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心臟血管 健康A+?先量血壓再說

健康A+?先量血壓再說

出處/ 2012年9月號/第30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482
收藏 瀏覽數 : 2482
健康A+?先量血壓再說

35歲成人中,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你還自認健康狀況是A+嗎?高血壓會增加腦中風及心臟衰竭、腎功能變差的風險, 前期症狀不明顯易讓人忽略。今天起,養成每天量血壓的好習慣,別再忽視你的血壓數值!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資料顯示,從2010年開始,高血壓性疾病已經連續2年名列10大死因排行榜,每年因高血壓死亡的人數正逐漸增加。為什麼看似「不痛不癢」的高血壓會在10大死因裡榜上有名?現代人又為何難逃高血壓魔咒?

初期症狀不明顯易忽略
血壓數值是唯一線索

高血壓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或「隱形的殺手」,可見它對健康的危害非同小可。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猷表示,高血壓初期徵兆不明顯,一般常見的包括:頭痛、倦怠或肩頸痠痛等,並非特殊症狀,很容易讓人忽略,若不量血壓,不會發現自己健康出了狀況。

此外,國人普遍存有高血壓不會致死的觀念,因此治療態度不夠積極,即使得知自己有高血壓,有些人還會先去購買不明偏方或藥物,許多患者到醫院求診時,已經併發其它慢性病,如心肌梗塞、心衰竭或腎衰竭,此時生命已受嚴重威脅。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認為,現代人飲食西化、缺乏運動,也是造成高血壓罹患率攀升的原因。吃得太油膩、熱量攝取過多易導致肥胖,而外食的口味太重、鈉含量過多,都會讓血壓升高。雖然已經有很多研究報告顯示,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但臺灣除臺北市外,多數城市運動空間明顯不足,加上國人運動的習慣及意願不高,讓高血壓的罹患率居高不下。

35歲以上成人
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

因為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很多人罹患高血壓卻不自知。張鴻猷醫師指出:臺灣地區年齡大於35歲的成人中,約25%有高血壓,其中有接受治療且獲得理想控制者僅有20%,有接受治療但控制不理想占20%,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卻未接受治療約20%,有高血壓卻渾然不知者占40%。

陳柏臣醫師補充,很多男生在當兵體檢時,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有些甚至不滿20歲,可見高血壓並非中老年人的專利,而且發生年齡也遠比大家所想的早。

正常的血壓能維持穩定的血液循環,血壓過低時循環會變差,但血壓過高,則可能造成血管及器官損傷。當血管阻力增加、血管直徑變小、彈性變差時,皆可能導致血壓上升,而基因、荷爾蒙、年齡、飲食、抽菸、喝酒、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是讓血壓上升的危險因子。

雖然高血壓幾乎沒有不適症狀,但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控制,則可能造成併發症,嚴重的話可能會致命。張鴻猷醫師提醒,在國人10大死因裡有4大死因,包括第2大死因心臟疾病、第3大死因腦血管疾病、第4大死因糖尿病、第9大死因高血壓性疾病等,都跟高血壓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如果能把血壓控制好,這些疾病也能獲得改善。

35歲成人患高血壓治療情形
有接受治療並且獲得理想控制:20%
有接受治療但控制不理想:20%
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但卻未接受治療:20%
有高血壓卻渾然不知者:40%

忽視高血壓不管 
增加死亡風險

一般而言,高血壓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一旦罹患了很有可能得一輩子吃藥,因此有些人可能會故意忽視自己有高血壓的事實。張鴻猷醫師提到90%的高血壓都是屬於原發性的,也就是受基因、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而發病,而約10%的病患是屬於續發性高血壓,是因為某種特殊病因導致血壓升高,如腎動脈血管狹窄、內分泌失調、腎上腺腫瘤等,只要病因治癒後血壓就會恢復正常。但不管是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血壓,如果放任血壓升高而不去處理,都有致命的可能。

據統計,收縮壓每增加20毫米汞柱,舒張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死亡率就增加一倍,相反來說,收縮壓每降2毫米汞柱,就可降低約1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此外,高血壓病患比一般人增加4倍腦中風及6倍心臟衰竭的風險,而經常血壓過高會導致血管收縮,影響腎臟血流供應,腎功能也會跟著變差。

陳柏臣醫師提醒,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是高血壓導致身體不適,還是疾病讓血壓升高。例如睡不好、頭痛會導致血壓升高,但本身有高血壓的人也可能出現頭痛的症狀,如果是前者,只要治療頭痛,血壓就會恢復正常。因此當發現自己血壓上升時,必須先把因果搞清楚,才能有效對症下藥,否則不管高血壓是致病的原因還是結果,都有可能引起併發症。

良好的生活習慣
才能杜絕高血壓

由於90%的高血壓患者皆屬於原發性,也就是受遺傳、基因、年齡、飲食和環境等因素影響而誘發高血壓,而每個病患引起高血壓的原因都不盡相同,因此唯有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例如少熬夜、不抽菸、不喝酒、飲食清淡等,才能有效預防高血壓上身。

血壓怎麼量才正確? 

心臟像人體的馬達,而血管如同分布全身的管線一般,只有維持正常的心跳及血壓,身體各部位的功能才能正常運作。

由於高血壓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一定要用血壓計測量才能得知,因此定期量血壓有其必要性。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猷表示,高血壓患者應該建立天天量血壓的習慣;而高危險族群,如:年齡65歲以上、有家族病史、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成年男性與停經婦女、飲酒過量及習慣熬夜者,最好至少每3個月量一次血壓;一般正常、健康的人,也要半年至一年量一次血壓。

血壓計雖然不算高單價的用品,但目前臺灣血壓計普及率不像耳溫槍那麼高,想要長期、固定追蹤自己血壓的狀況,除了可跟家人一起分擔購買費用,也可定期至診所、衛生所測量。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認為,水銀柱式血壓計較適合專業人士,一般人較不會使用,因此使用電子血壓計是一般民眾較理想的方式,不過很多人在使用手腕式電子血壓計時會誤把手腕垂下,因此量出來的數值會不正確。此外,量血壓時還須注意以下事項:

1.    早上起床還沒做任何事之前量一次,晚上睡覺前量一次。
2.    測量血壓之前先坐下來休息5分鐘,須保持平心靜氣、勿蹺腳。
3.    量血壓前勿吃刺激性食物、勿喝酒或抽菸。
4.    手放置在桌上,位置須跟心臟一樣高,不宜太高或太低。
5.    扣環不能太緊或太鬆,保持一根手指可伸進去的鬆緊度最剛好。


血壓數值怎麼看?
高血壓是無形的殺手,很多人血壓高卻未警覺,若想定期測量血壓,要如何判斷自己的血壓是否正常?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猷表示,收縮壓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0毫米汞柱都算正常,如果超過這個數值,就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

 

收縮壓/舒張壓

用藥

正常血壓

120/80 mmHg以下

不須用藥

高血壓前期

120~139/80~90 mmHg

調整生活作息、飲食運動

高血壓一期

140~160/90~100 mmHg

至少服用一種藥物

高血壓二期

160/100 mmHg以上

至少服用二種藥物

感謝振興醫院心臟心管內科醫師張鴻猷審稿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