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金川 有三千萬存款,才能當個幸福的一流老人?

有三千萬存款,才能當個幸福的一流老人?

出處/ 《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 
撰文/
瀏覽數 : 12546
收藏 瀏覽數 : 12546
有三千萬存款,才能當個幸福的一流老人?

辛苦了大半輩子,想要退休,又怕存款不夠支付未來的生活?暢銷書《下流老人》讓人害怕面臨又窮又老的銀髮生活,理財專家常說,存款至少得有2000~3000萬的資產,才能過愜意的退休生活,不愁吃穿。但低薪世代,要存到1000萬都有困難了,更何況是2000萬?其實,想做個幸福的一流老人,並不一定要存到千萬,只要掌握五招祕笈,你也能享有人人稱羨的快意老年!
 

看到理財專家的建議,50歲時要存到1000萬,以理財殖利率5%以上來做理財規劃,到65歲退休時才能累積2000~3000萬的資產,人生的下半輩子才能高枕無憂。我真希望我是看錯了,這些建議應該是給大老闆們和科技新貴看的,這樣也能順便賺取他們的理財服務費。

試想,如果25歲開始工作,25年要存到1000萬,三明治族在養兒育女、照顧父母之外,每年還要能存下40萬,還要有高殖利率的投資理財功夫;而現在大部分的七、八年級生,薪水只有3、4萬,要如何達到這個目標?

50歲以上的人能存到1000萬的當然有,但畢竟是少數,這些理財專家的建議,最終目的應該是鼓勵大家去理財,他也可以賺得服務費,但這種威嚇總讓我看得膽破心驚。

►更多投資理財的方法,可參考延伸閱讀:
想靠投資股票來賺錢,該留多少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4招無痛存錢術,讓你擺脫月光族!
投資股票前,必須先搞懂的事!
小資族如何靠投資ETF,賺進人生第一桶金?
 

誰在散布老後的悲慘世界?

這類威嚇訊息,也許對於已進入人生下半場的四年級生而言,感覺壓力比較小,一方面他們的平均餘命慢慢在減少,40年次餘17.6年、49年次餘24.9年;再者,他們先窮再富,經歷1973年到1998年經濟高度成長的年代,多少都有賺到錢,也累積了一些土地房屋等資產。對他們這個族群來說,基本上,生活是過得去的,如果生活出現困境,可能是投資失利、被兒女拖垮、生病失能等狀況。

老後的悲慘世界,當然人人都會擔心,但是散布老後恐怖的氣氛,並不是好現象,然而,誰是禍首?

長照悲歌的報導是一個重要的影響。2018年,有22件照護者殺害被照護家人的報導,也許沒有被報導出來的更多,但這類訊息會影響到有一樣狀況的家庭,也突顯了潛藏的社會現實面,更增加了老人或是準老人的極度不安全感。

其次,社會學者和財經學者們基於社會整體的發展,針對經濟成長緩慢、所得分配惡化、人工智慧造成失業率增加等所謂社會下流化現象,做出各種預測,雖然這些是大問題,但真正要面臨更嚴峻未來的受害者,是年輕一代的七、八年級生,他們一出生就面臨了經濟蕭條,這與四年級生可能面對的悲慘老後是不一樣的問題。

許多長照保險和保健食品業者的廣告,尤其是置入型廣告,會針對中高年族群的健康和照護,以關心為名,做出誇大宣傳。臺灣有最好的健康社會保險,但在預防保健工作方面,做得真令人汗顏。保險業者不斷傳遞「你的未來可能會失能」、「你的未來需要有人照顧」的景象,鼓勵人們現在就加入保險,以確保失能的老後得到照顧。

此外,也真的有不少人會相信吃喝某一種保健食品,就能力抗衰老或者馬上生龍活虎,全世界趴趴走;這些業者完全沒有提供解決方法,都在傳遞錯誤訊息,只為了推銷自家產品。

保險和保健食品都只是輔助性的,要靠自己持續運動、均衡飲食、作息正常、拒菸酒檳榔、控制三高、定期體檢及接受癌症篩檢,才是維持健康的重點。
 

幸福長者的五大武功祕笈

坊間多的是告訴你要如何過好退休生活,在我看來,這武功祕笈只有簡單五招,3000萬的存款絕對不是必要招式;有3000萬,你可以做個上流老人,卻不一定是幸福老人。

一、 努力維持健康,防失智與失能

人不可能不生病,病是可以被治療的,年紀大了不可能沒有一些小毛病,但就像車子一樣,出現小問題或有零件要換,就該去處理,不是拖到在路上拋錨不能動,甚至得報廢,才去面對。目標不是不生病,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經過程,但要盡可能的預防失智與失能。健康三分天生,七分靠後天鍛鍊,老後的健康狀況不求和年輕時一樣,但要不影響生活能力,不失能、不失智才是最重要的。
 

