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上,愈來愈多直播主為了得到粉絲打賞,不惜做出脫序行為,假如孩子當起直播主,如何和他溝通,避開危險行徑?當孩子過於投入,對於是否受注目得失心太重時,又該如何陪伴開導?玉萍的女兒熱愛表演,就讀大學的她近來當起實況直播主,每天都在直播平台上唱歌,並分享生活點滴。一開始,玉萍不覺得有何不妥,反正只是唱歌聊天,但隨著直播負面新聞愈來愈多,玉萍和老公也逐漸產生疑慮,但又不想反對女兒從事她喜歡的事,該如何對孩子表達支持,但希望孩子不要脫序呢?
不要否定孩子的快樂與成就感
致力兒童與青少年情緒教育推廣的親職專家暨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提醒,孩子若在當直播主的過程中,受到肯定與成就感而非常快樂,父母應先同理孩子的快樂與成就感,孩子才會感到被接受而願意敞開心胸,親子之間才有溝通的契機。
當孩子已成年》對於直播內容也有健康的想法及規劃時,父母就不須嚴厲禁止,反而可試著參與其中,理解孩子的狀況,以便在必要時積極協助。
當孩子未成年》基本上不贊成孩子花太多時間從事直播活動。若孩子已開始直播,則建議家長以「稀釋」的方式導引,用其他健康的活動及興趣,讓孩子的生活不僅僅只有直播,藉此沖淡直播在孩子生活中的比重及吸引力,逐漸轉移重心。
楊俐容老師強調,有打賞回饋的直播,容易上癮,當關注度不如預期時也易造成孩子焦慮,建議家長應以謹慎的心態面對,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懷,才不會轉而在虛擬世界尋求陌生人的關注。
協助孩子當健康的直播主
與孩子溝通直播的想法後,想要支持或參與的家長,可與孩子一起選擇好的平台,一起規劃內容方向,幫助孩子表現才藝,增加自信心,但要隨時注意孩子的身心反應,如:是否因觀眾反應不夠熱烈而有吃不下、睡不好、掉髮或其他焦慮徵兆。
不少孩子熱愛表演,一心想朝演藝圈發展,若孩子先在直播平台上表演才藝,並獲得肯定與成就感,不妨作為孩子未來職涯規劃的參考,可利用直播測試自己個性是否適合、才藝是否足夠,也訓練口條、台風等。若孩子表現出色,父母不妨與孩子一同討論未來規劃,鼓勵孩子進一步學習其他才藝或深造。即便沒有想要朝演藝圈發展,若孩子的直播內容以才藝為主,且從中獲得成就感,也不失為一個讓孩子發展自我的良好平台。
親子怎樣溝通更順暢
爸媽哪些話不能說?
威權專制:你懂什麼?我說了算……
先入為主:你根本就是……,這種人都……
固執己見:怎麼可能?哪有人……
情緒勒索:你是要氣死我嗎?枉費我這麼疼你……
寵溺敷衍:乖乖聽話、要什麼爸爸買給你、隨便你……
爸媽這樣做,孩子更愛你!
願意聽:引導並聆聽孩子的想法,如:「你好像很擔心沒人打賞?」、「說說看直播吸引你的地方在哪裡?」、「你覺得那個直播主怎麼樣呢?」
懂得說:具體描述→指出後果→表達感受、提出詢問或建議等,如:「我看你每天為了直播都三、四點才睡覺,白天精神很差,也發現你感冒的次數比以前多,爸媽真的好擔心你。」
積極愛:永遠不要忘記表達你對孩子的關懷,如:告訴孩子你很愛他、希望他能幸福。
勇敢管:適當的管教能帶給孩子情緒安定與行為依歸,爸媽可以透過討論,如:「我們一起來想想怎麼做,能夠讓你開心地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又不會有爸爸媽媽擔心的危險。」透過溝通討論來建立共識。
親友關心或批評自己的孩子玩直播
家長應如何回應?
當孩子當起直播主,家長面對親朋好友的關切,不免感到有些壓力。楊俐容老師建議父母,可先謝謝對方關心,接著詢問對方的觀點,最後再簡要陳述自家的觀點與做法即可。尤其當孩子在場,勢必也會豎起耳朵,注意爸媽對外挺不挺他,這時家長即便不認同孩子直播,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數落孩子。
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可以說:「謝謝你這麼關心我的孩子。對於這件事,你的想法是什麼呢?」先認同對方關心的好意,接著了解對方的觀點,從對方回答中找尋相同的想法,簡單回應即可:「謝謝你的分享,我也這麼覺得,你提醒的地方,我們會多注意。」假設觀點與自己落差太大,不必回應也沒關係,只要簡單感謝關心就好。
如果對方批評自己的孩子,家長要先穩住情緒,並試著轉換氣氛說:「謝謝你的關心,你一定很希望他注意危險的事情。」並向對方表示「關於這點,我跟孩子已討論過幾次,我會注意不要讓孩子超過這些界線。」之後,也要讓孩子明白直播行為需有一定的規範,不可隨意越界。(►延伸閱讀:花錢打賞直播主有多狂?看透粉絲打賞的心理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