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樂齡生活 青銀兩代跳街舞,體力變好、更自信

青銀兩代跳街舞,體力變好、更自信

出處/ 2018年12月號/第377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3776
收藏 瀏覽數 : 13776
青銀兩代跳街舞,體力變好、更自信

許多年輕人常會抱怨自己跟父母親沒話聊,長輩也常碎念聽不懂年輕人的音樂、看不懂年輕人跳的舞,有時因為代溝,生活難免有磨擦,但只要放下成見、共同培養親子間的興趣,像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裡的成員們一樣,青銀兩代一起玩嘻哈、跳街舞,就能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愈活愈年輕,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扭轉中年發福的命運……


由台北仁濟院與仁濟院安老所主辦的「青銀嘻哈街舞大賽」,2017年開始舉辦,這個活動的特色是由年輕人跟長者一起組隊報名比賽,前三名還有獎金可領。仁濟院社會服務室主任陳穎叡表示,其實仁濟院一直以來都在推展青銀互動、世代交流的概念,除了鼓勵年長者拓展更多可能性,也想打破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在進一步接觸之後,將會發現老者可以做到的事其實很多。

這次參賽的十組隊伍中,有些是學生到老人關懷據點教舞,進而組成的隊伍;有些則是主辦單位幫忙媒合,像是親子專家吳娟瑜也有報隊;另外也有自行組隊的,每隊的情況都不同。面對未來高齡化的趨勢,主辦單位希望青、銀世代都能從中有所收穫與相互了解。

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2018年以「後宮媽咪」的曲目贏得冠軍,也參加萬巒豬腳盃街舞比賽,贏得第三名的佳績。這是一個8人組成的舞團,裡面除了一位28歲的Ruru之外,都是50~60多歲的媽媽、婆婆、奶奶,年紀最大的杜寶琴今年63歲,已經有三個孫子了!

這個世代的人在年輕時沒有所謂的街舞,當時只有比較輕快的熱門舞曲,而以前的民風比較保守,很多人會直接把「跳舞」聯想成「不正經」。團員「阿粉」今年54歲,已經跳了14~15年的舞,她分享說,即便到現在,都還聽過別人說:「查某人去和別人跳蝦米舞?(臺語)」表現出一種對跳舞輕蔑的態度。但是跳了十幾年舞的阿粉認為,如果已經跟別人講清楚,別人還是無法接受的話,只要自己有自信就好了,何必在意他人眼光!

阿粉(左)今年54歲,是個上班族,舞齡約14~15年。和女兒Ruru(右)一起學舞後,感情更好了!連親戚都常開玩笑說兩人不像母女,像姊妹花。
 

婆婆媽媽跳舞好處多
還能增加自信心

舞團老師周偉誠(芋圓)帶了這個舞團十幾年,他說,一開始是一群婆婆媽媽帶小孩來上課,上久了之後自己也組了一個團來跳,沒想到一路就跳了十幾年。問他教小孩跳舞和教大人跳舞,有什麼不同?他認為,年長者需要更多鼓勵,才容易展現自信。而且現在的街舞比賽,更強調表演的故事性、完整性,譬如這次的曲目「後宮媽咪」就是以近年很夯的宮鬥劇作背景來編的,長者跳舞不強調技巧的難度,但要加上肢體、表情的展現力,才能把故事張力發揮出來。

「表演能力」對台上的舞者來說是最難的,要在眾目睽睽之下不能出錯地舞動肢體,還要表演出情緒、情感,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只要一緊張,表情僵硬、肌肉抽動、忘記動作都是家常便飯。囂張、溫柔、狂野……這些情緒,平常要表現就有些難度了,現在還要搬上舞台表演,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當基底,很容易就會亂了陣腳。所以上台表演,真的是鍛鍊「自信」的一種考驗。

她們雖然是業餘舞團,但每週有三天晚上練舞,其中一天上課2小時,另外兩天相約到公園複習,以運動量來說算是非常足夠。阿粉笑說,以前只是這樣每週上課,沒去比賽,現在常比賽之後,越來越有自信;雖然比賽的重點不在得獎,但比賽經驗真的可以增加自信心。學舞有很多好處,除了心態會變比較年輕以外,也會比較注意身材,當然也不會悶在家裡、缺乏人際互動;大家還會相約一起出去玩,分享生活經驗、變成姊妹淘,生活也變得更豐富。

為了讓表演更盡善盡美,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成員們拋開年齡枷鎖,穿上改良版的和服,露出修長美腿,表演日本風格的「和風媽咪」。
 

罹癌後靠團員鼓勵找回動力
一群好姊妹,相約跳到90歲

相約跳到90歲,不只是一種對跳舞熱愛的情懷,更重要的是,有一項寄託可以讓自己專注,超越年齡的限制,而且可以有一群知音共同實現一個夢想。這種感覺,應該人人都期待!

