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中風者從住院到返家,如何掌握復健契機?

中風者從住院到返家,如何掌握復健契機?

出處/ 2015年12月號/第34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0219
收藏 瀏覽數 : 10219
中風者從住院到返家,如何掌握復健契機?

中風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這段期間家屬應如何協助?專家告訴你,中風後越早開始復健,越有助於身體功能恢復,而且最好在出院前,就開始尋求社會資源,為出院後的生活做準備!


王奶奶中風後右半身嚴重偏癱,右手完全無力,右腳稍微能動,但每次監護工扶著她下床上廁所時,總是痛得她一步都不想多走。看著養了好多年的玄鳳鸚鵡,在籠子裡期盼王奶奶帶牠出去玩的眼神,王奶奶好傷心難過,氣自己手腳無力、行動不便。偶爾想去餵鳥,全家人不但齊聲制止,女兒還罵她「生病了還不安分」,令王奶奶氣憤又無奈。

治療師居家訪視,閒聊時聽到奶奶抱怨的心情,不但不禁止,反而鼓勵她要自己起床去餵鳥,告訴她這也是一種復健運動!王奶奶好高興,在監護工協助下起身下床,一步步走向鳥籠,用微顫無力的手勉強舀起半匙穀物餵給鸚鵡,王奶奶邊餵鸚鵡,邊用含混不清的聲音對鳥兒說話,露出久違的笑容……

越早復健越好
應大量練習使用患部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柯宏勳說,不管是血管破裂或腦栓塞,甚至是車禍腦傷或手術腦傷,都會造成大腦功能損傷,而中風後最常造成的狀況是肢體障礙,如左半邊或右半邊偏癱,更嚴重者,可能四肢癱瘓。

不論是阻塞性或是出血性中風,只要生命跡象趨於穩定,都可著手復健。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教授表示,在醫院醫事人員會運用「布朗斯壯動作分期」來判定中風病人肢體肌肉張力、控制力及反射模式之用,不論處於哪個階段,只要醫師診斷認定病情穩定,從住院開始就該做生活訓練,而不只是做肢體的訓練,同時應大量練習,強迫使用患部,越早做越好。

即使完全無力、不能動彈
也一樣需要「復健」

在醫院,治療師會先做一些評估,看病患中風後的動作可達到哪一個等級。通常以「布朗斯壯動作分期」評估肢體反應,共分成以下6等級:

第1期:完全無力、無法動彈。
第2期:稍微可以動一點,或是出現非主動性的反射動作。
第3期:需要施很多力才能活動。
第4期:稍微可以自主活動,但還不是非常靈活。
第5期:比第4期控制得更好,更靈活的做出動作。
第6期:幾乎接近正常。

柯宏勳職能治療師表示,不論患者的嚴重程度屬於哪一期,即使完全無力、不能動彈,也需要做「復健」。因為復健是為了活化大腦,不能斷定「受傷程度嚴重,回復程度就一定不好」。臨床上,還是有很多原本完全癱瘓的患者,最後復原到接近正常肢體功能的案例,所以還是要視復健活化大腦跟恢復的情況而定,並非第4期的復原結果就一定比第2期來得快又好。

患者處於昏迷狀態
家屬也要被動維持關節肌力

中風後有人手腳還能動,有人卻是全身性癱瘓,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是源於大腦損傷的區域及嚴重程度不同所致。一旦患者的大腦已損傷,當生命跡象穩定後,就要開始進入復健期。

柯宏勳職能治療師表示,中風後的照護一般區分為在醫院的「急性期照護」,出院後便進入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的PAC(稱為「急性後期照護」,以教學醫院或區域醫院,結合地區醫院、專業團隊進行到院或居家復健訓練或職能治療),再來就是亞急性照護,約2年後進入「慢性期照護」,不同階段所需要的復健方式及重點各不相同。

在急性期復健時,一定要維持患者肢體每個關節能夠運作,維持關節的靈活度,就算患者昏迷完全無意識,也要透過被動性的運動,維持關節柔軟度及肌力耐力,才不至於有一天患者突然恢復意識,卻發現肢體已僵硬攣縮回不去了。

柯宏勳職能治療師解釋,被動的關節運動主要是維持身體「零件」功能,中風的身體就像暫時沒電的機器,仍要保持零件不生鏽。病患若無法自己活動,治療師及其陪伴者要幫助病患維持關節正常的活動度,不要攣縮變形,等到大腦活化回復,肢體就能順利活動。

也就是說,被動的關節運動,目的不在於做完後患者能自己動起來,更重要的是保持肢體的完整。指揮身體活動的源頭是大腦,當進行被動的關節運動時,這些刺激也會送回大腦,給大腦不同的活化,說不定有一天電路突然就通了 。

兩位專家都認為,雖然中風後的前半年是「復健黃金期」,但不表示之後的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就沒效。事實上,人體功能是「用進廢退」,只要中風後保持足夠的復健、運動和治療,1年內大都可恢復到原本的八成功能,就算持續努力2年進入慢性期,恢復速度變慢,但只要肯持續復健和治療,情況都會比不動來得好。國外臨床上曾有患者中風後7年,持之以恆進行生活訓練,即使不是中風後半年的黃金時期內,仍有相當的進步。

李淑貞教授留學美國時,曾在紐約大學附設醫學中心工作和復健治療中風病人,那裡積極的讓中風患者進行生活訓練,包含患者起床後要穿衣、盥洗、如廁、進食,都是復健訓練,結果高達九成的中風病患,在住院1個月後都能「走」著出院,且有生活自理能力。

尋求資源協助
住院時及早電話諮詢輔具中心

李淑貞教授也建議,患者住院期間,家屬除了陪伴外,不妨儘快打電話給各縣市的輔具中心,向輔具中心專業人員諮詢,了解有哪些方便好用的輔具,可協助日後居家照護,同時學習如何善用輔具,甚至也可向輔具中心提出租借呼吸器等輔具的申請。患者若經由專業診斷,確定具備身心障礙者的資格,或是65歲以上失能老人的資格(採用巴氏量表評估),還可向政府申請補助購置輔具。

李淑貞教授強調,家屬千萬不要因為心急,隨意聽信醫療器材行的業務員推銷,隨意購買不合適、不安全的輔具,應該經過專業醫療從業人員如:醫院醫師、治療師或輔具評估人員等協助推薦才安全,出院後也可打電話到內政部在各縣市設立的輔具中心(repat.sfaa.gov.tw/06service/ser_a_list.asp)詢問。此外,縣市政府也有相關的資詢專線等,方便民眾解決疑惑。

▲ 長壽健康5原則

1.    每餐必須八分飽。
2.    以蔬菜纖維來清掃肚子。
3.    努力使身體時常活動。
4.    腦細胞要時常活用以防老。
5.    要有目標以快樂過活。

▲ 高齡者12條健康守則

1.    要一日三餐按時享用。
2.    要細嚼食物。
3.    要常食用植物纖維。
4.    要常喝茶。
5.    要不抽菸。
6.    要有家庭醫師。
7.    要有堅強自立心。
8.    要有紓壓的活動。
9.    要多閱讀報紙。
10.    要多視聽電視。
11.    要多外出。
12.    要按時就寢、起床。

關鍵字: 中風復健照護癱瘓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