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個孩子笨三年,健忘不只是年長者的專利,許多女性在生產後,常會發現記憶力大不如前。傳統中醫認為,健忘多和心脾腎虛損,氣血不足有關,可分型治療,依照病人的證型對症下藥。民眾居家也可透過按摩自我保健,並從天然食物中,攝取足量的卵磷脂、微量元素、核酸等,降低失智風險。另外,起床後梳頭,略帶力道按壓頭皮,也有助改善頭部血液循環,防止記憶衰退。
中醫看記憶衰退或健忘,除了和老化有關,先天精華物質逐漸耗損,加上現代人壓力大,七情六慾太激烈、生活耗損勞倦,以及飲食缺乏節制,都有所影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指出,健忘以氣虛、腎虛居多,只有少數是實證,且可能合併出現其他症狀,中醫會先診斷病人屬於何種證型,再對症下藥。
5種改善健忘的
常見中醫藥方
現代人工作繁忙,事事講求快速方便,比起傳統需要熬煮的水煎藥,民眾大多傾向服用濃縮製成的科學中藥,不僅包裝輕巧,方便患者隨身攜帶、在外服用,而且因有健保給付,費用也較低。以下針對5種常見、可以改善健忘的科學中藥配方進行說明:
孔聖枕中丹
關於增強記憶,中醫最著名的是「孔聖枕中丹」,以龜板、龍骨、遠志、石菖蒲調製而成,有補腎寧心、益智安神之效,對於要增強記憶力的考生,或是長期念書沒勞動、氣不足的學生,就可使用。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也是常用處方,該方是刪減《金匱要略》裡,「腎氣丸藥方」當中的附子與桂枝兩味,以熟地黃、山萸肉、干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調配而成,具有滋補腎陰的功效,可補先天精氣不足。
天王補心丹
對於火氣偏大、易便祕、心血耗損太多、或經常失眠者,可用「天王補心丹」調理,不過,大便不成形者、胃寒肢冷、陰盛陽虛的人就不建議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都是失眠,如果是用腦過度引起,雖然可以用「天王補心丹」緩解,但若是因壓力引起的失眠,例如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失眠,就建議使用上述的「六味地黃丸」來調理。
歸脾湯
「歸脾湯」是中醫十大名方之一,裡頭的人參、黃耆可以補氣;當歸補血;白術、炙甘草、木香、生薑可補脾胃;茯苓、遠志、龍眼肉、酸棗仁可寧心安神。對於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引起的健忘,可補後天氣血不夠、腸胃功能不佳、養分不足,另外亦可治療月經不調的症狀。
溫膽湯
「溫膽湯」則能緩解焦慮緊張症狀,對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或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有膽怯、易驚恐、失眠、多噩夢、虛煩、精神恍惚、注意力無法集中、頭昏頭痛、胸悶、心律不整、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有效加強鎮靜、抗焦慮抑鬱的作用,但孕婦忌用。
陳建宏主任進一步說明,如果想健脾安神,茯苓、黨參、黃耆具補氣之效,可強化脾胃系統,改善健忘。若是屬腎虛證型者,可用菟絲子、何首烏、肉蓯蓉來補腎。而有些人血液循環不好,可增加補血、養血藥材,如川芎、丹蔘、當歸,不論作為藥材或藥膳使用都很適合。
起床梳頭、按壓頭皮
是防失智最好的保健法
民眾也可在家透過按摩自我保健,增進記憶的穴位集中頭部,陳建宏主任舉例,像是頭頂的「百會」為諸陽之會,按摩可醒腦開竅;百會旁各隔一寸之處的「四神聰」則有助腦部血液循環。另外,像是額頭髮際正中直上0.5寸處為「神庭」,旁開3寸為「本神」,這幾處穴位底下為大腦額葉,掌管記憶、心智功能,適度刺激頭皮,可達到健腦、增加智能活動之效。
除了頭部以外,手腕橫紋處尺側凹陷處的「神門」,屬心經,亦可安神定志。陳建宏提醒,按摩穴位的重點不在痛,而是要達到「痠脹麻重溫」的感覺,別用力過猛,反而受傷。如果抓不準穴位,早上起床後從前往後梳頭2~3分鐘,略帶力道按壓頭皮,對一般人來說是最方便的保健法。
多補充卵磷脂、B群、葉酸
避免使用鋁鍋或鐵鍋料理
中醫主張「以形補形」,因此,自古便流傳「吃豬腦補腦」的說法,但陳建宏主任提醒,適度攝取尚可,不宜過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而現在流行吃銀杏增加記憶力,雖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但畢竟是單一成分,中醫仍以複方為主,搭配各式藥材互補。
想益智健腦,陳建宏鼓勵民眾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卵磷脂,包括魚腦、蛋黃、豬肝、黑芝麻、大豆製品、山藥、蘑菇、花生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其次,要補充微量元素,如鎂、鉀、鈣,包括香蕉、番茄、豆類、水產品等,都富含電解質。此外,補充維生素B12與葉酸,可促進神經活動,B12存在於香菇、大豆、發酵豆製品等,葉酸可自綠色植物、柑橘類等攝取。
陳建宏主任補充,細胞核心為核酸,也可適當從食物中補充,例如魚蝦、花粉、木耳、菇類等。提神醒腦,防止失智,除了要補充好食物,也要減少吃進壞東西,像重金屬會使腦部活動變慢,使用鋁鍋料理的家庭,最好改用不鏽鋼鍋或陶鍋,以免吃進太多鋁離子,提高失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