二、有基本的經濟能力

沒有錢真的沒辦法好好過日子,但是有了錢,不一定就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錢要準備多少呢?夠過日子就可以了,現在還有年金制度,多少有一點點收入。除了勞保年金外,還有勞退新制公自提的制度,但在臺灣,自行提撥6%的人非常少,也就是說,沒有自行提撥6%的人,得想辦法強迫自己提撥6%來儲蓄。若依勞退新制,並有自提,自提的部分,會在個人帳戶,最低利息比照銀行定存,政府委託操盤,若有盈餘會分配給存款人,年輕人可稍加留意。

現在要邁入老年的四年級,其實是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和經濟起飛的年代,受過一定的教育,也有些經濟基礎;這族群有學習的能力,要因應時代變遷,會一點資訊、網路等技能,經歷過臺灣的黃金25年(1973〜1998年),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有一點積蓄,在生活無虞之餘,就要想辦法維持身體的健康。

前面的篇章提過,我認識一個80多歲的守墓人,他每年在清明節前幾個月,會替人整理墳墓,錢不多,但他樂於工作;他平常也會到處走動,做自己的事。他應該不需再靠工作維生,但他自由自在,能在老的時候,不必為三餐憂慮,身體多勞動,也能維持健康。
 

三、回家有伴分享喜悅

以往會建議要經營家庭關係,但現在很多人沒有結婚,或是家中只有一個小孩,所以或許可以擴大定義,結合朋友一併思考,也就是要有對象可以分享你的生命,不論是老伴、兒女、孫女、養子女、寵物等等都可以。
 

四、有不同領域的朋友互動

朋友和家人提供的功能有些不同,其實朋友要多元化,什麼樣的朋友都可以有。工作時,我的朋友大部分是公務員,可能討論的話題比較侷限。後來,我結交了一起去爬山的山友,一起騎車的車友,一起划獨木舟的舟友;我也有大老闆的朋友、也有政治人物的朋友、也有農人、司機、民宿業者、里長、守墓人等領域的朋友,這樣就更能了解到不同的生活,也能從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中獲得不同的啟發。相對地,我們也會有不同的回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尤其我特別希望能把正向的能量、生命觀,帶給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人。
 

五、有社會網絡和社會團體

這裡指的是你必須知道社會上有什麼社團、政府單位和各種資源團體,在你需要的時候,可以提供協助,例如你至少知道110、119、112是什麼,如何取得協助。或許你知道生命線、張老師是什麼,會提供什麼服務,但你要知道更多社會機構,才能在需要幫助時,找到正確的資源。
 

努力當個幸福的老人

我們大部分的庶民,退休後存不到3000萬,一輩子也成不了上流老人;但你若做好準備,要變成下流老人也不是那麼容易。下流老人指的是靠著領社會救濟金過日子,沒家人、沒朋友、沒社會連結的人,是不得已要這樣過日子的人。

我花蓮的鄉下住屋,隔壁住了一個老人,有兒女在外地生活。他每天就是種田,家裡沒有電話、電視,平常也不開燈、不使用多餘的電器,用地下水或井水,我常送他米,他一個月的生活費3000元就夠了,沒聽過他對日子有抱怨,他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怡然自得。他是不是下流老人?或許對你我來說可能算是,但或許對他來說,他是個幸福的一流老人。

《下流老人》這本書或許把臺灣的老人和準老人們都嚇壞了,好像沒有巨額存款就會進入一個悲慘世界;其實不然,我沒有3000萬,我也可以過好我的老後。我不能做上流老人,但只要我有了這五招祕笈,有健康、有基本的經濟能力、有家人、有朋友、有社會網絡,我就是個一流老人!(本文摘錄自《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一書)

►更多快意退休的秘密,請看預約樂齡生活、成為圓夢實踐家,退休前必修的12堂課!

關鍵字: 退休樂齡銀髮老人老後下流老人存款理財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