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解除隔離後3周內,一般能恢復至正常功能,若新冠肺炎康復後,還是常感到疲累、胸悶、無力,建議自填5個量表,評估是否至復健科進行心肺、認知、吞嚥等復健,減少「長新冠後遺症」及未來長期醫療與照顧的需求。
74歲田先生今(111)年6月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因情況嚴重,住院期間插管轉至加護病房治療。在加護病房期間,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即介入,針對胸腔復健、關節活動度、肌力維持加強訓練。待生命徵象穩定且拔除氣管內管後轉入普通病房,仍持續心肺功能、關節活動度、肌力及日常生活訓練。
住院期間施行吞嚥評估發現田先生出現進食困難,且有嗆咳風險,因此進行吞嚥治療。出院前,他的動作與吞嚥功能已慢慢恢復。然而,出院後田先生還是經常感到疲累、胸悶、無力,因此到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持續進行心肺功能復健。
一開始田先生幾乎只能在輪椅上活動,經過訓練後已經能踩腳踏車,甚至是站立走幾步路,因而信心大增,更願意復健,在完整生命徵象監控的訓練環境下,他持續訓練,期望自己早日能重返日常生活。(延伸閱讀:Omicron新變種侵台 確診者仍可能染疫!營養師推3食譜提升免疫力)
惱人的「長新冠後遺症」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臺灣本土疫情也從去(110)年五月開始爆發,確診人數持續增加。(延伸閱讀:確診了「怎麼吃」提升免疫力?營養師推薦3道食譜補營養)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董宥汝指出:不論是何種形態的病毒株,都有相當比例的病人在確診新冠肺炎後留下後遺症,其中包含:肌肉骨骼、心肺功能、認知功能(腦霧)、神經、精神症狀等,一般來說超過3個月以上即可認定為「長新冠」後遺症,症狀平均持續4至5個月之久。長新冠後遺症不僅造成病人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影響工作產能導致收入減少。(延伸閱讀:新冠後遺症不處理會降抵抗力!中醫食療.防疫茶.穴道按摩全解析)
自填量表評估是否需進行心肺、認知、吞嚥復健
董宥汝醫師說明,依照國內長新冠後遺症的復健經驗,大部分病人在解除隔離後3周內能回復至接近正常功能,早期復健可避免存留運動、心肺、心理、認知、吞嚥等功能障礙。他建議新冠肺炎康復後的病人可利用以下5個簡易量表,評估自己是否需要復健:
1.心理:簡氏心理量表(6分以下為正常)
2.心肺功能:一分鐘登階測試(>80階為正常)
檢測方式:請您在有人陪伴或確認安全,以自己能力可以的原則下,測試自己一分鐘登階數(如果呼吸急促或有任何不適,可以中途休息,但時間繼續計算)。
1、一分鐘登階少於30階,表示心肺功能嚴重障礙
2、一分鐘登階30-50階,表示心肺功能中度障礙
3一分鐘登階50-80階,表示心肺功能輕度障礙
4、一分鐘登階大於80階,表示心肺功能正常(延伸閱讀:Omicron輕症不代表身體強健 四體質調養防長新冠或再感染BA5)
3.吞嚥功能:30秒自我檢測吞嚥功能(吞嚥6次以上為正常)
檢測方式:反覆吞嚥唾液,測試30秒內能完成幾次(缺乏口水時可喝少量茶或水)。
1、若能吞嚥達6次以上,表示吞嚥功能良好
2、若吞嚥3-5次,表示吞嚥功能稍差
3、僅能吞嚥2次,表示吞嚥功能有障礙
4.肺功能:憋氣測試(>30秒為正常)
5.認知功能:失智症篩檢量表(錯誤2題以下為正常)
長新冠症狀的復健治療: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上述量表自我檢測如有異常,或病人自覺生活功能嚴重受影響,可至復健科門診接受評估,並進一步接受復健治療與復健運動。(延伸閱讀:中醫看MIS、長新冠有何不同?吃滋陰中藥食療調體質 讓後遺症不再來)
董宥汝醫師表示,目前文獻顯示復健治療於輕重症病人治療之安全性相當高,長新冠後遺症病人如果能及早接受復健治療,可提升生活功能與品質,減少未來長期醫療依賴的需求,甚至能促進整體生存率與身心健康。建議有需求的民眾及早接受復健評估,並安排後續的療程計畫。(延伸閱讀:BA.5疫情升溫 兒童確診後仍要打疫苗防治MIS-C、腦炎、新冠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