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宗教界正視憂鬱症,搭築信仰與醫療的橋

宗教界正視憂鬱症,搭築信仰與醫療的橋

出處/ 2004年7月/第21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695
收藏 瀏覽數 : 2695
宗教界正視憂鬱症,搭築信仰與醫療的橋

憂鬱症是21世紀的三大疾病之一,它正侵蝕著台灣民眾的心理健康,伴隨憂鬱症狀引發的自殺事件也不斷在社會各角落發生。6月15日衛生署剛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自殺已連續七年擠進國人十大死因,顯見國人自殺情況日益嚴重,平均每日有8.75人自殺。同時,根據2003年中研院鄭泰安教授發表的研究顯示,台灣地區87%自殺死亡個案生前曾罹患憂鬱症,顯見憂鬱症對國人生命、身心健康影響之巨,不容忽視。

宗教信仰扮演心理健康要角

民眾遇到憂鬱情緒的困擾時,通常如何處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11.7%的受訪民眾有嚴重的憂鬱情緒,需要專業協助,而民眾出現身心症狀或生病時,除了專業醫師協助外,同時有高達六成三的人,會考慮尋找宗教信仰協助,顯示宗教信仰除了是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亦在心理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

宗教界代表包括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樞機主教單國璽、佛光山都監院院長釋慧傳、高雄市文化院院主蔡文、基督教德生長老教會主任牧師胡忠銘、一貫道高雄分會副理事長吳正雄,另有衛生署參事譚開元、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系主任文榮光及董氏基金會執行長葉金川於6月8日在南台灣高雄齊聚一堂,參與董氏基金會舉辦的「各宗教正視憂鬱症與自殺防治座談記者會」,期望宗教信仰與精神醫療搭起合作橋樑,共同呼籲社會大眾重視憂鬱症預防與自殺防治,並希望透過宗教服務人員協助民眾分辨憂鬱情緒與憂鬱症,發揮教化人心的力量,防止自殺事件的產生。。

有宗教信仰者,幸福感較高

由於憂鬱症患者,經常出現負面思考與自我傷害企圖,宗教信仰可以帶給心靈慰藉與穩定作用,但患者常忽略了自我力量及社會資源運用,宗教界代表表示,宗教團體將加強宣導教育議題,共同幫助廣大宗教信徒與社會大眾。

調查發現,有宗教信仰者,一般而言幸福感較高,宗教虔誠度與憂鬱及自殺發生率呈現反比關係,宗教對精神健康具有保護作用。

單國璽表示,台灣天主教教友罹患憂鬱症自殺比率低,透過教會團體支持,能提供民眾心理衛生關懷。胡忠銘牧師則指出基督教成立諮商輔導中心、牧鄰輔導、生命線等方式協助民眾,在宗教協助憂鬱症預防及自殺防治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慧傳法師則表示,幫助有憂鬱症及自殺傾向的患者,首先就是要安定他們的心靈,讓其轉念放下,重建信心,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加上宗教的修持,如念經、禪坐、抄經,穩定心思、安頓精神,預防憂鬱症,降低自殺個案的發生。

神職人員發揮最穩定的力量

葉金川指出,董氏基金會是以尊重生命為宗旨,宗教信仰在社區有穩定民眾心靈的力量,希望宗教界神職人員發揮在社區最直接、最穩定的力量,做為第一線工作人員,協助民眾預防憂鬱症與自殺防治工作。

行政院衛生署、董氏基金會於6月24日在高雄市社會局婦女館舉辦「宗教服務人員認識憂鬱症預防與自殺防治」,7月23日同樣在高雄市社會局婦女館,將舉辦「宗教看自殺防治及憂鬱症預防」個案研討交流會,提供宗教服務人員正確的憂鬱症疾病認知、自殺防治觀念,協助民眾辨識及預防憂鬱症,防止自殺事件發生。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