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難理解
標示有何用?
除了標示與實際糖量和熱量有所出入外,由於標示不含食材,因此容易誤導消費者,令民眾低估手搖杯的糖量與熱量。以其中一間飲料店所售的紅茶拿鐵跟珍珠紅茶拿鐵為例,因為不含珍珠的糖量與熱量,所以珍珠紅茶拿鐵的方糖添加量與熱量分別是6顆及120大卡,反而比紅茶拿鐵的8顆及160大卡的方糖添加量與熱量低。
實測!實際糖量及熱量與標示差了多少?
根據國健署今年公佈的「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中的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攝取熱量的10%。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說明,以成人每日2000大卡計算,糖所提供的熱量不能超過200大卡,亦即50公克的糖。不過,根據此次抽驗結果顯示,以一杯700ml的手搖杯計算,只要喝一杯就超過成人一天的糖分攝取量。
手搖杯標示如何改善管理?
政府、民眾可參考4大建議!
立法委員吳焜裕教授表示,臺灣特有的手搖杯飲料因人工手調、含有食材配料及客製化糖度冰量的關係,同款飲料糖量、熱量的差距相對較大,民眾較無概念。因此,標示規定的訂定更須貼近民眾所需,廠商也應依規定標示,且根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問答集」,政府可依法管理裁罰。
李鳳翱律師補充說明,除了標示外,其他國際間常用的減糖策略之一為採取課稅,以價制量的方式降低民眾購買與攝取不健康的食物,值得我國參考。但在稅收方面,現行法規仍窒礙難行,政府首先應改善管理層面開始。
尤宣文營養師提醒,減少喝含糖飲料是避免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最有效的方式。她提到,許多民眾會以為在同樣的熱量下,可以手搖杯取代正餐,但手搖杯的營養價值是遠低於正餐的。並強調每天要喝足白開水,避免從飲料中攝取多餘的糖量和熱量。
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建議,政府在訂定法規時應更貼近民眾,在落實的同時也不應誤導消費者,像是本次調查就發現,珍珠紅茶拿鐵的含糖量與熱量竟低於紅茶拿鐵;糖量和熱量的實測值與標示值落差極大。因此,政府應精進原有標示規定,未來統一將食材配料的糖和熱量納入,如實標示讓民眾更清楚,也更有選擇與判斷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