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問卷調查 當大學之門變成藍色大門

當大學之門變成藍色大門

出處/ 2005年10月號/第23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769
收藏 瀏覽數 : 2769
當大學之門變成藍色大門

「當初是爸媽要我填這科系,哪知道會有今天?只要再被當一科就二一了,可怎麼辦?」、「每次看到她就情不自禁地緊張,真希望能和她說句話」、「為什麼全天下的男生都是外貌協會,胖一點就沒人理?」大學生活怎麼和我原先預想的不一樣......董氏基金會2005年調查顯示,大學生近乎每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當大學窄門越來越寬的同時,憂鬱的藍色大門似乎也正啟開。

擺脫升學壓力後,接踵而來的是哪些事情困擾著大學生?他們煩惱些什麼?

大學正值尷尬的年紀,已年滿18歲,擁有法律上認可的行為能力,但可能因第一次離家獨自生活,享受自主自由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自己必須決定許多事情,或承擔自己決定後的結果,從要修哪些課到怎麼規劃未來;從社團活動到談戀愛;人際關係從家人、朋友到同學、學長姐及師長。此外,父母提供的經費也影響著大學生,成為他們生活壓力的來源之一。

大學生面對這些生活中的問題,有些人把這個階段的轉換視為個人成長,有些人卻無法適應此變動而出現憂鬱症狀,本該求助卻礙於面子,自己想辦法,或乾脆放著不管,在強調自主性的校園中,大學生的鬱卒其實更需要注意及被關照。

董氏基金會最新的「大學生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幾乎每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而大學生最常感到的壓力來源,前三名分別是「未來生涯發展」、「學業表現」及「與異性交往關係」。

這項調查以大台北地區、大台中地區、大高雄地區及宜花東地區大學生為對象,一共抽取43所大學及獨立學院進行施測,發出7260份問卷,回收5964份問卷,有效問卷為5950份。受訪者中,男生占47.3%,女生占52.7%。以下為具體的調查結果。

近4人就有1人憂鬱
情緒嚴重 需專業協助  

受訪者中,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者的比例達24.1%,近乎每4位大學生就有1位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與成年人憂鬱情緒已達嚴重、需專業協助者占11.7%相較(董氏基金會,2003)要高出一成。

未來發展、課業與異性
關係 讓大學生壓力大

整體而言,時常或總是讓大學生感到壓力的前四名依序為「未來生涯發展」、「學業表現」、「與異性交往關係」及「金錢」。

大學生主觀生活壓力累積越多,憂鬱程度越高。進一步分析發現「身體健康」、「學業表現」、「人際關係」、「未來生涯發展」及「男女朋友關係」這幾項生活事件形成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憂鬱情緒影響最大。對這五項生活事件時常感到有壓力的人中,四成以上的人有嚴重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

壓力源男女有別

整體而言,「身材外貌」讓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有壓力,而「與異性交往關係」則讓男生比女生更常感到有壓力。

應屆畢業生最擔心出路

「學業表現」、「與異性交往關係」、「人際關係」是讓一年級的大學新鮮人比學長姊更常感到有壓力的生活事件;而「未來生涯發展」則是讓43.6%的四年級應屆畢業生,感到最有壓力的生活事件,這個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級學生。

藝術設計學生最憂鬱

不同學院的學生憂鬱程度也不同!進一步分析比較結果顯示,藝術設計民生相關學院的學生,比理工農學院、醫護學院及教育學院的學生更憂鬱;此外,藝術設計學院學生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者的比例占31.0%,為各學院中比例最高。

此外,各學院中時常因「未來生涯發展」而感到有壓力的前三名依序是:教育相關學院學生占40.9%,其次為文法社科相關學院學生占36.2%,及藝術設計民生相關學院學生占34.9%,最低者為醫護相關學院學生占25.6%。

