國外整合元件大廠(IDM)簽訂重要合約的靈魂人物,也參與了台積電與德碁、世大兩大半導體的合併案。

陳國慈擔任台積電法務長(在國外是General Consul)的工作,除了負責法律方面的問題,還要管理其他層面的問題,如收購、併購、發行海外債券、海外投資等。

樂在「替企業做公益」

此外,陳國慈也接下了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一職,「因為不但可以替企業做公益事業,推廣藝文活動也是我少女時期的夢想,我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陳國慈樂在其中地說。

但是要落實公司「企業公民」的理念,做起來並不容易,陳國慈解釋:「因為不能拿著企業的錢,像天女散花一樣到處灑,需要有短、中、長期的計畫,並每年規劃一個主題。」

目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工作重點分成教育、文藝兩大方向,實際推動上,除了與清大、交大、成大、台大、政大等大學建教合作、培育特殊人才,並讓就讀大三的學生到國外當交換學生,擴大視野,同時基金會也將計畫擴展到兩岸,包括北大、復旦、清大等也都在交換計畫中。

自謙不懂得美術,但很喜歡欣賞畫的陳國慈,偶爾也會收藏畫作,不過,卻抱持隨緣的態度,只要看到畫,覺得很美、感覺對了,就會買下來,「因為這些畫代表我當時的心情,其實,我對藝術有一份自私,也從來不看美術理論方面的書,因為怕自己樣樣都變得很理性,」陳國慈笑說。

除了擔任資深副總經理、法務長、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外,陳國慈後來又接下公關部和公司發言人的工作,然而,陳國慈雖然出任公司發言人,平常卻不太對媒體發言,常被媒體消遣是一個不太發言的發言人。「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為當律師向來只要做好幕僚角色,不需要站到最前線,站在這個位子,要不要說出來,是一大挑戰,」陳國慈說。

離開台積電後以教育工作為重

見多識廣、專業能力強,陳國慈一直深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賞識,成為張忠謀的愛將之一。因此,當陳國慈決定在去年年底請辭時,備受關注。

陳國慈力排謠言說:「這一直是我人生規劃中的一部分,而且早在5年前,答應張忠謀董事長的邀請時,我們就已經協議好。」

離開台積電,陳國慈一點也不覺得很可惜或遺憾。其實,真正背後的動力,是來自於先生吳香達(台北榮民總醫院前副院長)的支持與鼓勵,吳香達從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待在公家醫院工作,看盡生老病死,「他認為,一個專業人員到達某個階段後,應該要將自己的專業和經驗回饋給社會,」陳國慈受到先生的理念影響,也決定投入教育工作。

事實上,從十幾年前,陳國慈就開始到處兼課,投身教育,現在離開實務界後,更能專心於法律教育和人才培養。目前,陳國慈將繼續擔任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的兼任教授,也將在今年初到政大商學院碩士班開課。

陳國慈具體規劃自己生涯的下一步,並希望未來的5到10年,除了法律教育外,也能深入社區和編寫教材,讓法律真正融入民眾的生活。

陳國慈說,台灣社會現在會這麼亂,主要是和大家不懂法律、缺乏法律觀念有關,因此,必須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在校園內訓練下一代法務人員的法律知識、價值觀,二是增加社會大眾對法律的認知,才能改善台灣的現狀。

著書宣導智慧財產權

對於宣導智慧財產權,陳國慈始終不遺餘力,於去年四月下旬出版了《科技企業與智慧財產》一書,並獲得張忠謀作序、強力推薦。

由於台灣過去不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因此,一直予人「海盜國」的負面印象,也成為美國301、337條款的報復對象,特別是半導體業界動輒被美國控訴傾銷。

台灣這樣的文化,也反映在政府相關法令和企業體上,陳國慈感慨地說,一般企業大都設有研發、行銷、生產等部門,卻很少設有智慧財產權小組,來規劃公司對內、對外的智權策略,甚至在公司的「風險管理」中,也往往只列入天災、人為疏失,卻鮮少把觸犯「智財地雷」列入其中。

事實上,智慧財產權屬於刑法,不小心踩到地雷,損失將很慘重。因此,陳國慈認為,智慧財產權是金礦,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台灣唯有建立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形象,才會減少麻煩,並從中獲益。

夫妻倆一起奉行自然主義生活

除開專業的外衣,談起日常健康管理,或許因為有個當醫生的老公,平日接受不少醫藥知識的薰陶,陳國慈增添笑意,侃侃而談自己的心得。

別人總以為有醫生老公的家庭,應該很講究健康,陳國慈聽到這樣的想法,總忍不住哈哈大笑:「其實,醫生是最不懂得照顧自己健康的人,因為平常都習慣照顧別人,就和律師一樣,也很討厭處理自己的遺囑、租約、聘書等問題。」

