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癌症治療 想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想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出處/ 2019年5月號/第38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688
收藏 瀏覽數 : 12688
想提早發現肺腺癌,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嗎?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有家族肺腺癌病史,今年二月底因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到醫院檢查後證實罹患肺腺癌第一期。三月中旬住院,開刀切除左肺約1公分的腫瘤,並在右肺檢查出約0.6公分的小肺結節,需持續追蹤,若日後肺結節變大,再進行手術……消息傳出後,「肺腺癌」、「肺結節」即成為熱搜關鍵字,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死亡率又高,不少民眾擔憂是否也要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DCT)檢查,才能早一步發現肺腺癌?
 

肺腺癌非常常見,除了陳文茜,前副總統蕭萬長、現任副總統陳建仁、臺北市長柯文哲夫人陳佩琪都是肺腺癌患者;而演員文英(2009年離世)、歌手鳳飛飛(2012年離世)等都因罹患肺腺癌離世。很多患者不菸不酒、生活正常,仍得到肺腺癌,更令不少人感到納悶的是,為什麼肺腺癌好發於女性?

肺癌已連續八年蟬聯國人癌症死亡率之首,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彰化縣癌症衛教關懷學會理事長何明霖醫師表示,臺灣每年肺癌新發生病例約1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近五年平均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五年存活率22%,但若到了第四期,存活率僅剩下5.7%。肺癌因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是一種難以及早發現與治療的癌症,臨床上,超過75%的患者發現時,已是不易治療的晚期。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劍虹分析,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非小細胞癌占88~90%,有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之分,其中罹患肺腺癌比例占45%,辭世比例也最高。

 
不吸菸也可能罹患肺腺癌
空氣不佳等因素不容忽視

以往總認為吸菸是導致肺癌(包含肺腺癌)的主因,但據國健署報告顯示,1990年後臺灣吸菸率年年下降,肺癌發生率卻年年上升,從每十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近年來不少研究也發現,肺癌患者中90%是女性,且50%男性患者從不吸菸,另2018年12月26日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明確指出,2016年國人肺癌人數從13,086人增加至13,488人,增加的402人,全為女性。

何明霖醫師表示,抽菸是肺癌的危險因子,尤其女性抽菸者更要注意,得到肺癌機會比男性抽菸者多1.5~2倍),另外空氣污染、氡氣暴露、空氣品質不佳(包含室內污染的廚房油煙、燒香,點蚊香,印表機、裝潢施工等)、遺傳基因、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治療等,都是沉默的致癌殺手,其中空氣汙染、空氣品質不佳導致肺癌影響約占30%以上,不容忽視。(相關資料可參考「為什麼養生的女性,也會得肺腺癌?」一文)

針對肺腺癌的防治,高劍虹醫師提醒,癮君子要戒菸,一般民眾要遠離二手菸,此外更需留意室外PM2.5造成的空氣污染,當濃度愈來愈高,到達紅害、紫爆級數時,應避免外出,且要緊閉門窗,開啟空氣濾淨機防空污。

何明霖醫師建議,空氣品質不好時,民眾若要外出,應配戴有CNS15980國家標準認證的防霾(PM2.5)口罩,且避免重複使用。另外,除了吸菸、吸二手煙的族群,以下5種人都屬於肺腺癌高危險群,也需特別留意肺部發出的警訊,定期安排篩檢,可以到醫療院所接受胸部X光檢查,或自費健檢時,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簡稱LDCT)篩檢。

1. 長期暴露在重金屬物質下工作者,包含釋放鉻、鎘、鎳及砷等化學物質環境下工作的族群。

2. 製造石綿的工作者,或在石綿環境下工作的建築工人。

3. 長期在空氣品質不佳的地方工作,例如油漆或裝潢工人。

4. 工作時需接觸高度放射線,例如:氡氣等。

5. 長期接觸油煙的廚師。

 
肺腺癌早期不易發現
留意肺部的求救信號

肺腺癌不是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一般民眾對於肺腺癌的普遍感受是:「不太好治,發現時常是末期,治療沒多久,人就走了。」何明霖醫師坦言,1公分以下的肺腺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早期不易發現,而且小的肺腺癌很少會影響呼吸功能,身體仍會正常運轉,85%肺腺癌病患是第三期後才被發現。此外,部分肺腺癌患者首發症狀常是「非肺部的症狀」,例如:頭痛、背痛、骨關節疼痛、消瘦、乳房突然間異常局部腫脹等,患者無從瞭解肺癌已經轉移到這些部位,往往會到神經內科、骨傷科等科別看診,常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何明霖醫師強調,肺腺癌不等於絕症,如果病灶在1公分以下就被發現,進行手術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5~90%。以發現早期肺腺癌的陳佩琪醫師為例,她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發現肺腺癌時是0.7~0.8公分,透過手術切除右肺葉20%,治療後持續追蹤複檢,目前已度過五年癌症高復發風險期。

何明霖醫師提醒,肺腺癌通常要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肺部組織才會出現症狀,例如:胸痛、呼吸困難、超過兩週以上的乾咳,久咳不癒、咳嗽治療後不見緩解,甚至變成肺炎,以上症狀都是肺部發出的「求救信號」,一旦發現,必須提高自我警覺,勿再拖延,需立即就醫檢查及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骨關節疼痛
是肺部「求救信號」?

