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醫療公衛 陳榮基:生命的最終應如秋葉之靜美

陳榮基:生命的最終應如秋葉之靜美

出處/ 2001年6月/第18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923
收藏 瀏覽數 : 1923
陳榮基:生命的最終應如秋葉之靜美

以愛為出發點的陳榮基,秉持救人的熱忱行醫40年,
看過無數在生死間瀰留的人,也經歷過許多生死間的拔河,
面對不可治癒的臨終病人,
他將醫療技術上的極限,擴展為對病人及家屬無限大的關懷,
並不停地反思,什麼才是臨終病人最想要的。

 

「頭痛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由於不會要人命,致使一般人忽略了頭痛所隱含的危險性。頭痛最怕的是急性頭痛,假如突如其來的頭痛,一定要趕快看醫生,因為這很可能是威脅生命的危險病症的徵候!至於無法根治的慢性頭痛,會一輩子如影隨形,如血管性、肌肉性、緊張性等因素所引起的頭痛。因此,要隨時注意頭痛的時間及環境,盡量避免痛源。」這是三峽恩主公醫院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內科權威陳榮基,對頭痛病人最懇切的叮嚀。

 

神經內科醫師,這是多麼神秘與威嚴的名號啊!舉凡頭痛、腰酸背痛、中風、癲癇、巴金森氏症、老人痴呆症、高血壓引起的腦病變、腦瘤、腦血管疾病等神經系統異常,都是其掌管的範圍。由於面對的是如此纖細敏感、精密複雜的神經,身負操縱病人意識、言語能力、肢體動覺等的重責大任,因此,選擇神經內科的醫師,總是引人注目。

 

從醫之路

陳榮基回想當年之所以選擇神經內科,隨性地表示,「說不出很確切的理由,就這樣一步步成為神經科的醫師」。當時,就讀省立新竹高中(現在的國立新竹高中)的他,只是一個17歲的大孩子,還談不上發願救人,只是羨慕醫師的角色,由於成績優異便保送至台大醫科就讀。讀到第四年的時候,開始參加臨床病人討論會。當時因為很佩服神經科的老師分析病理時井井有條、系統清晰,因而專攻神經內科。「就這樣,不知不覺,已入行40幾年了!」陳榮基笑說。

 

行醫之難

行醫的路上,一路走來,並無太大的風雨。然而,認真負責的陳榮基也不免感嘆,現在的人,對醫生愈來愈不信任,動不動就要上法庭、抬棺抗議,甚至還透過黑道恐嚇、藉民代施壓,使醫病關係愈來愈惡化。


「之前曾發生一個案件,有位台大的醫師,對於一位反覆復發的心臟病病童,手術不下數次,然而最後一次手術,孩子沒有醒來,孩子的父母便控告醫師,使這位公認盡職的好醫生,灰心到了極點。」對於病人和家屬的不滿心情,陳榮基能了解,然而,這樣動不動就挨告的現狀,對於盡心治療的醫師卻是一種職業陰影。


據統計,最近9年內衛生署的醫療糾紛鑑定案高達1000多件,平均每個月就有1個病人不滿醫療結果,因此,陳榮基希望「醫療糾紛處理及補償條例」能夠盡速通過,這樣才能重新建立醫生和病人的信任關係,尤其保障認真做事的醫生。

 

愛是唯一的答案

 

既然「挨告」的陰影使醫生行醫時縛手縛腳,什麼因素使陳榮基堅持行醫呢?「愛心是唯一的答案」,他肯定地說。年輕時的陳榮基,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如何治好病人」。隨著歲月的增長,他發現醫師不只是治療局部的病灶,更重要的是看到病人和家屬的感受和自主性。


陳榮基在治療之前,都會先告訴病人治療的管道與預期結果,給予病人充分的選擇權,不過,面對重症病人,要講到什麼程度,則取決於何者對病人最有益。


曾經有位60多歲的老太太因身體半邊癱軟而被送進醫院。陳榮基檢查後發現腦壓過高且有腦膜瘤。由於腦壓過高不及時開刀,惡化死亡的機率很高。當時正值年關,老太太根本不願住院診治。駭人的結果,該怎麼告訴當事人?「由於老太太的丈夫懇請我,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皆要說服她太太開刀。於是我決定告訴她實情,並說『如果今年過年不住院開刀,明年恐怕就無法過年,』」最後老太太不再堅持,勇敢地接受治療,快樂地度過了元宵節。

關鍵字: 生命頭痛生死神經內科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