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銀髮族控制血糖 有助降低憂鬱症風險

銀髮族控制血糖 有助降低憂鬱症風險

出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015
收藏 瀏覽數 : 5015
銀髮族控制血糖 有助降低憂鬱症風險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在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也是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六位。最新研究發現,有效地控制血糖,尤其針對60歲以上長者,可對大腦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

2023年6月發布於《全球轉型(Global Transitions)》期刊的研究指出,大腦灰質體積的減少,可能在血糖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起了中介作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針對年長者,可對大腦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

該研究者以英國生物銀行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此數據為2006至2010年間從英國22個評估中心所招募、超過50萬名年齡介於40~69歲間參與者的前瞻性世代資料,經歷兩階段刪減後剩餘33,151名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並以60歲為基準分成兩組。

糖化血色素較高 與憂鬱症有關

研究團隊檢驗受訪者中大腦內的灰質體質(GMV)在糖化血色素(HbA1c)與憂鬱症間相關性的中介作用。結果發現,升高的糖化血色素水平,與減少的灰質體積和憂鬱症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較低的灰質體積與憂鬱症有關,在糖尿病前期的受訪者,比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患者更加顯著;同時,60歲以上也比60歲以下的參與者更為顯著。

此外,糖化血色素和憂鬱症間的關聯有部分透過減少的灰質體積來中介,比例為6.82%。(延伸閱讀:口乾舌燥是自律神經失調 糖尿病 甲狀腺亢進?去哪一科檢查?如何治療與改善?)

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暨台灣家庭醫學會副理事長李龍騰說明,一直都有學者探討「糖尿病」與「憂鬱」間的關聯性。以憂鬱症來說,導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遺傳、生活壓力或內在因素等,血糖高或低也會增加罹患的風險;而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得憂鬱症的機率較高,兩種疾病間的因果仍需更多的探討。

糖尿病友宜少吃麵包、白粥等碳水化合物

李龍騰提醒糖友,在控制糖尿病上,除了按時服藥外,飲食也需調整,可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像少吃碳水化合物,多攝取蛋白質或富含纖維的蔬果等食物,同時盡量維持規律生活,固定時間就寢、起床,和親朋好友保持互動,更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降低血糖,也能紓壓帶來好心情,同時培養一、兩個感興趣的嗜好,為自己找些娛樂。(延伸閱讀:糖尿病友早餐斷食控血糖?NO!服藥糖友懂替換地雷早餐更重要)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人在血糖不足時,情緒控制變弱,會易怒或焦躁,所以餓肚子時避免商談重大事情。這份研究結果更是提醒血糖控制的重要,特別是對大腦灰質體積的影響。當糖尿病前期病變患者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影響更顯著,所以積極的處遇就是要能有自覺,從「控制碳水化合物」(麵包、米飯類…)的攝取著手。當控制得宜,可降低因血糖過高引起的相關病變及憂鬱症的發生率,從被血糖控制者轉為主導者,享受美好人生。

提早入睡能避免餓而進食,影響控糖成效

葉雅馨說,雖然無法確知兩者的因果關係,但必須承認偶爾放縱,吃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因攝取醣類會感到愉快,卻是短多長空的做法。她建議糖尿病友應盡量規律作息,若經常晚睡或睡不好而失眠,容易半夜肚子餓想進食,影響控糖成效。

家人給予糖尿病友的陪伴很重要,除了預防性的養成規律作息及健康飲食習慣,對疾病相關知識要更加了解。葉雅馨建議,協助糖尿病友飲食控制時,避免含糖量太高的食物,尤其不要以粥為主食,因為身體會迅速的吸收糊化的食物,血糖易快速上升。此外,別在患者面前大啖甜品或高糖份的水果,刺激對方味蕾及挑戰自制力。她呼籲,以預防角度,均應避免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血糖偏高時,大腦會受影響,不只情緒、認知能力、記憶力…等,罹患憂鬱症、失智症的風險也增高。(延伸閱讀:糖尿病怎麼防心肌梗塞、中風等併發症?ABC指標是關鍵)

圖片來源/富爾特數位影像

❤️更多【糖尿病警訊、治療方法及飲食建議】,請看408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