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營養資訊 和人工反式脂肪說再見,另要小心飽和脂肪陷阱

和人工反式脂肪說再見,另要小心飽和脂肪陷阱

出處/ 2018年7月號/第37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789
收藏 瀏覽數 : 5789
和人工反式脂肪說再見,另要小心飽和脂肪陷阱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5月呼籲,目標在未來5年內杜絕食品中的人工反式脂肪,以幫助全球對抗心血管疾病。為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臺灣衛生福利部亦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準),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違反者將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命令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中「壞」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減少「好」的高密度膽固醇(HDL),造成血管阻塞,使運送至腦內的氧氣及營養素受阻,進而影響大腦功能,並提升腦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增加脂肪肝、阿茲海默症等罹患風險。其來源分為兩種,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脂肪與乳脂中即有天然存在的微量反式脂肪,但含量極低、對人體健康不致疑慮;而有害健康的人工反式脂肪,多從油品加工過程中形成,最主要來源為不完全氫化油及其相關製品,多用於油炸與烘焙類食品應用,例如:酥油、炸雞、薯條、中西式糕餅、洋芋片、爆米花、泡麵、可頌、甜甜圈、奶精、巧克力及冰淇淋等。

不完全氫化油禁用後,可望大幅降低上述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但為了維持食品風味,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飽和脂肪;而無論是反式脂肪、飽和脂肪,攝取過量都易影響身體健康;美國最新發布的「2015~2020年飲食指南」指出,健康飲食應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因此,顧健康應控制的是脂肪總攝取量,若是不改變大吃高油食品的飲食習慣,還是會落入飽和脂肪的陷阱,增加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
 

你吃的是哪一種醋
7月起看品名就知道

炎炎夏日容易食慾不振,料理常添加醋來增添酸度,讓菜餚更清爽開胃,但你知道醋是怎麼製作的嗎?2018年7月起只要看品名就可以輕鬆分辨。為透明消費資訊及強化包裝食用醋的標示管理,衛生福利部已公告「包裝食用醋標示規定」,自7月1日(以產品製造日期為準)實施,要求產品應依其實際製程如實標示品名:

釀造食醋:是指以穀物、果實、酒精、酒粕及糖類等原料之酒醪或再添加酒精,經醋酸發酵,且未添加醋酸、冰醋酸或其他酸味劑製成者;但沒有強制規定標示「釀造」。

調理食醋:以釀造食醋為原料,添加其他原料製成的調理食醋,應於包裝明顯處加註「調理」字樣。例如近年流行的水果醋,就常以米醋加入各類果汁調和而成。

合成食醋:以醋酸或冰醋酸的稀釋液,添加糖類、酸味劑、調味劑及食鹽等製成的調味液;或以此調味液添加釀造食醋,混合而成的合成食醋;應於包裝明顯處加註「合成」字樣。

市售食醋有許多種類,有些為天然發酵而成,也有些以醋酸加酸味劑及糖調味,不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製成,若標示宣稱為「純釀造」,雖然食用上對健康影響不大,但易造成民眾誤會與價格訂定之差異。

食藥署表示,調查市售約200種食用醋,目前以調理醋最多約占55%,其次為釀造醋約40%,合成醋最少約5%。新規實施後,食品業者應依其實際製程如實標示,使食品品名與本質相符,提供清楚正確資訊,以供消費者選購參考。

若調理食醋或合成食醋,未依規定標示「調理」、「合成」字樣,可處新臺幣3萬元~300萬元以下罰鍰;另合成食醋是以醋酸或冰醋酸的稀釋液為原料製成,倘標示宣稱釀造字樣,涉標示不實,可處4萬元~400萬罰鍰。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