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青春期 「霸凌、排擠」使孩子落單該怎麼輔導與協助?

「霸凌、排擠」使孩子落單該怎麼輔導與協助?

出處/ 《擁抱叛逆期:輔導室裡孩子的真心話》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237
收藏 瀏覽數 : 5237
「霸凌、排擠」使孩子落單該怎麼輔導與協助?

上午十點鐘,輔導老師接到一通來自某班導的電話,導師覺得妮君在班上的人際關係有問題,希望輔導老師能跟她好好聊一聊。

「嗨,妮君,妳好。」下課時間一到,孩子就出現在我的座位後方,身體不斷地顫抖,似乎剛剛才哭過,於是我帶她到諮商室休息,遞了幾張衛生紙,等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

「我在班上原本有兩位好朋友,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她們突然都不理我了。」妮君一邊啜泣一邊說著。上個禮拜五老師在音樂課要求分組時,她的兩位好朋友突然無預警地拒絕與她同組,害得妮君成為班上唯一落單的人,她很害怕下次她們又不跟自己一組怎麼辦,於是淚水不斷地掉下來。

「是不是我不夠好?哪裡做錯了?」孩子不斷地自責,陷入一個自我否定的情緒當中。

「老師,我現在都只想哭不想笑,是不是生病了?」妮君國小的時候就跟這兩位朋友最要好,不管做任何事她們都會一起行動,三個人之間也沒有吵過架,但這幾天兩位好朋友除了對她不理不睬外,還變本加厲地拉攏其他同學一起排擠她,甚至還出現惡意的言語攻擊。

我只是想要有個人陪

「我爸媽都叫我忍一下就好,可是我只是想要有個人陪,能融入班上而已,誰都好。」

妮君的眼淚還是不停落下。她擔心導師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兩位好朋友更討厭自己,認為自己就只是個愛打小報告的愛哭鬼,而爸媽也認為這是孩子的個性問題,所以她也漸漸不願意再跟爸媽提起學校的事,「面對這些孤單,妳一定每天都很緊繃,很不好受吧?」

跟妮君談完話後,剛好班上最近也出現了撕課本事件,互撕課本的這兩位女主角,正是她的好朋友淑惠與麗芬,所以我也分別約談了她們。她們疏離妮君後被冠上了「霸凌」之罪,兩人之間也開始鬧得不愉快,互看對方不爽,於是分裂後的兩人各自在班上尋求其他同學的認可,組成小團體,互相排擠、攻擊對方。

她們就是在說我

「其實我超不喜歡班上在那邊搞小團體的」、「我是被迫跟著麗芬一起疏離妮君的」、「她就突然不喜歡妮君啊,也在背後開始講我的壞話」、「那些現在跟她好的人都是表面的,有人偷偷跟我抱怨她是個雙面人」。
「我根本沒有要排擠妮君好嗎」、「妮君很愛黏人,讓我壓力好大」、「淑惠在外面都一直誣賴我討厭妮君」、「同學跟補習班朋友都跑來問我了」、「淑惠根本就是個心機女,整天在背後說我的壞話」。

由於淑惠和麗芬都在批評對方,所以我直接將我的質疑同時傳達給兩人。

「妳有聽到淑惠或麗芬在說妳霸凌妮君嗎?」
「有啊,別人跟我說的。」
「那妳怎麼判斷這是真的呢?」
「真的啊,因為她每次跟別人講話時都一直看過來,竊竊私語的。
那妳也會在背後跟別人說淑惠或麗芬的壞話嗎?」
「當然不會,有時候是她們自己要站在我前面,就以為我在講她,但我們是在聊自己的事好嗎。」
「原來如此,所以淑惠或麗芬她們聊天時看過來也不一定是在講妳們囉?」

其實這三個人都沒有想要惡意排擠或霸凌任何一方,但三個人卻同時都接收到被排擠的訊息,當某一方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較危險時,就會趕緊尋找班上的其他同學組成新聯盟,以避免自己成為落單的人。在新的團體聯盟中,孩子們又會刻意地疏離其他團體,負向地解讀對方的行為,懷疑對方是在講自己的壞話,是在攻擊自己,努力找出對方的把柄,以防止自己成為下一位被孤立的人,而在這過程中因為妮君較為內向、被動,就成了那位最顯著的「受害者」。(延伸閱讀:孩子被霸凌,如何爭取權益

