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惱人,怎麼做能減少發作?除了求助神經內科,接受完整治療。精神科醫師說明,持續壓力大,頭痛可能惡化;其中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可透過覺察壓力,放鬆肌肉、正念減壓等輔助方法改善!至於抗憂鬱劑為何是偏頭痛的預防性藥物,請看醫師解析!
「偏頭痛是種心身症,有偏頭痛體質的人,當身心狀況達到一臨界點,就有機會發作。」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鳳麟表示,每個人都有生理上的弱點和破口,面對壓力產生的身體不適症狀各異,胃潰瘍、氣喘、皮膚過敏都屬之,出現偏頭痛的案例也不少。
壓力爆表頭就痛
你有易頭痛體質嗎?
為什麼心理狀態會影響生理表現呢?人體的神經系統中,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的「自律神經」支配著體內的五臟六腑,包括心跳、體溫調節、呼吸、消化、流汗等。
自律神經不會受大腦意志控制,但很容易受到情緒、外部刺激等影響,當情緒壓力過大,如工作緊急繁重、人際關係緊張、焦慮、憂鬱、恐慌等,都可能觸發自律神經失調,而交感神經過於亢奮會使血管收縮,一旦超過臨界點,偏頭痛就易發作。(延伸閱讀:經期前後偏頭痛 中醫推緩解茶飲 教你吃對食物、按對穴位改善)
個性急、求好心切的A型人
常神經緊繃易身心失調
今年5至6月份國內新冠疫情大爆發,確診人數攀升,不少人擔心染疫影響家人或工作,居家隔離造成社交封閉,連帶也增加偏頭痛的發作。
此時,個性比較競爭、求好心切、沒有安全感、有強迫性格的人就更加辛苦,神經常處於緊繃狀態,性格行為學理論中的A型性格(Type A Behavior Pattern)即是如此,這使他們比一般人有更高機會觸發上述一連串症狀。當知道自己焦慮會引發頭痛,可能又更加擔心頭痛影響生活及工作表現,產生焦慮或緊張的心理,成為惡性循環。
不少頭痛患者想減少吃止痛藥的劑量,建議可嘗試「1.生理回饋治療」及「2.正念減壓」等紓解壓力的輔助療法,但要提醒的是「偏頭痛」是「疾病」而非症狀,若使用本文介紹的減壓方法,偏頭痛仍反覆報到,建議及早至「神經內科就醫,接受完整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顧問醫師暨台灣頭痛學會監事林高章醫師說明,就體質而言,醫界發現偏頭痛涉及「CGRP」這種抑鈣素基因相關肽,約70%的病人體內可發現這種胜肽蛋白,其會產生發炎物質造成血管擴張,活化三叉神經核,引發一連串神經反應讓病人感覺劇烈頭痛。
衛福部基隆醫院副院長暨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醫師呼籲,「與其亂吃成藥,或一味採用替代療法、補充特定營養素,不如在醫師指示下穩定使用預防性治療藥物,發作時及時使用止痛藥,才能確保最好且安全的治療成果。」(延伸閱讀:200萬人受偏頭痛苦!5方向診斷偏頭痛、3招避免發作)
1生理回饋治療》學習覺察與控制壓力
是認知行為治療的一種,透過生理回饋儀的即時回饋,看到自己的心率、呼吸頻率、肌肉緊繃度、汗腺分泌、指溫等生理狀態。臨床心理師在進行生理回饋治療時,會協助病人體會細微的壓力反應,幫助提升覺察力,在治療過程中,病人會透過儀器看見自己生理狀態變化的客觀數據,心理狀態因此變得具體,不再難以捉摸。肌肉放鬆併生理迴饋可以幫助全身放鬆、血管擴張,減少偏頭痛發作。
專業團隊會依每個人症狀的不同,協助建立肌肉放鬆、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放鬆策略,過程中會慢慢修正病人的生理狀態,個案回家後持續不間斷的練習,有助於回到身心平衡的狀態。(延伸閱讀:破解5大飲食迷思,遠離偏頭痛!)
