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台灣每一百位青少年至少有2位曾被網路霸凌;最常發生網路霸凌的平台在「線上手遊/線上遊戲」,其次為Fb、IG。網路霸凌受害者有31.1%會情緒不穩、易怒或躁動不安、17.2%有自傷或自殺企圖。董氏基金會號召12所學校、21位名人響應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教導孩子遭遇網路霸凌時要勇於開口求助。
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五為國際「停止網路霸凌日」,今年董氏基金會號召全台12所學校、與21位名人包含影劇界葉天倫、張鈞甯、簡嫚書、坤達、蔡頤榛、楊奇煜、歌手Sam Lin及蔡恩雨、體育選手彭政閔、吳佳穎、主播石怡潔、網紅Sophia老師等共同以行動響應,並舉辦「停止網路霸凌日」線上記者會。
圖說/董氏基金會姚思遠執行長、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兼任主治吳佑佑醫師、特別嘉賓彭政閔、蔡頤榛、楊奇煜、蔡恩雨、Sam Lin及12所學校代表(感謝新北市金陵女中高亞謙校長、臺北市金甌女中田桂華校長、臺北市螢橋國中歐陽秀幸校長、屏東縣潮州國中林容如校長、屏東縣佳冬國小蘇曉憶校長、臺北市大直高中吳姿瑩主任、臺北市中正國中許嘉祐主任、新北市淡水國中陸韻萍主任、新北市林口高中凃志賢主任、臺東關山國中陳枝榮組長、臺東縣新生國中林怡汝組長、臺北市興雅國小)共同響應2022「停止網路霸凌日」,比出S-T-O-P呼籲停止網路霸凌!
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現象更嚴重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說明,根據一篇2021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發現,在新冠疫情期間,網路霸凌現象更嚴重,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也比以往增一倍。網路霸凌對青少年造成的壓力與罹患心理疾病的現象可以預期會越來越嚴重。
董氏基金會去年起進行網路霸凌防治教育宣導,除了研製網路霸凌防治教材,並分別以學校老師和學生為對象,進行網路霸凌防治課程及教案教學,有超過1300位師生參與。今年除了更多學校合作也推出系列網路宣導活動,呼籲大眾提升對網路霸凌防治的認知。
「憂鬱情緒」愈高者
每次上網超過4小時的比例愈高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2021年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網路行為、網路霸凌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607份,結果發現,六成以上青少年假日每日上網總時數超過4小時,為平日的一倍(30.7%);假日使用2小時以上的活動依序為「1.看影片」、「2.玩線上遊戲」、「3.與他人互動/聊天」、「4.社群網站瀏覽」、「5.聽音樂/下載音樂」,平日前三名則為「1.社群網站瀏覽」、「2.聽音樂/下載音樂」、「3.玩線上遊戲」。
無論平日或假日,最近一週「憂鬱情緒」愈高者,每次上網平均持續時間超過4小時的比例愈高。青少年每日使用超過30分鐘的社群媒體以「YouTube」為最多,其次為「Messenger」、「Instagram」、「Facebook」、「TikTok」,近二成八受訪者「有」經營自媒體,而感到壓力影響自身生活、感到孤單的比例均高於無經營者。
圖說/屏東縣佳冬國小居家上課和在校學生們共同響應「停止網路霸凌日」!
全台2.9萬青少年曾被網路霸凌
調查中也發現,2.5%青少年「有」被網路霸凌,以110學年度國高中職生數(117.3萬人)換算,全台有29,325位青少年「有」被網路霸凌。14.8%受訪者「常」看到他人被網路霸凌。
15%的青少年遭網路霸凌卻「不求助」
有15%的青少年遭受網路霸凌時選擇「不求助他人」,不求助的原因以「覺得不是嚴重問題」最多,次為「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可能會引來更多問題」。
網路上遇到的各式情況中,當「自己八卦及謠言被張貼至公開平台」最讓青少年感到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其次為「收過具惡意攻擊粗魯語言的私訊或信件」。
曾被網路霸凌者,憂鬱情緒(37.1%)、壓力狀態(50%)及感到孤單(27.2%)的比例均高於沒有被網路霸凌者(8.5%、14.6%、7.6%)。
引導孩子開口求助
葉雅馨說,現在是3C時代,網路是主要的資訊來源,網路上的互動也逐漸取代面對面的人際互動,她建議應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網路素養與認知,教導「停、看、聽」守則―收到資訊時思考真實性,確認可信度,多聆聽他人的建議與經驗。另外,許多人對網路霸凌定義仍模糊,缺乏使用不當文字會造成他人傷害的認識與理解,應引導孩子學習同理,若遇網路霸凌,練習設界線遠離該情境。
