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樂齡生活 原來老後這麼弱,5大難題要先了解

原來老後這麼弱,5大難題要先了解

出處/ 2018年9月號/第37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400
收藏 瀏覽數 : 9400
原來老後這麼弱,5大難題要先了解

「下流老人」是這幾年從日本流行過來的新名詞,源於日本社會工作者藤田孝典寫的暢銷書,這本書的副標是「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藤田孝典常在第一線參與窮人援助工作,他在書中提到,「來求助的老人都異口同聲的說:『完全沒想到自己會陷入這種狀況』」 究竟老後有哪些困難?哪些想不到的狀況,會讓原本有錢的人,老後沒錢?


現代人懂得養生,50、60歲時看起來還是年輕有活力,多數人都沒想到自己老了之後,身體會變得很虛弱,甚至是無自主照料能力的失能狀態,此時想依靠政府的長照,卻又發現長照補助原來這麼有限,到底老後會遇到哪些難題呢?
 

難題1
原來衰老會讓我
這麼需要別人幫忙

本來輕而易舉的日常小事,沒想到衰老之後都做不了,需要別人幫忙才行,造成生活不便。

♥ 肌力大不如前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指出,衰老是全身性的,老人的肌力、肌耐力都會變弱,因而影響動作的進行。像從前能夠邁大步快速地通過馬路,就算剩幾秒鐘的通行時間,只要稍微跑一下就到馬路對面了但老了之後,肌力不足,舉步維艱,可能綠燈已變紅燈,自己卻才走到馬路中央。

台北市立大學衛生福利學系助理教授張淑卿則表示,老人家可能做許多事會感覺力不從心,可能無法提太重的東西或把東西放到高處,像是天氣晴朗時想曬棉被,卻難以做到,或是以前可以用力地刷洗衣物,老後可能力氣不夠,以致無法做到。
 

♥ 眼睛看不清楚

老了之後眼睛可能有白內障、青光眼或視網膜病變,不僅平時讀報紙、看電視,看不太清楚;外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辨識路線或站名也有困難;看食品上的營養標示或電器用品的使用說明書,也常覺得吃力。
 

♥ 聽力也衰弱

邱弘毅教授指出,老人家的聽力會衰弱,有些長者常沒聽到燒開水的笛音壺已鳴叫,有時開水已蒸發了半壺,還沒發現水煮開了;搭公車捷運時,聽不清楚到站提醒,甚至走在馬路上,連車子的喇叭聲也沒有聽到。
 

難題2
原來衰弱老人
有很高比例是獨居

邱弘毅教授指出,根據衛福部的估計,台灣約有4萬5千名獨居老人,占65歲以上人口數的1.5%,等於每10位老人就有一位是獨居。

如果既衰老又獨居,生活會非常不便利。許多獨居老人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爬上爬下耗時耗力,也讓獨居老人不願意踏出家門。若爬樓梯時不慎跌倒,也讓獨居老人易骨折,是造成失能的主因!
 

♥ 身體不適卻難以發現或求助

先不提嚴重生病得住院沒人陪,獨居老人連看門診都有困難!張淑卿助理教授發現,有些老人因視力退化、對疼痛敏感度降低,常等到傷口潰爛,甚至發高燒,才發現自己生病了。就算千辛萬苦到了醫院,老人也可能因有聽力障礙或理解力下降,而聽不清楚或聽不懂醫囑。因此,獨居老人的退化速度往往比一般老人來得快。
 

♥ 容易被詐騙盯上

獨居老人是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張淑卿助理教授指出,老人因體力、應變力逐漸衰退,對於危機事件處理的速度較慢,尤其是深居簡出、資訊封閉的獨居老人,更容易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目標。
 

難題3
原來變成要人照顧的
失能老人機會這麼高

臺灣老人的失能率大約是10~12%,也就是不到10位老人,就有1位失能!因此,邱弘毅教授呼籲,應重視老人失能問題!
 

♥ 照顧失能老人耗時費財

張淑卿助理教授指出,原本退休在家的長輩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若中風造成左側偏癱,雖然右側手腳能使用,但步態易不穩,家人會擔心是否安全,需要花更多時間探視。

如果是右側偏癱,可能連基本的吃飯、如廁等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問題,更別說是洗澡、整理家務,此時就需要有人整天陪伴照顧。有些家庭會雇外勞或請家人照顧,但有些家庭需要夫妻雙薪才能維持開銷,若一人離職照顧,不僅照顧者辛苦,經濟壓力也會變沈重!
 

♥ 控制疾病就能降低失能率

邱弘毅教授指出,老人失能的源頭大多與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共病有關,根據統計,八、九成的老人至少有兩種病,五成老人患有三種疾病,雖然這些慢性病與老化有關,但若每個老人能夠妥善控制疾病,趁早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規律飲食、和緩運動,失能率就能大幅降低。
 

難題4
原來目前政府的
長照2.0這麼不足

2017年1月1日實施的「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服務對象除了65歲以上失能老人,還包括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及任何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而這裡的失能指的是「身體或心智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持續已達或預期達6個月以上,致其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
 

♥ 長照只是「陽春麵」
   不是「吃到飽」!

