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網路書店 書籍 關鍵戰疫:台灣傳染病的故事

關鍵戰疫:台灣傳染病的故事

痢疾、小兒麻痺、登革熱、結核病、愛滋病、安非他命、SARS等,都是臺灣近代重大的傳染病,對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亦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猶如公衛的福爾摩斯,為讀者抽絲剝繭,挖掘傳染病的真相,帶讀者了解防疫的過程……

定價380元
優惠價 79 300

痢疾、小兒麻痺、登革熱、結核病、愛滋病、安非他命、SARS等,都是臺灣近代重大的傳染病,對臺灣公共衛生的發展,亦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猶如公衛的福爾摩斯,為讀者抽絲剝繭,挖掘傳染病的真相,帶讀者了解防疫的過程……

張鴻仁的公共衛生歷練精采多樣,藥政、防疫、健保、生技,無疫不與。現在雖然是生技界的大老,仍然關心臺灣傳染病工作的傳承,也確知防疫經驗的重要性,特別花了一、兩年時間,留下珍貴的資料讓經驗智慧能夠永續傳承。如果你仔細研讀本書,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作者想傳達的信念。一個傳染病防治工作者,應該要學到的態度和精神。

作者希望讀者認識傳染病在臺灣發生和防治的一點一滴,要化身為福爾摩斯,一步步挖掘傳染病的真相,也希望讀者能學習前輩們為臺灣疫病防治所展現的智慧和能耐。

────葉金川(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張鴻仁

現職:
上騰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總經理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1987年)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1984年)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士(1982年)

教學經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傑出訪問學者(2005年4月)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學者(2005年2月~2005年6月)
中國醫藥學院副教授(1992年~1997年)
國立陽明醫學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副教授(1999年~2005年)
國立陽明醫學院社會醫學科講師(1986年~1989年)

行政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2004年6月~2004年11月)
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2001年~2004年)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2000年~2001年)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兼疾病管制局局長(1999年~2000年)
中央健康保險局副總經理(1998年~1999年)
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處長(1995年~1998年)
行政院衛生署技監兼資訊中心主任(1994年~1995年)
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1989年~1994年)
行政院衛生署保健處副處長(1989年)
美國波士頓榮民醫學中心管理分析師(1987年~1988年)

專長:
生技產業、健康保險、傳染病防治及醫療資訊系統

研究興趣:
生技產業、健康保險、傳染病防治及醫療資訊系統

出版序    防疫工作不能鬆懈                 姚思遠
推薦序    精彩絕倫的一本防疫故事書         葉金川
作者序    為傳染病記錄歷史                 張鴻仁
編輯後記  福爾摩斯為讀者說故事             葉雅馨

前言
第一章 痢疾:糞口傳染的典型
第二章 小兒麻痺:預防接種的勝利旅程
第三章 登革熱:搭蚊子飛的病毒
第四章 結核病:別讓追蹤管理敗在報表上
第五章 愛滋病:跟時間賽跑的防疫作戰
第六章 安非他命:反安毒是來自統計的英明決策
第七章 SARS:來自香港M Hotel的新病毒
第八章 疫情疑案──公衛的福爾摩斯

前言

臺灣的公共衛生發展史,有血有淚,有汗水有收穫,有失敗有成功,值得說的故事非常多。我有幸在醫學院畢業時就躬逢其盛,遇到一次小兒麻痺大流行;十五年後的1990年代,我在一個意外的機緣中,被任命為防疫處處長,對防疫體系有極深入的了解;之後又參與防疫體系的再造,擔任了疾病管制局的首任局長,才上任三個多月,就逢九二一大地震。

2003年,SARS的危機期間,我擔任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在和平醫院封院事件之後,被徵召負責醫療體系的動員與後勤支援,那段期間抗煞總指揮李明亮教授,每天要透過電視轉播向全國民眾報告,而他報告的內容,我每週兩次以英文向駐臺國外使節簡報。

因為個人參與了1980年代以後的防疫政策與「戰役」,所以這本書純粹以個人的經驗來「講故事」,書中只要是「數字」或年代一定是有根據的,我也以做學問的嚴謹態度一一求證,只差沒有像論文一樣逐條列出參考資料。不過,畢竟是說故事,不是寫正史,許多自己的回憶,從不同的角度,也許大家對當時事件的印象會有差異或看法不同,這在所難免,也歡迎指正!

