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值多少錢?」、「運動有什麼前途」……對一個臺灣的運動員來說,這樣的聲音並不陌生;所以在臺灣,如果心中住著運動的靈魂,就必須比正常人更堅毅,才能排除萬難、實現自我!
哲學家梭羅說過:「如果一個人沒有和他的同伴保持同樣的步調,可能是他聽到了不同的鼓聲!」
陳昱瑞是106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的新科MVP(最有價值球員),他所屬的國立體育大學在2018年首度取下校史上的第一座男籃冠軍,陳昱瑞也拿下整場個別球員最高分24分,其中三分球七投六中,進球率高達85%。
今年就要畢業的他,在大學生涯中的最後一場球賽──「總冠軍賽」中火力全開,除了三分球亮眼外,還切內線得分,盡全力幫助球隊拿下冠軍,也給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家人反對他打籃球
歷經抗爭,國三才開始打球
陳昱瑞從小就很愛運動,打過桌球、羽球、籃球;但是,單人或雙人的運動做久了,感覺有點單調,覺得還是籃球這樣的團體運動比較有吸引力。所以,從國小開始,放假時就常跟朋友相約,從中午打籃球打到天黑,那時他就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籃球」。
國中時,唸的是升學導向的學校,放學後還要去補習班上課到晚上10點,每週四天。國一、國二的陳昱瑞被升學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原因不只是唸書的過程較枯燥,而是他心中也期待著「打籃球」!
為了逃避家人對他的升學期待,他乾脆在補習班下課後,跟朋友轉戰速食店去聊天,混到半夜12點、1點,等家人都睡了再回家,並對爸媽說是「繼續到速食店K書」。
到了國三,不想升學的念頭越來越強,也不想只在學校的籃球社團打球,於是告訴父母「真的很想打球」的意願;此時,身為一般上班族的爸媽,當然很難接受,認為「要念書才有前途」,所以雙方發生過一段時間的爭執、對抗。最後,在他持續的堅持之下,父母終於放手,答應讓他離開高雄到屏東高中打籃球校隊。
從屏中五虎到國體大
追逐夢想、磨亮實力的七年
屏東中學在高中籃球史上,曾是榜上有名的球隊,但到了陳昱瑞進去的前幾年,狀態已不輝煌;不過,好像是天賜機緣一樣,「屏中五虎」又在陳昱瑞高三畢業的那一年為屏中寫下傳奇。
當時的屏中五虎在球場上的互相幫襯,發揮了「5+5>10」的加乘效果,就像漫畫《灌籃高手》中的湘北隊一樣,充滿了默契與戲劇張力,因此被譽為「屏中湘北隊」。當時因為板凳球員的實力落差太大,教練大膽從HBL的八強賽到冠軍賽,一路上幾乎只用這五人上場;後來在盡力拚搏後,雖然只拿到第二名,但這已是出乎意料的好成績;而這樣渾然天成的默契,更令球迷嘖嘖稱奇,比奪冠隊伍更吸睛,「屏中五虎」就這樣在HBL籃球史上留名。
陳昱瑞回想:「高一、高二到校外比賽,常常打輸,當時的教練高丁國柱就督促我們,既然實力比別人差,當然要比別人努力才能追上;就在那時養成了我不斷努力的習慣。」
他說,屏中那個階段,鍛鍊了他的「意志力」跟「堅強」。「由於教練在鍛鍊體能的過程很嚴苛、照三餐練,身體常處於極度疲累的狀態,意志力不夠是無法挺過去的。而『堅強』,則是在面對一次一次的比賽之後,逐漸磨練出來的心態跟態度。」
後來到了國立體育大學,陳昱瑞說大學要有更強的自主性,光靠團隊的練習是不夠的,團隊訓練只能讓你跟一般球員一樣,無法比別人更好。所以在數不清的時刻,心中那個「愛打籃球」的聲音一直督促著他,他犧牲了玩樂、休閒的時間,在別人休息的時候,還繼續投籃。
就是這樣不斷朝著夢想前進的過程,讓他在這七、八年間,從一個學業成績中等的普通國中生,搖身蛻變成一位初露光芒的球界新星。如果沒有排除一切、貫徹到底的決心和行動,今年大學畢業的他,很可能與臺灣大部分的畢業生一樣,畢業即失業,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對未來茫茫然然。
有幾個人能對
「喜歡」的事負全責?
全場觀眾的喝采、球迷的掌聲與崇拜眼光,「湘北隊」、「MVP」等光環多令人羨慕,但是每年在眾多的球員中,脫穎而出的卻僅有寥寥幾個。其實,會進入籃球校隊的,哪個不愛打球?但僅僅是「喜歡」,跟能夠撐到最後、闖出一片天,卻是兩回事!
陳昱瑞坦言,有不少學長、學弟因為一直在板凳位置,後來就放棄這條路,他自己雖然也曾失望過,卻從沒想過「放棄」兩個字。他說:「我非常愛籃球,『沒有資格』說放棄,因為如果放棄,就跟當初講的『很愛籃球』不一樣了,我覺得我可以堅持下去。籃球可以靠後天努力去彌補,上天是公平的,即便是板凳球員、打不到球,也可以靠努力來增加上場機會,『即便是教練,也不能阻止我進步』。」他就是這樣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不只是口頭說說。
享受團隊合作的過程
盡力助球隊得分
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陳昱瑞得到MVP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一人獨得了24分。球評說他「能內能外」、「四年磨一劍」、「火力全開」,切內線、外線三分球統統來;這種盡全力幫球隊得分的不懈精神,令全場振奮!而對他來說,他只是盡全力投入自己喜歡的事、享受打球的過程;盡全力,就是給自己「最好的交代」。
陳昱瑞在高中、大學都是籃球隊隊長,對於球隊,還有一份使命感。他說:「團體間發生摩擦是難免的,但是一個好的團隊可以很快地在場上溝通、解決問題;我喜歡籃球,就是喜歡大家各司其職的分工,還有場邊支持者的加油……這些大家一起努力的氛圍。另外,也可能是我有領導的特質吧?為了維持團隊的水準,只要是對團隊好的事,我就會跟球員講,希望大家以團體利益為重,讓球隊變得更好。」
延續著對籃球的熱愛,他希望今年畢業後,能有機會到對岸打球,期盼能透過迎接一個高競爭的環境,來激發自己更大的潛力。
現在的陳昱瑞有幸能專注在自己熱愛、擅長的領域中,是經過過去多年的爭取;當記者請他給後進、家長一些提醒跟建議時,他說:「運動的小孩不會變壞,專注在運動上根本沒時間變壞,希望家長順著孩子的喜好,讓他『勇敢試一次』!而喜歡運動的小孩,不要想太多,先別想會不會成功,但要盡全力去做,任何挫折都不構成放棄的理由,全力去做,最後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夠了!」
路是人走出來的,陳昱瑞的父母從反對到支持,一定也曾感到不安,覺得這是一場賭注,其實不管選什麼路,都可能有風險,但是,不勇敢跨出去,就連展現自己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是你,或你的小孩心裡,也有哲學家梭羅說的那種「不同的鼓聲」,你們又會怎麼選擇?
本文由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協助報導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