國健署長王英偉醫師曾提出護肺3撇步,提醒民眾遠離菸害、空污、提防肺部警訊及衡量篩檢風險,才能遠離肺癌發生的危險因子。常見的肺部求救信號有七項,分列如下,民眾務必重視肺部的「求救信號」,才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

1. 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

2. 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

3. 呼吸急促及呼吸出現喘鳴聲。

4. 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

5. 聲音沙啞。

6. 骨關節疼痛。

7. 無預警的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只要出現任何一項症狀,都要積極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因為每一項症狀都有可能是肺腺癌的危險訊號。值得注意的是,骨關節疼痛、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看似與肺部健康無相關性,卻是觀察是否罹患肺腺癌及轉移的重要指標。

高劍虹醫師表示,約50%肺癌病患的癌細胞會轉移到骨骼,若發現骨關節病變、嚴重疼痛,無論發生在肋骨、四肢、軀幹、頸椎、胸椎、腰椎等任何部位,皆需警覺是否可能是肺癌轉移,應儘速到胸腔內科求診檢查,以期早日發現及診治。此外,癌症病人常會出現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症狀,通常肺腺癌患者也有此徵兆,不可輕忽。
 

揪出早期肺腺癌
善用2項篩檢工具  

自我警覺固然很重要,但八成以上的肺腺癌早期沒有症狀,頂多會輕微咳嗽,常延誤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時機,目前有不少早期的肺腺癌是透過篩檢發現。何明霖醫師建議,如果有喘、咳持續三週以上的民眾,可到胸腔科門診診治,或到有X光設備的醫療院所,至少先照一張普通的胸部X光,10分鐘內就能判讀是否有2~3公分以上的肺癌病灶。若已證實罹癌,可再轉至醫學中心、大型醫院做進一步診療。

要留意的是,胸部X光的缺點是,若腫瘤隱藏在肺尖處胸椎、心臟縱膈的前後、肋骨肺門大血管處,以及長在橫膈膜的下方、肝臟前後方,都不容易被看到,屬於X光的死角,會妨礙早期肺癌的發現,導致延誤診斷。根據臨床統計,第一期肺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75%,間隔6~12個月,第一期往往就會進展到第二期,存活率降至40~50%,此外30~50%患者在開刀切除後,五年內有癌細胞轉移。若肺腺癌進入第三期末(即3B)或第四期,如果沒有接受正規治療,平均存活時間約為6~12個月。

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簡稱LDCT)已證實為早期篩檢肺癌的有效工具,何明霖醫師表示,依據衛福部2014~2017年癌症研究計畫,透過LDCT找到的肺癌,九成是第一期以內肺癌(含肺腺癌)。北部某家醫院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民眾健檢LDCT檢查的數據,31,000多位案例中,肺癌第一期占81.6%,第二期占4.5%,其中96.6%為肺腺癌,3%為鱗狀細胞癌,證實透過LDCT篩檢是有早期發現肺腺癌的效果。

LDCT的優點是,可以找到小於1公分的肺腺癌。陳文茜罹癌後,曾在臉書貼文,「術後康復,將與醫師攜手推動肺癌篩檢普及化,讓更多醫院配置電腦斷層掃描儀器」。不過,高劍虹醫師提醒,LDCT仍有缺點,不是最完美有效的篩檢工具,偽陽性高達96%,多半是良性肺結節,而非肺腺癌或肺癌,恐讓民眾擔憂,還有過度診斷可能導致過度治療,長期篩檢也有輻射暴露等問題,應以高風險族群為主,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並不建議。

至於民眾擔心LDCT的幅射會殘留體內,有沒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代謝?高醫師呼籲,請民眾毋需擔憂,篩檢時暴露的輻射並不會殘留於體內,另篩檢時幅射劑量皆有規定依循,若無過度施作的情形,都會透過身體新陳代謝排除體外。(相關資料可閱讀「揪出早期肺癌,哪種篩檢方式最有效」文章)

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聯合訂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供民眾參考,主要是指年齡55~74歲,目前仍在抽菸的民眾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以及抽菸史超過30年/包(即每天抽一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菸,超過15年;每天抽三包菸,超過10年),可以接受LDCT篩檢肺癌(含肺腺癌)。有肺癌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考慮接受肺癌篩檢。至於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可以接受LDCT作為肺癌篩檢,然而其效力尚未被證實。患有嚴重疾病或無法接受癌症治療的民眾,也不建議做。

早期肺腺癌是安靜、沉默的癌症,出現症狀時常是三、四期,移轉速度又快,死亡率很高,一定要提高對肺部求救信號的警覺性,只要出現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才能提早發現肺腺癌,並爭取黃金治療的時機。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