寫這本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未來有志投入防疫工作的同仁,可以從歷史故事中學到教訓,例如故事中許多前輩們這麼有遠見,這麼英明,這麼懂統計。

另外,有幾個重要的防疫故事,我在書中並未提及,例如:世界聞名的B型肝炎防治,因這部分的著作很多,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閱讀;又,臺灣另一個聞名全球的防瘧根除計劃,亦有許多重要的歷史文獻發表(可詳見《臺灣公衛百年記事》、《發現臺灣公衛行腳》或《Malaria Eradication in Taiwan》),因我進入衛生體系時,這些工作已經完成,所以不在這本書的涵蓋範圍。

最後要特別感謝疾病管制署的同仁,在書寫本書的過程中,提供了我在找歷史文件時的協助,還有黃文彥先生到國家圖書館翻拍舊聞。除此,最為重要的,是我的祕書嘉銘,如果沒有她看得懂我的草書,日以繼夜地把我的手稿變成電子檔,當然出書就遙遙無期了!

作者序

為傳染病記錄歷史

文/張鴻仁

2017年冬, 女兒家薰和夫婿回臺辦婚禮,歸寧宴中,我請了我的老長官,監察院張博雅院長來給這對新人祝福。婚禮前,我去監察院向她報告時,一聊就聊到當年她擔任衛生署長時,派我擔任防疫處處長的往事。離開監察院時,張院長交辦了一件「工作」,要我寫那一段的防疫史,並限我半年內完成。

女兒的喜事辦完之後,我才有空好好想一下長官交辦的事。回到辦公室,把當年張署長任內編輯的《臺灣公共衛生發展史》五大冊中,有關傳染病的部分,翻了一遍,才驚覺茲事體大,這麼大的工程,當時不知動員了多少人才完成,我現在已經在民間,怎麼可能寫史?

1982年,我剛從醫學院畢業,並於秋天進入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到臺大,發現其他同學都在忙一件事,「臺灣地區發生了口服沙賓疫苗全面接種後,全世界最大的小兒麻痺大流行」。十幾年後,我奉派擔任衛生署防疫處處長,參與小兒麻痺根除計畫,跟隨許多專家到衛生所去查看俗稱藍本子的預防接種工作簿,才把當年大流行的原因給找出來。1996年,我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防癆聯盟年會,發現全世界每個國家不論大小及發展的程度,全部都用同一張格式的報表來表達該國結核病流行與防治的成效,和我在臺灣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兩個不同的傳染病在臺灣流行,難道問題都出在統計表?

1984年12月,一位美國籍患者在桃園機場過境,因病危而收治,成為臺灣的第一個愛滋病例。當時的衛生署許子秋署長聽取報告後,立刻指示成立「行政院衛生署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小組」,並列入應報告之傳染病。隔年7月,臺大血液科專家沈銘鏡教授參加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世界血栓國際會議,會議中的專家達成「加熱處理過的凝血因子,可以殺死愛滋病毒的共識」。美國立即要求藥廠禁用未經加熱處理的血液製劑,但日本政府受到國內外廠商的壓力,遲遲不肯發布禁令,繼續使用,結果成為最大的受害國。十年後,日本內閣為當年的決定鞠躬道歉。

當時在臺灣,由許子秋署長親自主持的第二次防治會議,立刻做了兩個重要決定,由醫政處長督導的捐血中心立刻增加供應冷凍沉澱品(Cryoprecipitate),以確保病人有「藥」可用;藥政處立刻宣布禁止使用,並回收退運未經加熱處理的凝血製劑,那時主導政策的葉金川先生與黃文鴻先生,都只有35歲。

1990年,臺灣爆發安非他命大流行,學生、計程車司機、上班族等,整個社會完全在無預備的狀況下被安毒攻陷。當時的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黃文鴻先生在署務會議提出一份報告,「藥檢局一直接受檢調單位委託進行不明藥物的檢驗,過去半年來看到一個趨勢,甲基安非他命檢出的比例愈來愈高」,時任衛生署長的張博雅女士立刻向行政院報告,臺灣已經進入安非他命大流行,要採取積極而堅決的措施,您或許會問,這本書寫的不是傳染病嗎?毒品的氾濫,也算流行病?

