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拇趾外翻只能手術矯正嗎?

拇趾外翻只能手術矯正嗎?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6559
收藏 瀏覽數 : 16559
拇趾外翻只能手術矯正嗎?

根據統計,65歲以上女性約有35%有拇指外翻,尤其是喜歡穿高跟鞋或楦頭窄的鞋子,更會增加拇指外翻的發生率!若放任不管,可能會持續惡化,影響日常走路及生活品質,甚至會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機率。不想開刀動手術,該如何預防拇指外翻惡化?

拇趾外翻向來都是骨科常見的求診原因,根據統計,在臺灣平均每10位骨科患者就有1個是因拇趾外翻而求診,其中女性占了9成。現職國軍臺中總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賴仁傑表示,近年來愈來愈多病人因拇趾外翻而到醫院求診。
 
拇趾外翻會出現兩種特徵,第一種是拇趾往食趾靠攏,如果角度超過15度就算是輕度拇趾外翻,外翻到35度就需要接受手術,嚴重的話,拇趾會重疊在食趾上面或下面。第二種則是拇趾根的基部因外翻造成骨頭凸起,導致經常摩擦到鞋子內側,而這個骨狀突出物被稱為關節滑液囊腫。
 
希臘腳、愛穿高跟鞋、遺傳
容易造成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主要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最常見的內在因素是遺傳,父母或家族長輩有腳趾外翻的問題,子女大多會遺傳到。另外,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性韌帶鬆弛等免疫風濕性疾病者,都有機會出現拇趾外翻。
 
外在因素則是長期穿著不合腳的鞋子、常穿高跟鞋,以及長時間走動的人都較容易有拇趾外翻的問題。臨床觀察發現,拇趾外翻最主要的原因是家族遺傳,鞋子只是間接因素或加劇原因。
 
另外,部分腳型也較容易出現拇趾外翻問題,例如:足部拇趾跟食趾之間距離較大、食趾比拇趾長(希臘腳)、拇趾韌帶比常人鬆,以及扁平足或高足弓的患者都更容易出現拇趾外翻。
 
治療拇趾外翻
常見的2種矯正手術
 
出現拇趾外翻要如何處理?賴仁傑醫師表示,拇趾外翻雖然看得見,但初期不會明顯疼痛,建議民眾如果留意到自己有拇趾外翻的傾向,要主動求醫,透過檢查確定外翻的嚴重程度。
 
另外,賴仁傑醫師指出,拇趾外翻大多會造成關節發炎,如果外翻程度不嚴重,一般醫師會先開消炎藥或是使用輔具(鞋墊、腳趾分隔器、足部支持輔具)等保守療法來緩解腳趾負擔,並不是拇趾外翻就一定要做手術處理。如果經過保守治療後,情況沒有改善,醫師才會建議進行手術。
 
手術矯正分為兩類,「筋膜鬆弛矯正」以及新式的「無螺頭骨釘骨髓內固定法」。「筋膜鬆弛矯正」比較適合角度較小的外翻,但手術後復發機率大。「無螺頭骨釘骨髓內固定法」會先將患者外翻的部分作截骨,再利用骨釘固定,賴仁傑醫師補充,後者的復發機率雖然較小,但患者術後一定要好好保養傷口,以免傷口未順利癒合,造成發炎、疼痛等問題。
 
兩種手術都可以選擇局部或全身麻醉,手術時間約30分鐘至2小時。費用部分,若使用自費鋼釘,一隻約13000元。
 
賴仁傑醫師發現,近年來門診碰到不少女性因拇趾外翻,覺得腳型不美觀,而想進行手術。由於拇趾外翻嚴重的話,除了疼痛外,腳趾會出現重疊的狀況,影響日常生活及走路,因此他認為美觀不是手術的重點,主要是看拇趾外翻的角度是否影響走路而定。
 
矯正器有用嗎?
研究顯示戴一年僅能矯正5度
 
市面上有相當多不同類型的拇趾外翻矯正器,例如:薄型護趾套、矽膠分隔保護套、安有鐵片的矯正器等,不少患者因害怕手術,而自購矯正器,到底各式各樣的矯正器是否真的有用?
 
賴仁傑醫師指出,一般的矯正器效果都不太明顯,並不能把外翻的拇趾矯正回原本的角度,僅能保護外翻的拇指,避免鞋子咬腳,要完全矯正拇趾外翻只能進行手術。根據研究,矯正器至少要持續穿戴一整年,只有少數時間可以把矯正器脫下來休息,這樣拇趾外翻最多可以減少5度,不過很少患者可以持續穿戴一整年。
 
不想動手術?
就要用對方法預防惡化
 
雖然拇趾外翻嚴重時需要做手術矯正,但如果情況不嚴重,可以嘗試改善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減低拇趾外翻出現的機率,預防惡化。
 
1. 穿對鞋
 
賴仁傑醫師呼籲,盡量不要穿著尖頭鞋、高跟鞋、夾腳拖,以及不合腳的鞋子,以免造成腳的壓力。
 
2. 戴「矯正器」
 
市售矯正器,諸如「趾間分隔墊」、「囊腫保護墊」、「薄型護趾套」,及「矽膠分隔保護套」等,雖然不能把外翻的拇趾矯正回原本的角度,但可以有效減輕不適與緩解足部壓力。
 
3. 多做腳趾拉筋操
 
拇趾外翻會使腳趾的肌肉過度拉扯,而使拇趾外翻角度變得更嚴重,建議有拇指外翻困擾的民眾,平常可多做腳趾有關的訓練,例如前後伸展腳趾頭等動作,透過有效拉筋並放鬆腳趾,減少腳趾變形的力量,改善拇趾外翻的情況。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