2正念減壓》恢復交感神經平穩
1979年由美國分子生物學喬‧卡巴金博士參酌東方禪學後,以科學方法驗證其療效後開創了「正念減壓療法」,經研究顯示可增加交感神經的平穩、增加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不只讓受測者情緒穩定,也有助降低自律神經失調、失眠、頭痛與焦慮感,有益於身體健康、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
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陳彥蓉醫師解釋,正念可以解讀為「正視現在的念頭」,包含專注當下的身體活動,可以是飲食、走路或呼吸等活動。以呼吸來說,就是保持自然呼吸,把念頭專注於一吸一吐之上;並且「關注身體意識」。
例如正在對話時,一般人只關注對話內容,此時可把念頭放回身體,關注身體對於這個對話的感覺;接著進行「覺察的探索」,當注意力停留在身體的感覺後,同時去探索這個感覺,試著了解這個感覺所帶來的情緒與思緒等。(延伸閱讀:4大偏頭痛地雷,怕痛就別碰!)
她也強調,正念減壓並非抑制負面念頭,而是去覺察並且接受、認識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她形容就像進入一座森林,裡面有許多熟悉或陌生的動植物,此時可把負面情緒想成是這些花草動物,先是探索,進而接納包容。
羅東博愛醫院目前將正念減壓推廣至脊椎傷害、中風後復健、癌症病人的疼痛控制上,不少病友在接受正念減壓訓練後,表示疼痛指數下降。陳彥蓉醫師表示,偏頭痛與情緒、壓力有關,藉由正念調節、安定情緒,也有助於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與疼痛程度。(延伸閱讀:跟著中醫師按壓2穴位,舒緩偏頭痛有解)
正念減壓會因疼痛程度、性格、年齡等因素,每個人的改善程度各異,陳彥蓉醫師鼓勵可嘗試一周3次正念減壓練習。目前接收到病友回饋,持續練習3個月到半年,疼痛獲得改善。
這3年防範新冠疫情讓醫護人員壓力爆表,高壓工作使得醫護人員求診身心科的比例增加,羅東博愛醫院自2020年起也將「正念」推廣到醫療場域,在院內推行「正念讀書會」、「正念講座」與「正念拼布」等活動,由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帶領、指導正念減壓步驟,初階課程為期八周。
今年起,院方也將正念的體驗推廣給民眾,晚間在住院大樓廣播正念舒眠引導、候診間不定期舉辦正念呼吸講座之外,院內也隨處可見播放正念宣導影片,以及在各病友會中分享正念練習,期望幫助更多民眾紓解壓力。(延伸閱讀:普拿疼等止痛藥、偏頭痛處方藥有何不同?懷孕 有氣喘 心臟病 服藥禁忌為何?)
Q吃抗憂鬱劑為何能改善偏頭痛?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張鳳麟醫師表示,精神醫學領域將偏頭痛視為心身症的一種,也就是情緒會加重身體的不適症狀,因此臨床上會使用抗憂鬱劑作為預防性藥物,避免偏頭痛發生。
血清素(serotonin)是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調控情緒、社交行為、食欲、睡眠、記憶等功能,分泌量不夠的人會易怒、焦慮、疲勞、憂鬱。張鳳麟醫師解釋,服用抗鬱劑如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s)能增加腦中「血漿胺」(Serotonin)的濃度,使人心情淡定,減少病患偏頭痛的發作次數,其他預防性藥物治療包含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抗癲癇藥物等。
使用預防性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可減少偏頭痛發作次數與嚴重度,亦可避免止痛藥濫用引發偏頭痛,或避免由陣發性頭痛轉變為慢性偏頭痛,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了解更多【止偏頭痛對策】資訊,請看【2022年9-10月大家健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