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同時臺灣全島爆發登革熱大流行,上一次全島登革熱大流行是在戰時的1942年,當時六百萬人口中,有近八成都受到感染。首善之區臺北盆地的郊區,爆發民眾休閒之郊山因為貯存灌溉用水桶成為白線斑蚊的孳生源,這是世界上有直接證據由白線斑蚊分離出病毒爆發的最重要流行。

同年,桃園縣平鎮國小爆發痢疾大流行,原因是水池和廁所太近造成汙染,老祖宗三合院左青龍、右白虎,一邊鑿水井,一邊放水肥的觀念已經被遺忘。在此之前,高雄橋頭,臺中市育仁國小均已發生過同樣的汙染案例;到了2007年,臺中北屯國小又再爆發一次,我們不但忘了老祖宗的智慧,還不記取教訓,怎麼能讓糞水污染一再發生?

1997年,南部又發生登革熱,我跟隨預防醫學研究所兩位蚊子博士到臺南看孳生源,突然接到辦公室的一通急電,立刻趕到高雄榮總感染科,這是1980年代之後,第一次發現我國有本土性霍亂病例。這個病例的通報非常迅速,所以立刻獲得控制,但是對於感染源「甲魚養殖池」的後續處理,防疫單位三頭馬車,爭功諉過的結果,留下防疫成功,主管被彈劾的奇特歷史。

1999年,衛生署完成三個防疫單位之整合,成立疾病管制局,立刻遇到九二一大地震,甫成立的新機關立刻以防疫的精神動員至災區,結果發現疫情容易控制,謠言難止,媒體報導災區山地鄉引爆100多人的痢疾感染,立刻引起恐慌,幸好當時疾管局副局長許國雄先生,人在災區,不到一小時就釐清疫情。事實是山區有100多人看診,2人腹瀉,被誤傳成100多人腹瀉,恐染上傳染性痢疾,爆發災區傳染病大流行,可見傳染病防治對謠言的處理,有時要比防疫工作更迅速。

2002年冬天,廣東謠傳爆發「非典型肺炎」,西藥的克流感及中藥的板藍根均缺貨。次年春,一位教授從廣東抱病到香港參加婚禮,不經意把一個新興病毒帶到全世界,光光臺灣三個月的SARS流行期,經濟損失就超過數百億。

醫學界原本以為傳染病的時代已經結束,上世紀末,大家為人口老化、慢性病、癌症發生與盛行,以及全民健保的規劃與開辦,轉移了社會關注的重點,而對傳染病漸漸失去了警覺。殊不知失控的傳染病,在歷史上常常可以摧毀一個文明或扳倒一個政權。

許多歷史再不寫下來,恐怕過幾年就「不可考」,長官要我寫歷史,我雖力有未逮,但是為了下一代可以回顧這一段歷史,就寫一本故事書吧!

僅以此書,獻給我的愛妻麗瑛及嫁在美國的女兒家薰。

 

推薦序

精彩絕倫的一本防疫故事書              

文/葉金川(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關鍵戰疫》是一本故事書,以臺灣的防疫事件為主體,用觀察者的角度講述臺灣重大傳染病事件的點點滴滴。就像是一位從戰場上歷劫歸來的戰士,細說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實況,精彩又不失真實!

它不是正史,要查官方紀錄請看衛生署出版的公共衛生發展史;它也不是教科書,有些內容,教科書沒有辦法寫,學校教室沒辦法教;它也不是稗官野史,野史是路人甲、路人乙的道聽塗說,是沒根沒據的傳說,這種傳說網路上多得是瞎掰胡扯的資料,建議你看看就好,喔,應該是連看也不要看!