儘管如此,陳國慈還是常和先生吳香達交換意見,也會詢問先生究竟該不該額外補充維他命或健康食品,「不過,我先生是一個堅持自然主義的人,他常說,自然就是健康,只要生活均衡、不極端就是健康,況且身體原本就會自行製造、產生某些維他命,如果額外補充,可能會造成身體懶惰、不再生產,將來一旦停止補充,反而會缺乏、失衡,」陳國慈解釋夫妻倆從來不吃維他命、健康食品的原因。

此外,陳國慈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從小身體就很健朗,很少生病。飲食上,則一直保持不挑食、每樣食物吃適量的習慣,「我從不吃零食,因為小時候就怕胖,現在則是一天只吃兩餐,」陳國慈說。

不過,陳國慈每個禮拜一定會運動,即使是在台積電的高度工作壓力下,仍會很認真且固定地上健身房、跑跑步機,而且一個禮拜最少會有3次,並保持每次20分鐘跑3公里的速度,讓身體達到出汗的狀態。

最近,向來喜歡上健身房的陳國慈,在先生建議下決定改換其他運動,因為吳香達告訴陳國慈,女性過了中年後,很容易有骨質疏鬆症,因此,不太適合繼續上健身房、從事激烈運動,相反的,柔性運動比較適合,而且可以持續做到老。

因此,今年一整年,陳國慈準備花半年的時間學瑜伽,另外的半年學太極拳,看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運動,再決定投入。

壓力是生活中最不健康的部分

陳國慈從來不擔心自己的飲食、運動會出問題,她反而認為,身體最怕的就是壓力,「這也是我生活中最不健康的部分,因為只要有工作就會有壓力,尤其是像我過去從事的高科技產業,強調目標、結果、輸贏,這樣的工作最容易產生壓力,引發頭痛、腰痠背痛和失眠。」

過去這幾年,陳國慈一直在幫助自己適應壓力,「工作一結束,我就完全忘掉,用其他活動來替代,」陳國慈告訴自己。這個方法果然奏效,陳國慈發現自己不像以前很容易緊張、失眠,而且腸胃消化的能力也變好了。

陳國慈感慨地說,現代人最怕的就是壓力,但這也是生活中最亟須解決的部分,因為工作的競爭會愈來愈激烈,加上所有的事情都加速進行,如果不隨時跟上,就會產生斷層。

但這種深怕落後的壓力,也製造出更多緊張。陳國慈回想自己35歲時也很努力工作、過得很認真,但沒有現在35歲的上班族活得這麼累、這麼辛苦,除了閱讀大量的報紙、雜誌外,還得每天上網,反而患了資訊焦慮症。陳國慈不禁會想、也不斷地問自己:「真的需要這樣嗎?」

對退休生活充滿期待

陳國慈今年55歲,先生吳香達則是63歲,離65歲退休還有兩年的時間,夫妻倆偶爾會聊到退休後要做什麼。
很多人很害怕退休,對於退休生活的印象也過於刻板。陳國慈則是提出自己的結論:「退休,就是有空閒、有自由、有經濟條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陳國慈說,退休是一道門,這道門打開了,每個人走的路都不一樣,有些人喜歡過得很優閒,沒有任何計畫也可以很開心,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別人的退休生活只能作為參考,不能模仿,因此,一定要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自己出發,而退休後的生活也應該要有成就感,例如到社區當義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都可以有成就感。

她也相信,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會比退休前的生活過得更開心,「我一直覺得,退休是很有意思的,而且退休是一件可敬的事,因為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可以好好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對於退休生活,陳國慈很期待,也稱讚地說:「退休後,將是一段很美的時間,是黃金歲月(Golden Years)的開始。退休絕對不是懲罰,而是獎賞,因為孩子都大了,自己的身體也健康,且有經濟能力,可以再闖出一番事業。」

對陳國慈來說,不論退不退休,或是在哪一個階段,在哪一個地方工作,她都是一個喜歡生活很規律的人,因為生活規律會讓她對生命有熱愛、生活有朝氣,如果生活不規律,反而會讓她感到慌張、沒有方向,因此,退休後,她也將繼續維持這樣的生活習慣。

回頭看自己打拚的一切,陳國慈說:「我真的很幸運,有機會能參與許多新事物的建立,收穫真的很多,也很刺激,雖然也很累,但偶爾也會希望自己能再年輕10歲!」

編按:本篇報導為《大家健康雜誌》於2002年的專訪內容。文中所提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前副院長吳香達醫師,已於2018/9/19病逝。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