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影視異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親子關係,為何會「愛」得如此有壓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親子關係,為何會「愛」得如此有壓力?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8213
收藏 瀏覽數 : 18213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親子關係,為何會「愛」得如此有壓力?

每逢年節聚會,親戚朋友常會團聚在一起,長輩的問話總少不了:「這次考試第幾名啊?」、「考上哪間大學啊?」、「有沒有交女朋友?」、「目前在做什麼工作啊?」相信大家對這些問題都不陌生,而當我們沒有辦法給出一個讓自己或親戚滿意的答案時,多數人可能會感到煩躁、焦慮。這種無形的壓力其實正存在於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其所造成的影響可能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為什麼長輩們總愛問這種問題?
其實是「不知從何關心起」

心理作家海苔熊(本名程威銓)認為並不是長輩們刻意要讓對方感到刁難或不適,有時候是他們不想讓場面尷尬、冷掉,因此想要找個話題聊,但又不曉得要問什麼,最後選擇丟出這些「自以為」平易近人的問句(畢竟長輩的上一代是這樣教他們的);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喜歡碰觸情緒相關的問題,像是「你今天快樂嗎?」因為這個話題很難談又太過直接。

這也是長輩們目前遇到的處境,想要關心親朋好友卻又不知道從何關心起,尤其當有代溝出現時,話題性質又不盡相同。其實,只要多分享最近各自的生活,像是美食、旅遊、服裝、娛樂休閒等,挑選不具代溝且相對輕鬆的話題也能讓全家熱絡起來,只是大部分的人在面對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時,常誤以為關心對方生活才是友愛的表現,而沒想到可以用「分享」來打破尷尬。

《媽媽的遙控器》後,公視教育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集《貓的孩子》同樣掀起巨大迴響,片中的主角阿衍和媽媽也不例外,經常遇到親朋好友「關愛」的問候。

儘管隨著時代演進,工作選擇越來越多元,升學為主的觀念似乎已經逐漸減少。海苔熊分析,劇中媽媽看似升學主義掛帥,實際上這樣的價值觀是其他人所給的,是整個大家庭與親戚結構性的壓迫。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最後母子離開那個家庭之後,這樣的壓力也隨之消失,兩人不再追尋所謂的好大學、高學歷。

只是回到現實生活中,仍有些不喜歡讀書的學生想要繼續升學,只為了拿到大學文憑,甚至有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有著「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這樣」的心態。「至少拿到大學學歷」是很多家長與孩子都有的想法,但是拿到了又能怎樣呢?
 

如何尋找家長與孩子
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這樣的觀念要如何擺脫?海苔熊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妥協的過程,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走「成績至上的路線」。例如有些家長一開始可能會期望孩子能有好成績,接著發現孩子在其他領域的表現與發展或許能勝過學業,最後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變壞、不要學壞就好,對孩子在成績與升學上的要求逐漸減少。所謂的妥協,就是在此過程中尋找一個家長與孩子都能接受的平衡點。

海苔熊以自身經驗分享,雖然家中並沒有強硬要求他的成績或學歷,但有些無形的壓力確實藏在生活中,像是在聚會中親戚偶爾提起成績的事,當回答成績不錯時,他們通常就會笑著回應;但若是考不好,他們臉上就會流露出失望或同情的表情,這在無形中就會造成孩子認為成績是評價他們的一種方式。

他記得小時候姑姑常帶他去買玩具,時而作為鼓勵他考得好的獎勵。有一次他考差了,姑姑仍帶他去買玩具,他卻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它,甚至感到懊悔,但事實上沒有人告訴他說考差了就不能拿玩具,可見「成績好的小孩才能拿玩具」的思考,已經透過一種無形的模式,滲入了他的心。

海苔熊也鼓勵家長讓孩子多看課外書,只要是孩子想看的類型都可以,因為讀書可以提升思考、理解的能力,還能吸收各種領域的知識。他也透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原著作者吳曉樂小時候就很愛看書,也正因從小就培養良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夠寫出這麼引人省思的創作。
 

孩子教不好
是誰的問題?

片中,阿衍媽媽「只為分數」的無情冷漠對待,某部分也是來自丈夫給的壓力。因為阿衍爸爸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丟給妻子,甚至連自己兒子讀幾年級都不清楚,認為孩子沒教好都是她的錯,奇怪的是連媽媽自己都這麼認為。雖然看起來有點荒謬,但卻是不少家庭主婦都有的經驗。海苔熊提到三個相關的有趣研究:

第一個研究調查夫妻間,家事誰做得多,結果參與的夫妻,不論是太太還是先生都一致認為太太做得比先生還多。

第二個研究發現當家庭面臨困境時,太太心情會明顯受到影響;而當工作面臨困難時,則先生的心情會較差。

第三則是讓參與研究的夫妻在婚前先分擔、分配好家務,雖然結婚之前先生跟太太協議要一人做一半,但婚後仍舊是太太做得比先生還多。

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刻板印象給予男女的「本分」有所不同,大都認為女性應該照顧好家庭,男性就該好好工作賺錢養家,因此在教養孩子的責任上,女性被認為佔有較大的比重。但育兒教養絕不只是媽媽的責任,而要如何去平衡教養責任?夫妻間的溝通協調固然重要,但海苔熊認為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實際行動將協議做出」,真正把對孩子的關心與教養付諸實現。


當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該如何修補、重拾情誼?

在最後高潮橋段中,阿衍問了母親兩個問題──「妳愛我嗎?」、「可不可以抱我?」,但母親始終沒有給他想要的回應,不僅指責他,甚至還不看他一眼,只叫他去吃藥,這對孩子來說該有多心灰意冷?

媽媽以「我的一生都是你毀的,你用這種方式報答我?」斥責他,其實她真正生氣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的成績,而是外遇的先生,她將對丈夫的厭惡與憤怒嫁禍到孩子身上,並非真的不愛他。

然而,當母子關係已經出現裂痕,要修復就需要彼此共同的努力。海苔熊指出,其實在原著另一個故事中,孩子曾經作過不下一百次嘗試去修復母子關係,但全都失敗,最後他決定就接受這樣的結局,祝福彼此能夠安好,兩個人都能好好生活。

破損的母子關係當然不可能一夕間就癒合,而是需要長時間兩人共同的努力,試著多溝通、了解對方真正的感受,才有機會重拾母子情誼。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