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退休準備 當父母退休,親子如何溝通經濟與照護上的衝擊

當父母退休,親子如何溝通經濟與照護上的衝擊

出處/ 書籍《退休後,我會去找你》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17
收藏 瀏覽數 : 217
當父母退休,親子如何溝通經濟與照護上的衝擊
父母退休後,在家中的角色可能從「照顧者」轉為「依賴者」,可能給子女帶來三大衝擊。建議與子女開啟「共享決策」模式,父母描述期待的退休生活樣態,子女說出可以提供協助的範圍,盡量縮小雙方對於期待的差異,尊重彼此的生活界線,才能走過人生轉折點,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
 
在中學任教的婉菁,父母早已離異,大學一畢業,就幫媽媽負擔弟弟的教育費用。原本婉菁期待弟弟高中畢業後能半工半讀念大學,減輕她的經濟壓力,誰知道重男輕女的媽媽堅持弟弟要專心念書,以後才能繼續念碩、博士,為她爭一口氣。半年前,原本在百貨公司擔任櫃姐的媽媽生病退休了,微薄的退休金支付醫藥費後,所剩無幾。婉菁一頭忙著教書的工作,另一頭得照顧生病的媽媽,家裡的經濟問題也讓她煩惱。眼看著同齡的朋友、同學,在網路上曬著多采多姿的生活照片,她忍不住心想,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根據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八階段」理論,擔任家庭照顧者角色的父母,退休時是從「成人中期」進入「成人晚期」;而被照顧者,也就是子女,通常處於正要開展自己家庭及拚搏事業的「成人早期」(參照1)。面對截然不同的人生發展任務,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會出現哪些衝擊?子女要如何適應角色的互換,重新定義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呢?

父母退休帶給子女的三大衝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賴德仁,以及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杜家興,依據臨床的經驗指出,父母退休帶給子女的影響,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1.財務規劃

作為家庭經濟來源的父母,一旦退休,家庭收入勢必減少,經濟上是否會產生問題,是否需要子女的支援,通常會直接衝擊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給子女帶來一定的壓力。
 
杜家興臨床心理師觀察到,父母財務問題對工作機會較少的地區影響尤其明顯,孝親費或是父母安養費常讓謀生不易的子女感到困擾。他提到臨床上的案例,一生務農的父母,退休後手上積蓄不多。在工廠上班的子女,每月收入3~4萬元,負擔自己的家庭和小孩已捉襟見肘。當該個案生病住院時,子女間為了醫療看護費用產生摩擦時有所聞。
 
賴德仁醫師亦發現,財產繼承的規劃也是常見的家庭衝突來源。他分享說,有個個案在退休後沒多久就出現失智問題。因他未對財產分配做任何規劃,之後子女爭產成為家庭不和的導火線,引發子女心中的怨恨和不滿。

2.溝通問題

父母退休後,可能因時間多了、感覺孤獨、身體需要人照顧等原因,希望和子女有更多的互動;只是二、三十歲的子女,此時多半正忙於自己的事業與家庭,難免達不到退休父母的期待。
 
杜家興臨床心理師說明,有些年長的父母,長期以來,習慣以命令或指導的語氣與子女對話,退休後與他們相處,容易造成成年子女的不耐與厭煩。長久下來,父母覺得被漠視,甚至羞辱,講話的口氣變成責備,內容帶著情緒勒索,反而造成雙方關係更加疏離。

3.角色轉換

父母退休之後、加上年紀漸增長,在家庭中的角色,從「照顧者」轉為「依賴者」;子女需學著接受父母漸漸衰老,自己終會成為父母的照顧者。不過,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中有句台詞:「愛,都是向下的,很難向上。」寫實地描述出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賴德仁醫師說:「有些父母不敢勞累子女,報喜不報憂,直到精神問題很嚴重,子女才發現有問題。」而子女雖知道自己有責任照顧父母,但基於種種原因,卻無法滿足父母的需求,心中也會產生歉疚感。像是有些子女須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無法經常陪伴照顧,只能靠電話連繫,若電話中又常吵架,子女也會因此出現焦慮及對父母內疚的情緒。

「退休」不只是個人的事,開啟家庭「共享決策」模式

大部分退休者認為「退休」是個人的事,事實上,「退休」對家庭的影響甚大,特別是退休者的配偶與子女。
 
賴德仁建議在父母計畫退休時,家庭成員可開啟「共享決策」模式;也就是成年子女在父母退休前,嘗試與父母對話,就家庭經濟、家庭工作分配,以及健康醫療照護等,做深入的討論;也可請問父母期待的退休生活樣態。在討論之中,子女可以說出自己可以提供協助的範圍,盡量縮小雙方對彼此期待的差異。

尊重彼此的生活界線

美國心理治療師費莉席諾(Niro‧Feliciano)認為,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劃立生活界限是絕對必要的(non-negotiable)。她認為,「劃定界線,可以輕輕地推動父母去建立自我健康照護機制」(參照2)。
 
賴德仁醫師也提醒,成年子女勿因為「過度孝順」,剝奪父母自己動手做的機會,也不要因為擔心父母年老,大幅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型態來照顧父母。

協助父母找尋生活樂趣

父母長年專注於家庭與工作,可能早已忽略自己本身的興趣,子女可在父母有退休計畫時,和父母討論年輕時的興趣,鼓勵父母重拾夢想。
 
賴德仁醫師建議子女,可由陪伴父母參加活動來跨出第一步,也可協助父母學習新科技工具,以建立屬於父母的社交網路。

陪伴父母走過人生轉折點

面對踏上人生最後轉折點的退休父母,子女如何在能力所及內,陪伴父母度過人生最後的發展危機呢?
 
「傾聽」與「陪伴」是不二良方。無論過往的故事是「榮耀」或「失敗」、「歡笑」或「淚水」,只要最親愛的子女能傾聽並接納,一切的遺憾或悔恨,或許都可以釋懷。就如同子女幼小時,無論是撿到一隻毛毛蟲的快樂,或是不小心跌倒擦破皮的痛苦,父母的讚許與撫慰,總能成就心中的圓滿。
 
「面對現實,理性分析;接招情緒,感性陪伴。」成年子女就能安穩陪伴父母共賞人生夕陽美景。
 
參考資料:
1. Erikson's Stages of Development : A Closer Look at the Eight Psychosocial Stages. Kendra Cherry. VeryWellmind.com, 2022. 
2. When aging parents get needy: How to set boundaries and help them find their bliss. Tonya Russel. Care.com, 2022.
圖片來源/富爾特數位影像
 
❤️本文摘錄自新書退休後,我會去找你更多【退休規劃、生活調適、家人相處】等資訊,請看新書退休後,我會去找你

關鍵字: 退休父母退休親子溝通經濟財務照顧照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