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張鴻仁的公共衛生歷練精采多樣,藥政、防疫、健保、生技,無疫不與。現在雖然是生技界的大老,仍然關心臺灣傳染病工作的傳承,也確知防疫經驗的重要性,特別花了一、二個月的時間,留下珍貴的資料讓經驗智慧能夠永續傳承。

如果你仔細研讀本書,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作者想傳達的信念。一個傳染病防治工作者,應該要學到的態度和精神。

作者希望讀者認識傳染病在臺灣發生和防治的一點一滴,要化身為福爾摩斯,一步步挖掘傳染病的真相,也希望讀者能學習前輩們為臺灣疫病防治所展現的智慧和能耐。

作者一再強調,防疫的基礎就是正確的資訊,正確的報表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決策基礎。可惜的是,報表的正確性常被忽視,甚至被有意無意的誤用。在書中,提到我在健保時對肺結核通報「不通報,不支付」的處理,一個簡單的決策讓肺結核通報數增加了將近一半,我非常認同作者強調「正確資訊」的重要性。

「資訊正確」是決策的基礎,政策也要及時被了解,並且有效執行。在健保開辦初期,健保制度一修再修,當時電腦、手機還沒普及,快速傳遞政策的方法是靠電話和傳真,聯繫上有些手忙腳亂。張鴻仁預見危機, 自告奮勇,申請了中華電信的網際傳真服務(HiNetFax)和FOD服務,並建立「健保速訊」,讓資訊可以快速地傳送到全臺醫療院所和投保單位,平靜了開辦時的大混亂。

認識作者已經三十六年了,他跟年輕時沒有多大改變,有點叛逆性格,卻帶著豐富的理想主義色彩。生性浪漫,不受傳統社會規範和制度拘束,即使面對困境,或是受到不公不義的待遇,仍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此外,大家如果還有印象,應該會記得早期的健保卡是紙本的,醫師看完診後,會在背面蓋章,蓋滿六格後還得換一張。一直到健保實施第七年、張鴻仁接任健保局總經理後,健保IC卡才順利上路,一直到十六年後的今天,比起還在用卡式和紙本的身分證和駕照,健保卡還是先進許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防疫處長任內,迅速處理屏東甲魚池霍亂弧菌汙染事件,不但沒有發生霍亂病患蔓延問題,也保住絕大部分業者生計。當地甲魚業者給他「功在漁業」牌匾的同時(我們都笑稱牌匾文字應該寫成「功在王八」),他卻被監察院彈劾。他難過了一天,隔天,他打起精神繼續為防疫奮戰。到今天,我們都認為他受到監察院彈劾,是他一生最光榮的事。

總之,這是一本好書,不看,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出版序

防疫工作不能鬆懈

文/姚思遠(董氏基金會執行長)

董氏基金會在公共衛生的教育宣導上,一直不遺餘力,所發行的《大家健康》雜誌,除了實體雜誌及優質網站(healthforall.com.tw)外,亦有企劃出版健康樂活、心理勵志、公共衛生等類別的書籍,為國人提供正確的健康新知及公衛常識,全方位的關懷國人身心健康。過去出版不少的書籍,也曾相繼得到國健署好書推薦獎的肯定。

此次,我們很榮幸有機會與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合作出版《關鍵戰疫:臺灣傳染病的故事》一書,內容敘述臺灣近代重大的傳染病,包括痢疾、小兒麻痺、登革熱、結核病、愛滋病、安非他命、SARS等,帶讀者認識傳染病,也了解防疫的經過。特別是對抗這些重大的傳染病,必須要有正確的防疫知識,本書的歷史紀錄及防疫經驗,也可傳承給未來參與防疫工作的前線人員。

防疫工作對一個社會的安全存續是相當重要的,中古世紀,因醫學及防疫知識不足,人們對傳染病幾乎無招架之力;即使到了近代,變種的病毒一樣可怕難防。百年一見的SARS,即是近年最恐怖致命的傳染病,如果經歷過那段人心惶惶的2003年,就知道傳染病大流行的可怕。

我們期望這本書的出版,提醒國人不但注意平時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要對傳染病有警覺及認知;同時讓政府部門在防疫工作上有所參考,共同維護國人的健康安全。

 

編輯後記

福爾摩斯為讀者說故事

文/葉雅馨(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

在公共衛生上,傳染病是一個重要議題,需要透過宣導讓民眾了解,而防疫更是政府部門不可欠缺的重要工作。《關鍵戰疫》一書是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張鴻仁的力作。

