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學會接納失落、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很難?如何讓「我覺得OK」說出口!

學會接納失落、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很難?如何讓「我覺得OK」說出口!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6039
收藏 瀏覽數 : 6039
學會接納失落、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很難?如何讓「我覺得OK」說出口!

隨著年紀增長,看著親友離世的頻率漸增、身體活動不如以往靈活、從前能輕易記住的事現在卻要加倍努力才有可能不會遺忘……,接續而來的失落事件,會因為生活脫離控制能力而越容易感到焦慮和憤怒嗎?

 

根據一篇刊載於2017年9月《大家健康雜誌》引述《人格與社會心理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憤怒與焦慮的感受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該研究以340名21至73歲近期經歷緊張生活事件的參與者為對象,評估其接納度,研究者將接納定疑為主動、不帶批判地與情緒連結,目的並非減少負面情緒,而是透過接納與不同情緒產生連結,改變個人與負向情緒的關係。追蹤其負面感受、面對實驗室壓力誘導的身體反應、每日生活的負面經驗,及在六個月後追蹤其負面情緒的呈現狀況。結果顯示,接納可能是晚年面對身心挑戰與負向特定情緒(尤其憤怒與焦慮)間的中介因子,接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研究者提出,悲傷並不會隨年紀增加而減少,但接納可能在悲傷的經驗中扮演調節角色,使長者在不斷面對失落事件之餘,不致於崩潰或失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從上述研究得知,接納不僅是樂觀看待,也非對痛苦的逃避或順從,而是打從心裡接受現況。年齡增長使長者體悟人生百態,對事物的批判與逃避減少,增加解決方式,因而年長者比起年輕人更容易淡定。但當遇到重大失落事件,出現憤怒、大哭、興奮等劇烈情緒起伏是正常的,需要給予一些時間沉澱與消化,才可能緩和情緒及接受事實。旁人、家人應了解過渡時間的情緒轉換是正常現象,過急於提供建議或安排活動,想轉移其負面情緒,其實不會有好效果。

 

葉雅馨建議當長輩面臨強烈的失落事件時(例如:喪偶),家人首先須注意時間點,適時分散悲傷的焦點,讓他感受生活還有許多其他重要事務、任務。接著可以陪伴長輩回想曾經美好的過往,透過他講述過程重現快樂、悲傷、痛苦的感受,消化情緒,幫助他記住美好回憶。當時間拉長後,可以和長輩討論規劃自己(或與老伴)曾經想完成的事或想去的地方,陪伴他執行。家人持續的關懷與問候,可以幫助長輩了解生活周遭還是有許多他需關心的人與關心他的人。

 

臺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蔡佳芬主治醫師表示,當人面對悲慟或重大失落事件時,可能會經歷:拒絕相信、想念、憤怒、憂鬱等情緒變化,最後才轉為「接受事實」。上述研究提供老年人一個成功老化的方式,接納並非意味人老後會對情緒感到麻木,長者面臨失落事件時仍保有悲傷的能力,但抱持接受的心態,可以減少被憤怒與焦慮的情緒干擾。蔡佳芬提醒,老年階段將不斷面對親友離世、身體老化、罹患慢性疾病等負面經驗,故作堅強、偽裝快樂、否認事實或說服自己遺忘等方式都不能改變事實,唯有「接受」,才是走出低落情緒的方法。

關鍵字: 接納接受事實喪偶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