葉雅馨提醒,一定要教孩子勇於開口求助,面對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家長可作為子女的橋樑,連結更多資源像學校輔導老師、專業醫療單位等,示範適時求助才是重要的自我照顧。
這樣覺察孩子是否遭受網路霸凌,傾聽勿指責
新北市金陵女中高亞謙校長與台北市中正國中許嘉祐輔導主任也出席記者會分享,他們表示,這兩年下來觀察到發生在學生身上最常見到的網路霸凌情況是假冒身分、排擠等。
金陵女中高亞謙校長說,網路霸凌防治在金陵女中是持續不斷且日益更新的教育課題。不論是在「真善美聖」課程或是相關輔導活動課中,都會培養孩子人際關係的正向經營,以及網路通訊運用的正確方式與態度;同時藉由班會、朝會及週會演講時間,不斷向同學們宣導、建立同學們對「預防網路霸凌」的知能。
林口長庚精神科系兒童心智科兼任主治醫師吳佑佑醫師說明,青少年遇到網路霸凌時,可能有以下徵兆:
1.生氣、憤怒,甚至出現否定自己或傷害自己的行為,也可能產生拒學情況。
2.父母可從旁觀察孩子行為是否改變,例如作息突然改變、突然不願意上學或參與其他社交活動、課業成績下滑、睡眠習慣改變等,就可能是遭受了重大的壓力事件。
她建議,家長平常應多與青少年溝通,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成為孩子最好的傾聽者,以青少年喜愛的溝通模式來溝通,如青少年遭受到網路霸凌事件,先不要指責,而是主動傾聽,帶領青少年求助正確的資源。
圖說/金陵女中同學們發揮創意,以自製看板、雨傘、布偶等各種展現停止網路霸凌日代表顏色──黃色的物件,支持「停止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沒人能置身事外
發文前多想一想
除了全台12所合作推廣學校師生本周於校內透過貼文、分享停止網路霸凌圖文,表示支持停止網路霸凌行動外,今年的停止網路霸凌日,也有多位名人特別拍影音及貼文響應,例如影劇界葉天倫、張鈞甯、簡嫚書、坤達、蔡頤榛、歐陽靖、邱勝翊、楊奇煜、又仁,歌手林凡、陳零九、Sam Lin、蔡恩雨、王艷薇,主播石怡潔,體育選手彭政閔、吳佳穎、黃義婷、連珍羚、網紅眼肉芽、Sophia老師響應。
幾位拍攝影音的來賓也特別出席線上記者會,蔡頤榛分享目前網路上還是有人批評自己,過往會在意,但她告訴自己,不要在意這些惡意批評讓自己不開心,這些網路霸凌就漸漸遠離跟消失!
彭政閔則分享賽季當中,都有網友關注並留言,鼓勵或批評都有,他提醒青少年看這些網路留言時,要學會判斷文字是正向的或是惡意攻擊,有些網友只是單純發洩情緒,如是惡意的留言就不要太在意。
歌手Sam Lin分享自己剛來臺灣時,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音樂,因不熟悉中文,被許多網友批評,感覺不受支持,但隨著時間拉長,他將這些批評化為前進的動力,讓自己更好。他鼓勵青少年學會轉換想法,不要讓惡意的網路霸凌影響自己,別人會批評,代表你不是Nobody,表示你是受到矚目的。
楊奇煜也分享自己預防網路霸凌的方式,提醒青少年要建立自信心,讓自信心成為一道保護牆,防堵不適當的評語,就可減少網路霸凌的傷害。
歌手蔡恩雨提到自身曾無意間發言傷害到他人,她建議發言前先停下來想一想,若檢視內容不恰當,就不要發出。
新聞主播石怡潔表示,漫不經心的一句話,本意不是如此卻可能造成他人傷害,要阻止網路霸凌的漫延,需從源頭做起,提醒在傷害發生之前,每個人都有機會阻止網路霸凌的發生。
即日起「2022停止網路霸凌日」系列短片-精華版、10位名人響應完整版影片,可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YouTube觀看。
「2022停止網路霸凌日」系列短片-名人響應精華版
另外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FB、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IG (亦可搜尋【dailymental.tw】) 及 TikTok 都有多位名人同時響應停止網路霸凌活動,最新的網路霸凌防治資訊亦可參考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2022停止網路霸凌日」感謝以下合作學校響應:台北市大直高中、台北市金甌女中、台北市中正國中、台北市螢橋國中、台北市興雅國小、新北市林口高中、新北市金陵女中、新北市淡水國中、台東縣關山國中、台東縣新生國中、屏東縣潮州國中、屏東縣佳冬國小。
❤️好書推薦
孩子遭到網路霸凌有哪些信號?如何步驟性協助孩子們處理負面情緒?
強制控管孩子使用社群媒體,能保護好孩子嗎?
《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是本給父母、教師與青少年應對、自保的指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