作者具學理及實務的經驗,是臺灣少數在行政部門經歷過完整防疫工作的專家。1995~1998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處長,1999~2000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兼疾病管制局局長。本書的推薦序中,葉金川理事長也簡述他在公衛上的長才。

這本書故事的開始是去年12月在張董女兒歸寧宴上,監察院張博雅院長交代給他的一個「工作」,我想張院長其實是有心紓解、轉移張董當時嫁女兒,那股為人父嫁女兒,幸福卻又忍不住悵然的滋味吧!張董果然迅速完成這個工作,今年4月底葉理事長交付給我整份引人入勝的初稿,於是本書正式進入編輯階段,今順利出版成為董氏基金會的公衛系列書籍。

與張鴻仁董事長相識多年,我們也算是不時聚會的「山友」,照張董的說法,山友分為四級,從會拚百岳的A咖,到山下迎接A、B、C咖一起吃飯慶祝的D咖。他因近年擔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長,業務繁忙,所以從A咖變為D咖,只偶爾參與聚會。其實,我始終是十足的D咖,在偶有他出現的聚會裡,他總是談笑風生,我想用「才子」形容他,應相當貼切,山友們私下取他一個外號「張志摩」。

這本《關鍵戰疫》說著臺灣防治傳染病的故事,除了帶點專業的歷史紀錄外,獨特的筆法是他精心安排的寫作方式,極有自己的風格,因為他在故事前面安排不少伏筆,接著一段段接連,有點像是零碎的筆記體,等布局妥當後,再慢慢收尾。有點類似偵探般的查案,所以整本書像是福爾摩斯為讀者說故事。

每一篇章開始,每一小段都帶著該篇傳染病的因,然後再點出一些爆發案例的果,內容適合一般讀者了解與認識近代臺灣的傳染疾病,也是防疫工作上一線的公衛人員不可缺的一本防疫好書,書中的經驗是臺灣防疫的寶貴資訊。

書中的第四章結核病裡有一段題外話,他敘述自己在1998年2月,因處理甲魚池霍亂弧菌汙染事件被監察院彈核,因而調離防疫處,而後又被當時的臺灣甲魚養殖業者頒發「功在漁業」的牌匾。不少公衛人士會拿這段故事調侃及讚賞張鴻仁的專業,而葉老大在推薦序中也寫著,「我們都認為他受到監察院彈劾,是他一生最光榮的事」。可能有些讀者看不懂他們話語中的蹊蹺,原來當時張鴻仁認為解決甲魚池霍亂弧菌汙染問題,不能像禽流感,以撲殺方式處理,消毒魚塭就能解決。但監察院認為處理不當,因而彈劾。事後證明,他的作為是對的,如果全數撲殺,必定重創臺灣的養殖漁業。他的專業贏得養殖漁業的感念,所以頒給他「功在漁業」的牌匾,只是這事件讓他曾有短暫低潮,但後來他依然堅守自己在防疫上的專業,為臺灣的防疫作出貢獻。而這一段插曲,也被現在的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笑為「功在王八」(甲魚是鱉,俗稱王八)。

在編校書中的第二章「小兒麻痺」時,想起自己兒時接種疫苗的往事:父母親年輕時是醫護工作者,因為了解會有接種失敗的風險,所以對施打疫苗多所戒慎。但當時小兒麻痺大流行,鄰居、親戚都有感冒發燒症狀,燒退後呈現四肢麻痺的例子,且後遺症至今……。記得後來我和妹妹是服用沙賓口服疫苗,當時年幼還覺得甜甜蠻好吃的……,並不懂當時父母親擔心糾葛的感覺。

四十幾年來,醫療科技進步,各種疫苗的開發與疫情的預防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變種病毒卻時時挑戰著我們。《關鍵戰疫》一書,見證了臺灣防疫的攻防策略,同時也提醒我們每個人仍要繼續練功呀!

ISBN:978-986-92954-9-9
叢書系列:悅讀精選
規格:平裝/192頁/17×23CM/普通級/全彩印刷/初版
出版地:臺灣