有些民眾以為政府提供了長照2.0,應該不用煩惱老後的生活。其實,長照只是「陽春麵」,不是「吃到飽」!邱弘毅教授認為,就政府的負擔能力,長照本來就是提供基本需求給最需要的一群人,絕對不可能吃到飽,老年生活問題應該由民眾與政府共同面對。

張淑卿助理教授也表示,長照政策投入的預算與整個國家財政有關,目前長照政策確實僅能提供基本安全性的照顧,且對於老年照護,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服務依賴度也不同。舉例來說,若是重度失能或有特殊照顧需求者,需要有技術性照顧(如:傷口護理、管路照護、每小時翻身或抽痰一次),可能需要照顧的人力及物力資源就相當多;但輕度失能者,可能多數生活可自理,但需要安全陪伴。目前安全陪伴可能僅限於就醫陪伴,若期望提供每個老人24小時貼身陪伴與照顧,在財政上可能需要年輕人繳納更高額的稅金,民眾是否願意?
 

♥ 長照很難用?不知?不足?

曾有報導指出,政府的長照「很難用」,原因就在「三不」:「民眾不知」、「服務不足」、「分配不均」。然而,邱弘毅教授認為,長照2.0雖然沒有十分完美,但已經改善很多了!想要了解申請長照的大小事,可以透過全國22縣市成立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及其分站,提供單一窗口,受理申請、需求評估及協助家屬擬定照顧計畫等業務。

張淑卿助理教授則認為,過去民眾不知長照資源,主因在於尚未碰到問題,不會想關心,當開始失能、有長照需求時多半還在醫院,有醫護人員可協助,一旦出院後,照顧問題迎面而來,民眾常措手不及,沒有額外的心力去尋找政府還有哪些資源可運用。要讓民眾即時解決這問題,得靠政府宣導與醫院出院準備服務中心無縫接軌轉介。

其實民眾覺得長照2.0不好用可能跟目前外勞太好用有關。張淑卿助理教授指出,外勞不僅24小時陪伴與照顧失能老人,有些外勞還會幫忙家庭煮飯、洗衣、打掃、帶小孩,而國內長照支付只能提供某些失能老人必要的生活照顧與專業服務。此外,許多家庭需要夜間照顧的人力,但目前長照並無提供夜間照顧服務。
 

♥ 現實狀況
   外勞照顧失能者最多

曾有報導指出,萬一失能,過半數民眾希望「家人照顧,加上政府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長照服務」,其次為「家人自己照顧」,接近兩成;外勞照顧為一成二,選擇機構照顧者近一成。但真實的照顧景況卻不同。有失能者的家庭,以外勞照顧最多,逾四成以上;其次是家人照顧,占三成六;再來是機構照顧,占15.8%;家人照顧加上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者,不到5%。

張淑卿助理教授指出,許多家人不管再怎麼忙,都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協助失能老人,但當周圍資源不夠時,民眾難免想雇用外勞,因為聘雇外勞可提供較長時間的全包服務!她呼籲,若長照服務沒有因應現今社會多元的上班模式而更有彈性,長照恐無法符合民眾的需求,外勞聘請量只會逐年提高。
 

難題5
原來失能要長照的費用
遠超過想像 

現在有繳國保年金,老後靠這幾千元夠嗎?張淑卿助理教授指出,老人與年輕人最大的不同是就醫需求增加,就算有健保,還是要部分負擔,除非是低收入等特別身分,此外,交通費也增高不少,若是失能的老人不太可能搭著公車或捷運外出就醫,因此,國保年金一定是不夠的。
 

♥ 住家裡有外勞協助就要4萬

如果只是一般老化,老人家在家裡可以正常行動,一個月基本開銷就要1~3萬元。張淑卿助理教授表示,若是住在家裡,部分外勞協助,部分家人照顧,依照現在的行情價,至少也要3~4萬元。

倘若中重度失能者需要養護機構或護理之家照顧,邱弘毅教授指出,一般公立護理之家的費用差不多4萬元(還不包含耗材),若加上尿布、營養品就要5、6萬,若再加上看護的費用,一個月8、9萬是一定要的。不管1~3萬,還是4~9萬,對於多數民眾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
 

♥ 管理財產才不會變老又變窮

除了長照的高額費用之外,小心辛苦了大半輩子存下來的積蓄,一夕之間就消失了!張淑卿助理教授提醒,老人重要的不是存了多少錢在口袋,而是要懂得管理財產;當老人知道自己的認知能力與判斷力不足時,就要適時信託,否則可能因被騙、被盜、被啃老或胡亂投資等因素,落入又老又窮的窘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