研究也發現,理工農學院學生在「學業表現」、「科系不合」及「與異性交往關係」等生活事件上,時常感到有壓力的比例比其他學院學生高。

聽音樂或找好朋友
吐苦水可拋開憂鬱

受試大學生在面臨壓力或出現負面情緒時,經常使用的情緒紓解方式以「聽音樂」最多佔70.2%,其次為「睡覺」佔52.6%,第三是「找人聊天」佔45.9%,然後是「上網找人聊天或E-mail」佔41.5%,大學生其他常用情緒紓解方式依序如圖五所示。

當大學生心情不好時,第一個想到會去吐苦水的對象依序是「找朋友聊聊」、「找同學聊聊」、「找男女朋友聊聊」,但約有1/5的受訪者「只想自己躲起來」。第一個想到去「找學校心理輔導中心」的受訪者只占2.1%。

紓解情緒是開門之鑰

在憂鬱症狀的呈現上,不同於成年人憂鬱症的睡不著、吃不下,大學生的憂鬱情形容易反應在情緒低落、內心悲傷的心理表現,部分大學生會出現暴飲暴食、嗜睡等症狀;在人際關係與課業學習上,會減少與同學的互動往來、不想上課、缺課次數增加,常有負面想法出現。很多人因為缺乏正確認知,以為只要時間過了自然就會好,連周遭的家人、同學也容易忽略,所以,對憂鬱症有正確的認識,可以讓這些被藍色風暴襲擊的學生及早發現,並獲得治療。

罹患憂鬱症的原因包括:身體上如大腦的病變、家族史、心理特質,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對大學生而言,衝擊最大的應該是環境因素的改變!大學生活不同於過去的中學生活,第一次離開父母,自己安排生活上的一切,原本唯一的升學目標達成後,對自己接下來的路感到茫然,要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更為自由卻可能完全沒有概念的兩性交往關係,加上若不會主動尋求協助,情緒低落等鬱卒的心情也就悄悄找上門來。

憂鬱來襲,如何紓解情緒是有效避免發展成憂鬱症很重要的一環,多數大學生時常以睡覺、找人聊天及聽音樂、看電視與課外書等靜態自助方式來紓解情緒。其實,平日可多嘗試、發現或發展對自己最有幫助的紓解方式,並隨著不同情緒與心情,變換不同的方法。

大學輔導中心擁有比中學更充沛的輔導專業資源與人力,卻苦於大學生很少主動上門尋求協助。從這次的調查結果可發現,大學生心情不好時,第一個求助的對象以朋友、同學及男女朋友最多,有不少人只想自己躲起來,其次才是找家人,很少會找老師或輔導中心幫忙。因此,學輔中心除了與通識中心合作開設相關課程,來吸引學生選修以外,如何直接從學生的生活網絡中,進行宣導教育工作,需要更具創意的設計,以真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也必須建立「尋求協助才是成熟」的觀念,藉由專業的協助,幫助自己處理心理的問題,無論是紓解情緒、生涯規劃、快樂戀愛或圓滿分手,發掘自己的特質與優點,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領域與學習方法。

愛情是除了學業、社團以外,大學生的三大必修學分之一,這次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時常因「男女朋友關係」而感到壓力者,有高達57.6%的人達到憂鬱程度嚴重,需專業協助的地步。在大學階段把「愛情」當成學分,它不只是風花雪月的經驗,也將是學習成長、成熟的機會。


「大學生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問卷調查」概要

一、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二、受試協助單位: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43所大學或獨立學院
三、調查分析報告: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四、統計分析指導教授:董旭英(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五、統計資料處理:黃連盛、戴怡君
六、調查執行:曾鈺珺、黃健旭、黃國忠、顏鴻吉、陸思如、黃淑惠、蔡宛蓁、林詠青、謝伊昆
七、調查目的:
1. 瞭解我國大學生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程度
2. 瞭解當前我國大學生主觀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
3. 瞭解大學生面對憂鬱情緒困擾時的情緒紓解方式與求助行為
八、調查時間:2005年4~5月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