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憂鬱症揮之不去的復發陰影

憂鬱症揮之不去的復發陰影

出處/ 2000年10月/第17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247
收藏 瀏覽數 : 2247
憂鬱症揮之不去的復發陰影

憂鬱症號稱治療效果最好的精神性疾病,但其可怕之處乃在反覆不定地多次復發,慢慢地吞噬患者治療的決心與生活。近年來,「憂鬱症」這個病名幾乎已成為家喻戶曉、最普遍時髦的一種精神文明病,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將之與心臟血管疾病和癌症,並列為下一世紀最盛行也最需要衛教和預防的人類三大疾患之一,活生生地將這個帶有精神疾患魅影,又無奈不知何時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的病症,強烈烙印在普羅大眾心頭。

憂鬱症有原發性的生物體質因素,也有續發性的心理社會和生活事件等壓力情境因素,姑且不論其形成原因為何,它一旦悄悄黏上一個人,不但附著力道強,後坐力和反彈力道往往也囂張跋扈,在短時間內就足以搞得一個人生活迷亂,兼帶椎心之痛,但矛盾的是,病患身上往往讓人察覺不到有形的傷痕,也就是說,周遭的人是無法體會到當事人為什麼那麼痛苦,因此,臨床上最常聽到憂鬱症患者說的一句話便是:「根本不可能會有人了解我有多痛苦」。

個人體質是重要復發因素

真正麻煩的是,雖然大多數首次發作的憂鬱症狀常常是輕微而為時不長,並可藉調整心態和轉移注意而達成緩解的,但也因此幾乎沒有人想到自己居然也會得到這種病,當然也不可能有機會產生病識感而立即接受治療,於是第一次的憂鬱現象通常只是倏然飄走。

輕鬱症八成左右會走向往後的復發型重鬱症,在你感覺壓力的情境下,或者根本好端端的沒有任何困擾時,又一再地席捲上身,讓你活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又會啃噬你心靈的長期夢魘中,數次復發卻莫能禦的無端恐懼感,當然也會嚴重的侵蝕一個人的精神功能,消耗其頑強抗拒的人格狀態。

所以復發型的重鬱症可以說是人類的最大災難之一,在精神醫學上也眾人俱知,憂鬱症這類情緒性疾患是近三十大類,410種小類精神人格疾病中,公認療效最好的一類病症,但惡名昭彰的是,它也是復發率最高的一群,身為憂鬱症的當事人,往往極難接受這種事實,亦即多數的患者,都難以建立真正的「病識感」,而喪失了持續治療的契機,於是來勢洶洶的下一次憂鬱,復將其彩色人生,像潑墨畫般的渲染成黑白。

這絕非輕估一個人追尋健康,有決心調整自己心緒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大腦內控制情緒功能的「自我恆定調節器」已經操作不靈,於是,你可能有機會看到世界上最有決心,最堅強的人,他們用盡心力想要擺脫一再發作的憂鬱,結果皆罔然;他們激勵自己再努力試試看調整情緒、多工作一點(或少工作一點)、休個假、虔誠禱告、退休或任何平常幫得上忙的辦法,都派不上用場,此時他們唯一可行的便是接受醫師治療。

憂鬱症一再復發的結果將可能有下列問題:

1.復發的次數愈多,再復發的機率愈大。
2.每次復發中間的不發作間歇期愈來愈短。
3.生活的品質每下愈況。
4.職業、社會與家庭生活功能逐漸損耗。
5.對抗憂鬱藥物治療的療效反應愈差。

迄今為止,已累積了大量而足夠的研究證據,顯示不但基因障礙和遺傳因素操縱了為數一半以上的憂鬱症病因,使得目前所知憂鬱症是具備最高生物傳遞率的精神疾病,也是精神疾病中一種「大腦疾病」,而非只是「心理病」,無關是非羞恥,更扯不上當事人性格軟弱、意志不堅或適應不良的世俗烙印形象。

由於這些生物性的體質因素,使得憂鬱症患者容易在環境因素、生活事件,和社會心理的影響機制下,推波助瀾的誘發、加成,與累進性的形成諸多神經化學、神經內分泌、神經生理和神經免疫功能的低落性失衡,因而造就了諸多與憂鬱現象共同發生,也令當事人更加痛不欲生和揮之不去的身體不適、嚴重失眠困擾、心智功能遲滯退化,以及不想再苟活下去、卻令自己都驚恐莫名的自殺念頭等症狀。

持續治療為預防之道

其實,既然憂鬱症有強烈的體質和因之而生的性格特質為其核心病變機轉,又明顯的受到壓力因素所加成,可以想見,不但這些生理因素非當事人可選擇決定,外在的機制又高度地無法預期,因此,接受自己的體質狀態,勇敢的尋求治療並學習如何與之和平共存,加上透過改變認知與評價,和調整人生觀的輔助性、支持性療法,將使其復發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對精神人格狀態的傷害也將逐漸消失於無形。

反之,如果仍陷於「心病還待心藥醫」的扭曲認知,躲在角落中自舔傷口,延誤就醫或拒絕就醫,則絕對無法緩解基本症狀和改善體質,也回不到原有的情緒平衡狀態,亦終將致憂鬱復發的機會大增,精神人格狀態亦萌受最大的耗損,這種憂鬱症的心魔,不但造成當事人的二度傷害,更是憂鬱症復發的元凶。

如果能做好各級的預防工作,來防杜這纏人的疾病再度復發是最理想和珍貴的,包括改善親子關係和社會亂象、提升自尊和自信,以及增強每一個人的壓力因應和情緒管理技巧,並提供溫暖有愛的支持性情境於具憂鬱傾向的高危險群,但有時所獲得的效果仍不確定或很微弱,因此,增強全民的精神衛生教育,不斷宣導相關的知識資訊,並提高各級醫療人員對憂鬱症的鑑別診斷能力和專業治療素養,讓全民廣知憂鬱症是一種「疾病」,不能單靠自身意志的努力和生活思緒的調整來趕走,而必須佐以生物性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與認知行為治療,而且長達一定期間,並不可以隨意減藥和停藥,才有可能走出它的陰影,不讓它成為自己情緒的終結者。
在每一個醫學領域裡,病人、家庭,和醫師間,開放、緊密而互信的合作關係十分重要,但再也沒有比憂鬱症這一個容易復發,又造成無比心靈沈淪的病症更需要這種關係的了,至今,雖然仍沒有最完美的治療技巧和藥物能全然防止它的復發,但數十年來醫學研究豐碩的收穫極為可觀,我們已能從各種生理、病理和社會心理的表徵中整理出其微綱大要,並建立適當的治療策略,也使醫學界能與病患攜手努力,向這種「心癌」挑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緊密的合作關係是更有醫療願景的。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