專輔老師這樣做》

青少女在人際交往上比青少男更容易發展小團體模式,小團體可以帶來歸屬感,讓人感到滿足,但同時也容易帶來框架,使得自己裡外不是人,當團體間的猜忌愈來愈多,關係就會愈來愈惡劣。

孩子們在青春期容易出現假想觀眾(ImaginaryAudience)現象,會相信自己是他人注目的焦點,並且認為每個人隨時都在注意自己的外表與行為,然而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觀眾存在,所以當其他同學在小聲聊天時,妮君、淑惠和麗芬可能就會認為對方是在討論自己,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過度的小團體意識對班級是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團體之間容易有排他性,例如:「你跟我好就不能跟他好」,這會使得團體之間更加的相互對立,不善交際的孩子們容易在這之中被孤立,如果我們有仔細地觀察、掌握住孩子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是很難去發現的。

有別於男孩之間的「肢體霸凌」,女孩們更喜歡「關係霸凌」,透過與其他同學結盟,一起來排擠某位同學,使得弱勢者在沒有任何關係的連結下,被拒絕在團體之外,而關係霸凌中也存在著許多旁觀者,這些旁觀者並不會直接加入霸凌的行列,但也不會提供任何的援助,這會使得被霸凌者更加的無助與無力,喪失自我的信心。(延伸閱讀:當孩子被霸凌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們都是霸凌的共犯

旁觀者的沉默會助長霸凌的行為,通常旁觀者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心態:
第一,認為被霸凌者本身就有問題,「她一定很討人厭,所以才會沒人喜歡她,活該。」
第二,認為沒這麼嚴重,「不就只是沒人跟她同組而已嗎,哪有這麼嚴重啊。」
第三,同儕壓力大,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如果我幫她,會不會下次就變成我跟她一起落單?」

面對關係霸凌,身為大人的我們可以怎麼協助呢?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9台灣家長對校園霸凌之認知與態度調查》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園中被霸凌,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從來沒有跟孩子討論過霸凌,逾四成的家長在得知孩子遭遇霸凌事件後,並沒有特別的處理,多數的家長期待校方處理,但也有家長會選擇以暴制暴、希望孩子忍讓,或是認為這是孩子自己本身的個性問題。(延伸閱讀:孩子遇校霸霸凌,家長如何解圍?

大人的漠視與不以為意都會間接強化霸凌行為,我們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觀察孩子們的情緒變化,主動覺察孩子的不對勁,導師也應該避免直接在班級中公開審問︰「為什麼沒人要跟妮君同組?」或是「再讓我知道有人刻意排擠某人的話就試試看。」(延伸閱讀:3招避免孩子落單被人欺

面對關係霸凌,我們可以私下先找孩子聊聊,了解孩子希望老師怎麼協助?同時肯定孩子求助的勇氣,接著透過與霸凌者的談話,了解霸凌者行為背後的目的與企圖,很多霸凌者往往都是因為更害怕自己成為被排擠的對象,所以才更用力拉攏其他人以形成團體,穩固自己內心的不安與焦慮。

不論是關係霸凌中的霸凌者還是旁觀者,除了讓孩子認知到這些行為的傷害性之外,也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能力。同理心必須透過不斷地練習,細緻地幫孩子找出生命中可連結的相關經驗,才能引導孩子由內而外的換位思考,提升彼此互相尊重的正向心態,例如:「如果今天妳被孤立了,妳的心情跟感受會是什麼?」

(本文摘自《擁抱叛逆期:輔導室裡孩子的真心話》,四塊玉文創,羅可著)

★好書推薦

孩子遭到網路霸凌有哪些信號?如何步驟性協助孩子們處理負面情緒?
強制控管孩子使用社群媒體,能保護好孩子嗎?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是一本給父母、教師與青少年應對、自保指南書。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柯慧貞(亞洲大學副校長/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彭政閔(前職棒球星)、周天成(羽球國手)、 彭仁鐸(「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發起人)聯合推薦,新書優惠中~

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TAAZE讀冊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