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雅馨 ​三隻猴子

​三隻猴子

出處/ 摘錄自《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 
撰文/
瀏覽數 : 6402
收藏 瀏覽數 : 6402
​三隻猴子

我的爸爸常說,老了就該學學日本東照宮裡的那三隻猴子(一隻捂著耳朵、一隻捂著眼睛、一隻捂著嘴巴),它本象徵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

而他解釋:這是老天爺特別的安排,老伙呀(台語)聽力漸漸變差是要我們不該聽的不用聽那麼多;視力漸弱是叫我們凡事不用看得這麼清楚,差不多就好;不該說的不要嘮嘮叨叨固執有意見,要多配合年輕人……。

說得好玩,卻裹著勸慰及自在的生活態度。

有幸身旁有許多80幾到90幾歲的長輩,一路來除了受他們多所照顧提攜,陪他們一起漸漸變老的過程,常有許多生活哲學與智慧,讓我體會怎麼老而自在、老得好。

我的媽媽每次去新光、台大醫院看診或復健就會說:怎麼到處都是年紀大的人呢,老人真是個社會的大問題!也讓我常常想這個事:這或許是個問題,但不也反映了一個事實,拜科技醫療之賜,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也是一種進步的象徵吧!

除了照顧,還有許多健康與亞健康型的老人家,就像我身旁的許多長者,除了規律去醫院拿慢性處方簽,或處理特定的疾病,有非常多的時間是享受著一般的生活──閱讀、看電視、回憶往事、論述一下政治、吃過午餐想一下晚餐吃什麼……關心周遭的朋友晚輩……。怎麼生活精彩有樂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於是有了出這本書的構想,活躍老年不只是一個口號,許多長者的實際生活故事就是很好的範例,重點不在幾歲,而是怎麼生活,所以在寶佳公益基金會的合作方案裡,把這本書的出版列為首要。

《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一書,透過大家熟悉的人物分享精采的過往故事、目前的生活、未來的規劃及對「老」的看法。有次訪問當時67歲的作家王溢嘉,他提到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活到80、90歲應該非常普遍,就看剩下的人生要怎麼過。他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以前我們會分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壯年期及老人期等,但人生對我目前來說只有三個時期:童年期、青春期、成熟期。65~75歲是老人的童年期,這時要懂得玩及學習如何開始過老人生活。75~85歲是老人的青春期,更不要設限。85歲以上則是老人的成熟期,此時可看淡生死。」

將老年分為「童年期」、「青春期」、「成熟期」,似乎是老年生活更有層次的三階段形容。本書特別安排12位的受訪者,分布在這三階段裡。

孫越是書中最年長的一位,87歲的孫叔已進入老年的「成熟期」,不只在生活上充滿智慧與喜樂,對生死更豁達的哲學,這是此年齡超然的生命態度。應該在「童年期」的葉金川,似乎快速跳到了「青春期」,卻也有「成熟期」的生死看待,熱愛生命、享受生活,夢想錦囊中滿是有趣的挑戰與冒險。

書中屬於「青春期」年齡階段的有謝孟雄、黑幼龍、沈燕士,他們都是退而不休的企業領導人,像謝孟雄重視人文教育,喜歡學校生活,持續授課教導學生;黑幼龍有著年輕的心,常與年輕世代分享人際溝通;沈燕士則是帶著自身企業的研發團隊,不時接受媒體訪問,解說自家產品。他們都是熱在青春的長者。

而處於老年「童年期」的陶傳正、張金堅、楊志良、陳益世、林靜芸,甚至還準備要進入「童年期」的譚艾珍及陳焜耀,都是懂得「玩」老的人。陶爸依舊活躍於舞台劇,不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閒著;張金堅則持續看診、開刀,期許做到自己倒下為止;楊志良依然不改性格,為百姓發聲、為高齡者服務;陳益世則努力將企業打造成年輕一代的家園;林靜芸雖是整型醫師,但努力教人養生;而譚艾珍則透露了照護長輩的思維與心理調適;至於陳焜耀像是一個極地超馬的冒險家,年齡愈長愈勇於挑戰。他們持續豐富精彩的生活,懂得安排,讓人生更有玩味,不會被一時不愉快的憂鬱情緒所擾。

這本書適合給已退休的長者或準備退休的上班族閱讀,因為可以習得提升熟齡生活品質的經驗;也適合年輕世代閱讀,提早「懂老」,更能將心比心,尊重身旁長者有「被需要」的感覺。

老年,應是一生最福氣的階段,許多事也會因自己的想法、行動而轉變,千萬別小看自己的影響力。有幾次陪爸爸去中崙市場買菜,他親切與熟識的攤販寒暄,有個年輕的魚販特別叫我爸爸「少年吔」,我爸則叫這年輕人「歐吉桑」……他的生活圈帶給許多人歡樂,看似平凡,卻是長者給周邊人溫暖的時刻。

我相信「懂老」是一門學問,「體會老」則需要世代的理解。感謝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賴進祥董事長及本書所有受訪者,一起完成《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一書,傳播更多快樂與對生命的期待!(本文為《幸福樂齡:高年級的人生課》一書編輯後記)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