年齡最長的杜寶琴,已是三個孫子的婆婆了,因為家裡有開工作室,目前在工作室幫忙,舞齡也長達十幾年。她分享說,去年「意外發現」罹患第三期的淋巴癌,一開始衝擊很大、無法接受「這麼養生的自己怎麼會罹癌」,還曾問過醫生說:「我也有在運動,為什麼我還是得癌症?」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了信心。

但醫師回答她:「不要這樣想!罹患癌症的原因很多,其實每個人體內都有癌細胞,只是有沒有演化成癌症而已。或許就是因為你有規律運動,所以化療後的副作用才這麼輕微。」

杜寶琴化療結束後休息了約半年,正好趕上這次的街舞比賽,她覺得很有成就感。這次罹癌,昇華了杜寶琴對疾病、養生的看法,她說:「我也覺得是運動讓我恢復得比較快,但不論究竟是不是,有規律的運動習慣,都讓我對『要健康』的信心更加堅定。」她接受記者採訪的這天,早上八點多就到醫院檢查,一直到晚上快十二點入睡,仍自覺精力充沛;她說自己每天走7000~8000多步,而當天走了1.5萬步,也不覺得特別疲乏。

她的化療總共六次,前幾次因為還在「難以面對」的情緒裡,當時並未讓姊妹們知道,也找藉口暫停練舞;第四次化療後,就開始跟姊妹們坦白,並一同出遊散心,心境不再被疾病所限制,也開始平常心看待「罹癌」這個遭遇。「以後癌症會像感冒一樣,只要治好了、定時追蹤就好,不必把它看得太嚴重。」在過程中,她很高興有這樣一個團體給她精神上的支持。
 

新手別怕年紀大、跟不上
掌握跳舞技巧,就能避免受傷

記者請杜寶琴給同齡者一些建議,她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這個年紀不出來,未來還有多少時間?」有些人擔心跳街舞會傷膝蓋,她說:「我之前學過國標舞及其他舞蹈,發現只要掌握舞蹈的技巧,就能減少受傷的風險。」問到每週三天運動,會不會累?她說:「沒學舞前,做些家事就覺得累、身體痠痛,但現在可能體力變好,反而不會了!」

杜寶琴說,在上課的前半小時,芋圓老師會帶一套從頭到腳的暖身動作,她感覺這樣的伸展、肌肉訓練,運動及舒展的效果比純粹排舞來得大。芋圓老師提醒,運動前的暖身非常重要,年長者跳舞時,不論做任何動作都要量力而為,不要特別冒險,硬要嘗試高難度動作。

而阿粉也鼓勵想學舞的同齡者:「很多新手一開始跟不上是正常的,請不要害羞;要漸進式地跟上,臉皮要厚一點,敢秀、表情豐富都是需要勇氣跟練習的。老師教我們說,表演就是表現一個態度、勇氣!」

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她們的生活態度,是在快樂中保持健康,同時也因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對「健康生活」的觀念更有信心,是一種正向循環。的確,當年齡增長限制了一個人的活動力越多,信心的減損就越大;但是,用些技巧、結合知識與方法,竟會發現:原來大部分的「限制」都是可以突破的,原來生活的空間還有這麼大!不是年長就一定會腰痠背痛、不能走、不能蹲,即使年長,生命的畫布還是可以畫上新色彩。


長者跳街舞該注意的事!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前理事長簡文仁說,長者跳街舞要注意三種身體元素,分別是「平衡」、「協調性」跟「肌力」。因為街舞的動作多元、速度有快有慢,在動作轉換之間,如果其中一項能力不足,就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然而,平衡、肌肉能力是較容易訓練的,但協調性與天分的相關性較大;協調性不佳的人,可以漸進式地透過練習來改善。重點是趣味性,而不要強求技巧性,以免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
 

提醒1》膝蓋、骨盆確實暖身

街舞中有許多地板動作,常需彎膝,雙腿也要有足夠的開展度和穩定度,才不容易失去控制而受傷。所以膝蓋與骨盆要確實暖身、伸展,若膝蓋不適,不必勉強蹲下。


 

提醒2》循序漸進,不宜逞強

簡文仁也提醒學街舞的人,腰椎(附近肌肉)的使用要避免長期限於固定、僵化的模式。臨床上常見街舞引起的腰椎傷害,多肇因於活動度不平均,致使某一節腰椎長期受力,或被壓迫,就容易產生椎間盤突出或脊椎滑脫等問題。提醒在訓練過程中,要留意腰椎各節的活動性,盡量讓各節腰椎都均勻使用到。

最後,簡文仁提醒,原則上不鼓勵年長者因一時衝動學街舞,畢竟它的變化多,難度相對較高;但相較來看,舞齡長、運動經驗較多的人,受傷的風險相對也較小。如果是初學者,請一定要從最基礎的動作、節拍開始循序漸進,不宜躁進、不宜逞強,以免受傷。另外,街舞常有單腳平衡的動作,練習時勿逞強,要量力而為。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