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來勢洶洶,除了環境的保護措施,身體的抵抗力才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如何調節免疫力,讓病毒不易上身,請看招!有H5N1的禽流感是一種A型流行性感冒,目前主要影響的是禽類,但也有人類近距離接觸禽類而受感染的個案。禽流感現階段人傳人的機率低,初期症狀和普通流感相似,不過,嚴重的話,可能會發高燒、併發肺炎、呼吸衰竭、器官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防疫 先投資健康
H5N1病毒存在染病禽類的口腔和糞便裡,受到有機物保護,有極強的抵抗力,甚至可在涼爽及潮濕溫和的環境中,存活很長一段時間。當它們隨著空氣散布出去,接觸到人體時,抵抗力差的人便容易「中獎」。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表示,禽流感疫情重在「預防」,「就像SARS期間,只要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護措施,就不容易被感染。」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即使只熬夜一天,對身體也會有不良影響。
除了生活習慣,趙強也強調「均衡飲食」。美國農業部(USDA)今年推出「我的金字塔」食物分類表,希望民眾掌握均衡飲食的原則,例如:多吃深紅色、深綠色、深黃色的蔬果類,且多補充維他命C、蛋白質,以增加免疫力。
相反地,吃過多油脂則會使免疫力變差,「因為油煎、油炸食物會消耗維他命C、E及β葫蘿蔔素、菸鹼酸等抗氧化成分;體內的抗氧化成分不足,流感一來就很容易上身。」此外,依照「飲食彈性原則」均衡膳食,調整食物的比例,每天或每餐循環,才是投資健康的正確做法。
虛則補之 實則洩之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沒有好好保養身體,若遇到頑強病毒,自然較易被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兒科主任劉桂蘭指出:「身體沒有保養,經常出現睡不好、感冒、胃口不佳、懶言、四肢無力等症狀,就是『氣虛』,需要好好『補氣』。」
中醫觀點的「補氣」,和西醫飲食均衡的觀念不謀而合。劉桂蘭強調,中醫講求「辯證論」,有症狀才需要彌補,意即「虛則補之、實則洩之」。例如:大腦或肌肉使用過度,可以吃鹼性食物,維持身體的酸鹼平衡。
此外,時序已進入秋冬,民眾也開始吃燉補的食物,但趙強提醒,有些食物的屬性容易上火,會引起西醫的「發炎」反應。而身體發炎會消耗許多維他命C及抗氧化成分,不宜多吃。
怕補過了頭,可依照劉桂蘭開立的幾帖簡易養生食補來DIY。她表示,冬天較容易感冒,也是許多病症流行的季節,建議在時序進入冬天前食用。
天然的尚好
健康食品以複方為佳
很多人不常吃蔬果,喜歡以健康食品取代天然食物。不過在趙強的眼裡,健康食品的種類與質量,大都只是加入當下流行或已知成分,偏食的人才較需要補充。事實上,天然食物還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未知成分,只吃健康食品反而可能造成營養攝取不足。
「健康食品絕對不能取代天然食物,」他強調:「天然食物擁有複方的營養成分,絕對比吃健康食品好。」即使要吃健康食品,也建議盡量購買複方成分,例如綜合維他命。但過量維他命也會對健康造成傷害,像維生素A在人體中,只有1/5~1/6的比例會被轉化成身體需要的養分,若大量服用會中毒。
趙強指出,現代人攝取食物最大的偏差在於蔬果攝取不足,因此,容易感染疾病或身體出現不正常的反應,宜加強攝取6大類蔬果,使飲食均衡、多樣化。這也是中醫「治中和」的最高原則,五臟六腑平和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
抗煞偏方不是萬靈丹
中醫也強調食療的作用,醫師會依照每個人體質調整分量,開立茶飲藥方。至於SARS期間廣為流行的「抗煞偏方」,如綠豆、甘草、金銀花、板藍根、白醋等,並非適合每個人。
劉桂蘭解釋,人蔘、黨蔘、黃耆、防風、白朮等補益類藥材,可以長期吃;至於綠豆、金銀花、板藍根,則屬於「寒藥」,等於西醫的消炎藥,吃多對身體並沒有好處。
蛋肉煮熟 食用無虞
除了蔬果之外,蛋白質的攝取(如肉類)也不能忽視。然而,國外曾發生有人吃下感染禽流感的雞隻,而發病死亡的例子,讓民眾對禽類動物敬而遠之。趙強認為這是多慮,「目前還不確定病毒會潛藏在禽類哪個部位,但無論選擇哪個部位,只要煮熟食用,一般都不會有問題。」
如果沒有煮熟就吃進肚內,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至於病毒是否會存活下來,通過消化道傳到人體各組織,或者如何運作,現在還不清楚,不過,禽流感病毒對溫度非常敏感,只對低溫有很強的適應力,甚至可以在零下20℃存活數天,但對高溫就沒輒!
因此,要預防禽流感,吃煮熟的肉類或蛋類,病毒傳播力會比較小。在台灣還沒發現相關病例的期間,只要是正規市場買的肉類,煮熟後食用,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若來自疫區或沒有經過檢驗的肉類,染病的風險就大多了,民眾應小心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