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O型、RH陰性血孕媽咪不可不知的「新生兒溶血症」

O型、RH陰性血孕媽咪不可不知的「新生兒溶血症」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5467
收藏 瀏覽數 : 25467
O型、RH陰性血孕媽咪不可不知的「新生兒溶血症」
藝人侯佩岑之前剖腹產下第二個兒子,寶寶早產1個月,被診斷患有「ABO新生兒溶血症」,出生4個月已三度住進加護病房,還得常跑醫院輸血,讓不少孕媽咪緊張萬分,到底新生兒溶血症是什麼?能治得好嗎?孕婦能否透過產檢知道胎兒有無新生兒溶血症?
 
不同血型會產生不同抗體
當母子血型不同,就會出現「溶血症」

所謂「新生兒溶血症」指的是媽媽和寶寶的血型不合,導致媽媽血液中的抗體去攻打新生兒血液中的紅血球抗原,進而出現溶血反應,包括貧血、網狀血球增多或新生兒黃疸等,嚴重者會致死。

令人納悶的是,寶寶不是從父、母身上分別取得一半的遺傳因子嗎?為何會出現像「新生兒溶血症」這種母子血液不相容的情形?對此,亞大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翁德甫解釋,人類的血型是由紅血球表面的抗原來決定,而在血清中會有與抗原相對應的抗體,一般血型分為下列四種:

A型

A型血的人紅血球表面有A型抗原,他們的血清中會產生對抗B型抗原的抗體。所以血型A型的人只可接受A型或O型的紅血球。

B型

B型血的人跟A型血的人相反,他們的紅血球表面有B型抗原,血清中會產生對抗A型抗原的抗體,所以血型B型的人只能接受B型或O型的紅血球。

AB型

AB型血的人紅血球表面同時有A型及B型抗原;但他們的血清不會產生對抗A型或B型抗原的抗體。因此,AB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人捐血。不過,他們只能捐血給同樣血型的人(意即AB型的人只可以捐血給AB型的人)。

O型

O型血的人紅血球表面沒有A型抗原,也沒有B型抗原。不過,他們的血清含有A、B兩種抗原的抗體。所以,O型的人可以將紅血球捐給任何人。然而,他們只可接受來自同樣血型的血,換句話說,O型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紅血球。
 

患新生兒溶血症的寶寶
最怕出現「核黃疸」

翁德甫醫師提到,A型血不能輸給B型血的人,是因為血液裡有不同的抗體及抗原,會相互排斥。同理,如果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而新生兒是非O型血型時,母親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有3%的機會產生可以通過胎盤的抗體(原本的血清抗體並無法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攻擊胎兒的紅血球,造成溶血現象,引起不同程度的新生兒黃疸。

「通常寶寶在出生2~3天後,血中的膽紅素會逐漸上升,並在5~7天內達到最高值,之後逐漸下降。但是倘若上升的速度過快,就會懷疑可能是新生兒溶血症。」翁德甫醫師進一步解釋,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兒的肝臟發育不夠成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較差所致。臨床上,大部分的新生兒都會出現新生兒黃疸(早產兒更可達80%以上),這是新生兒很普遍的一種生理現象。

不過,若是發生在有新生兒溶血症的寶寶身上,可能就沒那麼樂觀了!翁德甫醫師說明,正常人每日可以生成250~350mg膽紅素,其中70%來自於衰老紅血球被破壞時釋放出的血紅素(heme),而溶血現象會增加血液中的血紅素被破壞,導致膽紅素飆升,造成嚴重的「溶血性黃疸」。當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時,便可能引起大腦內的神經細胞受損,形成最可怕的「新生兒核黃疸」,嚴重的話會造成寶寶終身癱瘓,並嚴重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與聽覺障礙。
 

換血治療
可減少30%的膽紅素

雖然相對於國外,ABO新生兒溶血症在亞洲發生的機率較高,但發生後通常能立即獲得改善,若沒有併發其他的病症,原則上不會有致死風險,除非該名孩童同時合併心肺功能異常、呼吸功能障礙、器官病變等,才有可能嚴重危及生命。治療方面,以下方法對於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

1. 光照療法:將寶寶放置於特定波長的光線下,可以藉由皮膚分解膽紅素,讓膽紅素下降,防止核黃疸的產生。這種治療簡便易行,有一定療效,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

2.血治療:倘若經過積極光照療法後,膽紅素仍超過危險值,就需要採用緊急換血的方法來讓膽紅素下降。醫護人員會利用新生兒的臍帶建立可以大量輸血的動靜脈導管,然後使用安全血(O型紅血球搭配AB型血漿)進行血液置換,交換多餘的膽紅素。通常換血治療後,寶寶的膽紅素就會快速下降(但是換血後會逐漸回升,通常一次換血可以使膽紅素下降三分之一左右),若持續溶血,則可能需要第二次換血。
 

產檢未必會檢驗
O型和RH陰性孕婦可加驗抗體

在亞洲,媽媽與小孩血型不合,且是ABO血型的機率大約兩成,但血型不合不一定會發生ABO新生兒溶血症,侯佩岑算是較罕見的案例。因此在產檢的項目中,不會特別去檢驗孩子的血型是否與母體吻合。康寧醫院院長尹長生建議O型且A/B抗體較高的孕婦,可以在孕後第16週額外檢查抗體,並定期追蹤,預防溶血病的產生。

除了ABO新生兒溶血症以外,尹長生醫師提到,當媽媽是RH陰性血,而爸爸是RH陽性時,就容易發生「RH溶血症」。不過在台灣,RH陰性血的人只占0.3%,遠比歐洲白人少,所以發生RH陰陽不合的機率並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RH新生兒溶血症多發生在第二胎以後,且隨著胎次增多,發生的危險指數也就越高。尹長生解釋,這是因為RH陰性媽媽懷第一胎時,往往母親產生抗體時,胎兒已經出生,如果第二胎又是RH陽性,這些留在母親體內的抗體就可能通過胎盤,影響到胎兒健康,造成胎兒溶血、貧血、水腫,甚至死亡。

「為了避免母親血液中的抗體持續攻擊胎兒,產檢時若發現胎兒已有溶血、水腫症狀,醫師多半會建議提早生產,保護胎兒。」依照目前的醫療技術,早產後的寶寶治療後都有不錯的療效。尹長生提醒,如果孕婦知道自己的血型是RH陰性,要按時檢查抗體的指數,並請醫師留意胎兒有無水腫。懷孕中如有出血、流產,需在72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此外,生產時最好有 RH陰性血液備用。準媽咪們也不必太過緊張,只要產檢時多留意,就能滿心歡喜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當寶寶有這些症狀,可能有「新生兒溶血症」

1. 由於新生兒黃疸無法單純用肉眼評估高低,因此若發現寶寶在出生第一天就有明顯的黃疸症狀(皮膚與白眼珠部分明顯發黃),就應該提早檢測。若無,則可於第三天進行檢測。

2. 膽紅素濃度在出生後急劇上升超過15mg/dl,甚至達20mg/dl以上,發生溶血性黃疸的機會極高。

3. 發生溶血後,可能會導致輕重不等的貧血,嚴重者可能會引起心肺衰竭與全身浮腫。

4. 嚴重時可能肝脾腫大。

5. 黃疸過高時,可能會傷害中樞神經,導致寶寶嗜睡、無法進食、抽搐等。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