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統計,臺灣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全臺失眠人口已經超過400萬人。這些人用盡方法,按摩紓壓、精油芳療、聽音樂、泡澡助眠、換寢具、換床……都不見得奏效,非常苦惱。有些人看到網路上販售「睡眠手環」等穿戴裝置,號稱可改善睡眠或助眠止鼾,心動之餘也不免好奇:這種科技產品真能讓自己香甜入夢嗎?
目前被失眠族熱烈討論的睡眠手環,一只要價13000元起跳,號稱只要在睡前15~30分鐘配戴,可幫助入眠、深睡,改善睡眠品質。業者宣稱可釋放一種穩定的低頻聲波,讓腦子在入眠後可維持較久的深眠期,降低醒後的疲倦感。
台灣睡眠醫學會前任理事長、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暨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表示,坊間常見的助眠穿戴裝置,如功能不一的各式手環、手機APP,宣稱能幫有睡眠問題的人改善睡眠品質,並能記錄心率、深層睡眠時間、睡眠周期等。但這些APP和穿戴裝置所提供的資料並不精準,甚至可能加重失眠症狀。
睡眠手環可釋放助眠頻率
雖可助眠,卻可能導致聽損
林嘉謨說,「睡眠手環」能釋放幫助睡眠的頻率,通常是指使腦波活動較緩慢的Delta波(通常在深度睡眠時才會出現)。「接收這種聲波,其效果就像聽規律的低頻引擎聲或節奏平緩的音樂,原理上可以助眠。但把這類電子產品長期放在枕邊,不但增加聽力受損風險,也增加電磁波、升高罹癌的風險,使用時不得不謹慎為之。」
助眠手環雖有助止鼾
卻會影響睡眠品質
另外,還有一種名為「助眠手環」的產品,功用比較偏重於止鼾。其原理是:當偵測到睡眠者開始打呼時,手環便會釋放一種高頻電流,把打鼾者喚醒,提醒其換個姿勢睡眠。如此一來,雖然達到了避免呼吸中止影響睡眠品質的目的,但實際上睡眠者還是受到了干擾,很難一覺到天亮。(延伸閱讀:如何從打呼聲音,判斷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智慧手環可監測睡眠品質
但準確度有待商榷
至於僅具備監測作用的「智慧手環」,包括小米手環在內,許多運動手環都有睡眠監測的功能,標榜可透過監測心率、腦波深淺眠,提供明確數據紀錄,了解淺眠及熟睡的情況,做為改進睡眠品質的參考。
「這類向量式監測儀,通常是以姿勢變換多少進行監測,基本上準確度有其極限,不可能像醫院睡眠實驗室的儀器那般準確。」林嘉謨認為,這類手環的數據,參考價值不大,甚至有可能為了睡出美麗的數據,入眠後壓力備增,更加睡不好。
避免使用穿戴裝置
數值不如預期帶來焦慮
「如果真的想監測心率和睡眠曲線,其實下載一個app也就夠了。」但林嘉謨提醒,把手機放在床邊其實是睡眠專家眼中的大忌,對某些人來說,無法達到睡眠目標,穿戴裝置顯示的數值不如預期而造成的焦慮感,反而可能讓失眠更嚴重。(延伸閱讀:夏季失眠怎麼辦?中醫師教你如何對症下藥!)
林嘉謨說,通常睡眠障礙的成因很多,晝夜節律紊亂、睡相提前或後移、睡眠不規律、時差或周期紊亂、難以深眠、夜間呻吟、夜驚,或是夢遊症、夢囈、夜尿症、夜間肌肉抽動或磨牙……最好找醫師確認原因後,再加以排除或改善,盲目企圖使用科技產品改善睡眠,其實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