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運動休閒 做對5件事,助你遠離慢性發炎

做對5件事,助你遠離慢性發炎

出處/ 2017年12月號/第36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085
收藏 瀏覽數 : 4085
做對5件事,助你遠離慢性發炎
你知道嗎?每晚睡滿7小時的人最長壽。想要避免慢性發炎,吃對食物、不熬夜、多運動絕對是不二法門,怎麼選擇中低GI的蔬果、優質油品,三高患者又該如何運動,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呢?
 
要避免身體發炎,沒有一蹴可及的事,但也沒有那麼困難,不用捨近求遠,只要踏實地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就可以改善體質,甚至能讓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藥量減量。
 
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說,想防護健康,不妨依「是否為三高病人?」為基準,進行三層次生活保健,就能成功且有效的減緩身體的發炎反應。
 
第一層防護 
適用還沒心血管疾病的人
 
首要注意的是乾淨充足的陽光日照、空氣和水;其次是避免環境汙染,如噪音、灰塵、霾害;再者是飲食均衡健康。調查顯示,住在大馬路邊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住在僻靜巷弄裡的人高了2~3倍,雖不能確定是否為噪音或灰塵直接導致,但環境因素仍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原因。
 
第二層防護 
適用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
 
首要之道是去除直接危險因子,三高患者要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並積極治療,此外一些慢性發炎疾病,如牙周病、慢性肺阻塞COPD,或其他位置有慢性發炎、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都不要諱疾忌醫,以免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陳肇文醫師說,當健檢結果已顯示健康有些問題,就要快點處理,因為很多疾病並不是出現一、兩個紅字就馬上會發病,可是當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也高時,三、五個因素加在一起,每項都高一點,若再加上少運動,常處於密閉空間,或同時有發炎體質或慢性發炎的疾病,1+1+1就一定會大於3,多重因素一定會比單一因素更大更快更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
 
第三層防護 
適用血液中有很多發炎媒介的人
 
血液中的發炎媒介是指TNF、IL-1、IL-6因子等,會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多項國內外臨床研究顯示,透過檢驗可導致慢性發炎的因素(如三高)及指標(如高敏感度之CRP),可預測未來一年內會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時就可尋求醫師加強藥物降低發炎反應、保護血管。
 
力行5件事避免「慢性發炎」
 
臺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也提醒,只要在飲食及生活習慣、情緒紓壓上做對下列幾件事,就有助於修復身體受損器官、平衡免疫系統,減少慢性發炎上身。
 
1. 多吃五顏六色的中低GI蔬果
像是去籽芭樂、帶皮蘋果、奇異果、小番茄、不太甜的火龍果、青皮的香蕉等,但要注意每天不能吃超過2份,也不要打成果汁來喝,以免攝取過多糖類。最好每餐都吃到富含膳食纖維、五顏六色的蔬果。
 
2. 用優質油、辛香料
現代人吃太多含ω-6的油如玉米油、大豆沙拉油、葵花籽油、甚至葡萄籽油等,會因脂肪酸過多引起身體發炎,建議多選擇ω-9不飽和脂肪酸占比高的油品,如苦茶油、初榨橄欖油,或是ω-3占比高的酪梨油、紫蘇油、亞麻仁籽油(吃素者須額外加些海藻,才有酵素轉化脂肪酸)。或一周吃三次中小型深海魚,且以鮭魚、秋刀魚、沙丁魚、竹筴魚為優。此外,也可在料理中加入咖哩、五辛、迷迭香等辛香料,讓料理更健康美味。飲料方面,則以無糖綠茶及黑咖啡,取代含糖飲料。
 
3. 每天熟睡7小時
陳肇文醫師說:「近年有大型研究顯示,每晚睡滿7小時的人最長壽」。若因為工作,無法在晚上11點半前上床睡覺,也要養成每天熟睡7小時的睡眠習慣。
 
4. 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
建議可快走、慢跑、慢慢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或練太極拳、氣功、瑜伽、螺旋舞,這些都是溫和不激烈的運動。
 
5. 保持心情愉悅
陳肇文醫師指出,國內外大型心臟醫學研討活動都有文獻及大型臨床研究指出,情緒不穩會增加心血管刺激和血管負擔,長遠來看對心血管疾病是不利的因子。特別是一直處在不安定、失眠睡不好的情境下,發炎指數就會變高。臨床證實,憂鬱症病人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是正常人的2~3倍。
 
情緒緊張和壓力對身體免疫系統影響非常大,因為身體的運作不只靠肉體,還有賴內分泌系統協同運作,這些內分泌系統包括腦下垂體、腎上腺、甲狀腺、性腺等。劉博仁醫師解釋,當人遇到壓力事件時,會分泌腎上腺素來應付難關,但如果長期處於高壓緊繃的情緒,會耗損腎上腺,導致腎上腺皮質素分泌紊亂,同時造成抗壓力荷爾蒙去氫表雄固酮(DHEA)開始降低,造成女性雌激素下降,男性睪固酮下降,很快老化、沒精力,白血球功能也會減少,變得容易感冒,易得癌症。
 
劉博仁醫師只要聽到有人一年感冒好幾次,都會勸對方千萬不要輕忽,因為這表示免疫系統已發出警報,身體已屬於癌前體質,不盡快改變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再拖下去恐怕就會得到癌症。
 
三高患者建議「分段運動」
 
國外有研究指出,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心跳、血壓及血液的流通和循環,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但一周5天進行強度運動,反而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同時也會過度增加心臟負擔。
 
臺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表示,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患者不要做重量型的運動,包括舉重、拉單槓或伏地挺身等;更忌諱汗流浹背或持續式的運動,因為那很容易導致脫水,對心血管非常不好。建議有心血管疾病者,不論走路或騎自行車,一旦流汗,代表有運動到,也達到加速血液循環的目的,這時可以休息片刻,過一會兒再繼續運動,當再度運動到出汗,再休息一下,分段完成運動。
 
一般說來,經常運動的人,運動到心跳超過130下,可以停下來休息片刻;很少運動或身體肥胖、關節不好的人,運動到會喘或心跳超過110下,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至於運動選手或運動高手,則可以讓心跳到150下再休息。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